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9018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911162.9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 G06F17/5009 , G06F2217/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组合梁桥的阻尼参数优化方法和阻尼约束装置,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减振阻尼力计算数据和抗震阻尼力计算数据,获取的计算数据包括,桥梁质量矩阵,桥梁阻尼矩阵,桥梁刚度矩阵,空间方向上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指数,外界激励荷载;S2:根据横向数据得出通用横向阻尼力,根据纵向数据得出通用纵向阻尼力,根据竖向数据得出通用竖向阻尼力;S3:根据S2中的数据得到空间夹角、阻尼力和阻尼参数。本发明提高了轻型钢板组合梁桥的减振抗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19018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810911162.9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组合梁桥的阻尼参数优化方法和阻尼约束装置,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减振阻尼力计算数据和抗震阻尼力计算数据,获取的计算数据包括,桥梁质量矩阵,桥梁阻尼矩阵,桥梁刚度矩阵,空间方向上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指数,外界激励荷载;S2:根据横向数据得出通用横向阻尼力,根据纵向数据得出通用纵向阻尼力,根据竖向数据得出通用竖向阻尼力;S3:根据S2中的数据得到空间夹角、阻尼力和阻尼参数。本发明提高了轻型钢板组合梁桥的减振抗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06449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25846.4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减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工型钢梁减振装置及工型钢组合梁,该工型钢组合梁包括:梁体,其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还包括每个腹板处设置的一个梁减振装置或者两个对称设置的减振装置,每个减振装置包括:传力杆,其与工型钢梁的上翼缘板转动连接;还包括折角放大杆,其包括连接端和放大端,连接端与传力杆转动连接,其折角处转动设置在下翼缘板上,并且设在折角处到连接端的距离小于到放大端的距离;还包括阻尼器,其可相对转动地设在工型钢梁的腹板上,还与放大端转动连接。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桥梁两桥墩之间布置竖向阻尼器需专门的阻尼器支撑构件,将增加工程造价和影响桥梁底部净宽影响通航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8995906U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821599201.8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压阻尼器及系统,涉及阻尼器领域,该装置包括阻尼器本体和预压结构,所述阻尼器本体包括可相对移动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用于与外界连接的球铰,所述预压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固定件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筒上的第二固定件,以及套设于所述阻尼器本体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且所述弹性件处于受压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阻尼器两端的连接点内振幅较小时,阻尼器起到预计的减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63537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1590889.X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F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需内撑结构的自稳承载通道,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该自稳承载通道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小间距加筋土倒梯形复合体、路床均荷加筋垫,此两部分均通过筋材选用合适的小间距,改变筋层范围内全部土体,加筋土体通过筋土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明显的复合体力学特性,具有复合体承载能力和刚度。通过创新性的采用小间距加筋土倒梯形复合体和小间距加筋复合体均荷垫技术,实现了无需内撑结构的自稳承载通道,实现了意向不到的技术效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道节能环保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8215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017373.4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工合成材料和砂砾构筑的地下蓄水池,由底层防水、下层小间距加筋土复合体承压柱和台、中层小间距强加筋土复合体承载板和上层土体组成,通过创新性的采用小间距加筋土复合体承压柱和台上设置限制曲率的小间距强加筋土复合体承载板,同时,充分考虑地表与柔性限制曲率复合体承载板土拱效应的高度关系,以保证地表不均匀沉降满足工程需求,最终构成了稳定性强、变形可控、抗震能力极佳的柔性土工合成材料和砂砾构筑的地下蓄水池。本发明有效节约造价、节省材料、减轻运输重量、降低碳排放量,实现了意向不到的技术效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下蓄水池节能环保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4942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004886.1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C04B28/04 , G16C60/00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空隙率计算方法,根据透水混凝土空间构成特点,整个混凝土空间减去石料嵌挤骨架空间及砂填充骨架空间,再减去水泥和水形成胶浆裹附体积,剩余空间即为透水混凝土内部空隙率;依据石料单一粒径特征,根据比表面积等效将石料近似成球体,胶浆裹附球体和砂,此时形成空隙全部为透水空间,多余胶浆填充后封闭一定空隙,剩余则为连通空隙。本发明提供依据透水混凝土原材料用量、密度以及水泥胶浆裹附膜厚度,通过理论方法计算透水混凝土内部空隙率和连通空隙率,事前对透水混凝土空隙率加以计算判定,避免成型后再检测空隙率,实现透水混凝土强度和性能提前预判,并为其调整提供理论指导,大大减少试验量,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0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35003.3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城高速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匝道转换互通立交桥,涉及道路交通设计领域,该互通立交布局结构适用于相交公路两侧受用地限制,通过充分利用回头展线,设置迂回调头的匝道,最大限度的利用高速公路沿线绿色走廊带用地,有利的避让艰巨工程和地质不良段落;采用多层次设计方案,增加互通式立交层次,各匝道灵活采用不同平纵面指标,改善立交布局,减少其用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本发明集经济高效、集约用地、安全舒适为一体的互通立交结构,为促进国家节约集约建造模式以及绿色交通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840739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74344.9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基加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基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包括一种软基加固结构,包括两组平行设置在软基上的阻隔组件,两组阻隔组件之间设置有土工格室层,土工格室层的各室内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软基的加固桩,加固桩的顶部固接有分布在土工格室层顶部和底部的加强层,加强层和土工格室层之间连接有衔接组件。本发明有效避免路基底部软基形变,提高路基底部软基地面的抗形变能力,提高软基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土工格室层的每一个格室形变,提高土工格室层的抗形变能力,提高土工格室层的强度,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加固桩从底部对土工格室层进行拉紧支撑,提高土工格室层整体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787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00146.6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桩与盖梁间混合型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该构造包括榫卯连接的管桩(1)和盖梁(2);所述的盖梁(2)内设有多个灌浆波纹管(7),所述的管桩(1)内填充有填芯段(3),所述的灌浆波纹管(7)与填芯段(3)内穿设有填芯段纵筋(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预应力管桩这一特殊的墩柱结构,提出管桩和盖梁间“混合型”连接方式,灌浆波纹管连接和榫卯连接共同发挥作用,相对于灌浆波纹管连接,可降低对灌浆波纹管与钢筋间搭接长度的要求,缓解节点处的钢筋拥堵,对于截面较小的预应力管桩中这一优势显得尤为突出;榫卯连接对盖梁开孔较小,相对于承插式连接,可避免开孔对盖梁预留孔处受力性能的削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