-
公开(公告)号:CN110567768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10567927.1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样本研磨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测的单蛾研磨器;现有技术中,通常为人工研磨,并且现有的机械化设备在研磨过程中易被腐蚀且研磨效果不稳定;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测的单蛾研磨器,包括研磨板、盖板、研磨棒,所述研磨板的顶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研磨槽位,所述研磨棒数量与研磨槽位数量一致,所述盖板内设置有用于与研磨棒传动连接并带动研磨棒旋转的动力装置,所述盖板设置于研磨板上方;所述研磨棒的研磨端位于对应研磨槽位内,握柄端与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单蛾研磨的机械化研磨,并具有研磨效果稳定、耐腐蚀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81256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05785.6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IPC: A01K6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黄色茧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黄茧蚕品种和中系家蚕Z18杂交得到F1代的蚕卵;S2、在F1代的蚕蛾中挑选黄色茧、健康具有生殖能力的蚕蛾和结黄茧的蚕蛾为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2代的蚕卵;S3、将F2代的蚕卵培育成F2代的蚕茧时,在F2的蚕茧中挑选金黄色茧并培育成F2代的蚕蛾;S4、在F2代的蚕蛾中挑选结金黄色茧的蚕蛾和黄茧蚕品种的蚕蛾为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3代的蚕卵;S5、重复步骤S3和S4,得到Fn代的蚕卵;S6、当Fn代的蚕卵培育出的蚕茧的颜色均为金黄色时,即为金黄色茧。本发明得到具有稳定遗传物质的金黄茧,在保持现行蚕品种优良经济性状的情况下,将其改良、选育成金黄色茧,具有茧色纯正、茧丝质性状优良、实用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35291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1910762328.X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IPC: A01K6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蚕产卵及收蛾用装置,涉及家蚕育种技术领域,包括产卵纸和收蛾袋,所述产卵纸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多个产卵区,所述收蛾袋具体由与产卵纸尺寸相同的固定板和多个与产卵区相对应的且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纸筒构成,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匀的开设有与所述产卵区对应的通孔,每个圆柱形纸筒开口端的边缘与对应的通孔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可使产卵纸顶部与其顶部紧密贴合的连接装置,还设置有可封闭通孔的盖子;本发明可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复杂性,降低了操作难度,实现了母蛾产卵后的有效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10352919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762328.X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IPC: A01K6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蚕产卵及收蛾用装置,涉及家蚕育种技术领域,包括产卵纸和收蛾袋,所述产卵纸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多个产卵区,所述收蛾袋具体由与产卵纸尺寸相同的固定板和多个与产卵区相对应的且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纸筒构成,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匀的开设有与所述产卵区对应的通孔,每个圆柱形纸筒开口端的边缘与对应的通孔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其一体的、可使产卵纸顶部与其顶部紧密贴合的连接装置,还设置有可封闭通孔的盖子;本发明可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复杂性,降低了操作难度,实现了母蛾产卵后的有效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12568195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535156.1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IPC: A01K6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蚕育种用模块化饲育箱,涉及家蚕育种技术领域,包括常温箱体、高温箱体、上簇箱体、制种箱体、蚕座及除沙箱体和蚕沙收集箱体,其中常温箱体、高温箱体、上簇箱体和制种箱体的顶部均可开合,而底部均为敞口且可叠放在蚕座及除沙箱体和蚕沙收集箱体的顶部,蚕座及除沙箱体的上下两端均敞口,且其可叠放在蚕沙收集箱体的顶部,所示蚕沙收集箱体的顶部敞口,当箱体间叠放时箱体间接触部分密封;本发明可有效实现模块化育种,避免了传统工具存在病毒扩散的风险,提高了育种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51962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227348.0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 石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甘氨酸制得甘氨酸钠溶液,使其与环氧氯丙烷,然后依次通过水浴反应、盐酸中和至中性、重结晶、洗涤、旋转蒸发仪蒸干、干燥得到反应中间体,然后壳聚糖加入到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其完全溶胀后,加入等摩尔的中间体,搅拌得产物经脱水,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制备的抗凝血剂具有优良的抗凝血性能,其原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自然降解,没有毒性和刺激性,可以应用于临生物医药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71065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514743.2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叶采摘喂食前取样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涉及家蚕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明确桑叶需采摘取样的叶位,确定取样的叶位后,根据桑园的分区规划确定取样范围;在取样范围的边缘部分均匀设置边缘采样点,且每两个边缘采样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米,在取样范围边缘以内均匀设置中部采样点,相邻两中部采样点之间和中部与边缘采样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0米,在确定的边缘采样点和中部采样点处进行取样,用快速检测包对取样桑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本发明确定了针对性的取样方法,避免了广泛取样的缺陷,取样对象检测便捷,检测结果辨识简单,便于实现桑叶上农药残留的快速取样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49708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910018105.2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IPC: A01N59/00 , A01P1/00 , A01P3/00 , A61L2/18 , A61L101/06 , A61L1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含甲醛的蚕室蚕具消毒液及其制备使用方法,所述不含甲醛的蚕室蚕具消毒液包括下述原料:次氯酸钠、碳酸钠、四聚磷酸钠、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不含甲醛的蚕室蚕具消毒液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微孢子、白僵真菌、黑胸败血病菌等多种病原体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本发明所述不含甲醛的蚕室蚕具消毒液中所含原料中不含有甲醛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成分,对环境无污染,使用安全卫生,且所含碳酸钠、四聚磷酸钠为食品级添加剂。所述消毒液为弱碱性物质,对蚕室蚕具中的金属无腐蚀作用,在使用时无需在蚕室蚕具上包裹塑料膜,直接可以喷洒消毒。
-
公开(公告)号:CN10857604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505808.3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氯化十六烷吡啶和氟啶胺的蚕室消毒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氯化十六烷吡啶1.5-2%,氟啶胺3-5%,次氯酸钠10-15%,活性炭3-5%,高锰酸钾1-3%,福尔马林2-4%,其余为去离子水,这种含有氯化十六烷吡啶和氟啶胺的蚕室消毒组合物具有药性稳定、药性较高、杀菌范围广谱、腐蚀性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效果,适合农村家蚕饲育大棚、屋舍等蚕室以及蚕具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
公开(公告)号:CN209921820U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20646091.4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发热桑叶存储竹筐,涉及一种竹篓,包括由竹片编制的、顶端开口的、上粗下细的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体内还设置有由竹片编制的圆形分隔板,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筐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存储空间和下部隔离空间,所述隔离空间内放置有冰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筐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使得处于上部空间的桑叶在下部空间的加速散热的情况下积热情况有效改善,避免了桑叶积热损坏的弊端,提高了散热效率,放入冰块后可有效提高存储和保鲜期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