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54906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1006202.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承压水作用的智能加载式平面模型架测试装置,立式模型架包括长条形底座,以及竖直固定在长条形底座两端的立柱;两根立柱的同侧边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板;多块挡板、两根立柱和长条形底座合围形成加载模拟区;加载机构位于加载模拟区的顶部开口处,且安装在两根立柱的顶端之间,并能够向加载模拟区内部竖向施加压力;承压水模拟机构包括置于加载模拟区底部的水袋,以及位于加载模拟区外部,且与水袋连接的控压组件。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能有效解决现有平面相似模型架中存在的顶部荷载施加困难、应力场模拟不均、渗流场缺失、测试手段单一等缺陷,能够满足不同埋深模拟的试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59913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010537554.0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多物理场监测预警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地下监控子系统和地面监控预警子系统;地下监控子系统包括:多物理场传感系统、监测分站和工业环网;地面监控预警子系统包括:多物理场数据采集存储系统、远程数据实时处理分析系统和智能预警系统;多物理场传感系统与监测分站相连,监测分站通过通讯光纤和网络通讯总站与工业环网相连或者监测分站依次通过5G微基站和5G核心基站与工业环网相连;工业环网与多物理场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相连,多物理场数据采集存储系统通过无线方式与远程数据实时处理分析系统相连,远程数据实时处理分析系统与智能预警系统相连,有效减少人工工作量,智能化程度高,且实时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65490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006202.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承压水作用的智能加载式平面模型架测试装置,立式模型架包括长条形底座,以及竖直固定在长条形底座两端的立柱;两根立柱的同侧边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多块挡板;多块挡板、两根立柱和长条形底座合围形成加载模拟区;加载机构位于加载模拟区的顶部开口处,且安装在两根立柱的顶端之间,并能够向加载模拟区内部竖向施加压力;承压水模拟机构包括置于加载模拟区底部的水袋,以及位于加载模拟区外部,且与水袋连接的控压组件。本发明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能有效解决现有平面相似模型架中存在的顶部荷载施加困难、应力场模拟不均、渗流场缺失、测试手段单一等缺陷,能够满足不同埋深模拟的试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832791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510166892.7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F17D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油管道漏油检测监测装置及方法,利用输油管道中泄露及堵塞处的液体压力发生变化的现象,在管内投置金属探测球,根据差压压力变化,对管内异常位置进行定位,并实时远程传输压力信号,通过对信号分析实现异常管道的空间定位。本发明实时测试监控的检漏系统,其数据采集具有实效性,可有效地提高泄漏处的发现几率,并增强泄漏点检漏定位的精度;发明外形的改变,减少了原有金属探测球易出现的堵塞停运问题的程度,同时保护压力传感器避免与管壁的碰撞造成损坏,大大降低了成本;按照等时间间隔投球,增加不同球体运行监测的交叉与覆盖,获得多条综合压力轨迹曲线,提高对异常区域的判断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7520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15940.4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IPC: F17D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燃气管道泄漏人工智能检测系统,包括多场源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其中多场源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浓度场采集子系统、温度场采集子系统、地电场采集子系统,浓度场采集子系统采集浓度场数据,温度场采集子系统采集温度场数据,地电场采集子系统采集地电场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接收浓度场数据、温度场数据、地电场数据并计算得到各个数据的变化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中将变化量分别与对应的变化量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产生预警信号,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产生的预警信号传输到监测预警系统,使监测预警系统报警。本发明通过构建燃气泄漏采集系统,获取相应的技术参数,预防燃气管道泄漏。
-
公开(公告)号:CN10483279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166892.7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F17D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油管道漏油检测监测装置及方法,利用输油管道中泄露及堵塞处的液体压力发生变化的现象,在管内投置金属探测球,根据差压压力变化,对管内异常位置进行定位,并实时远程传输压力信号,通过对信号分析实现异常管道的空间定位。本发明实时测试监控的检漏系统,其数据采集具有实效性,可有效地提高泄漏处的发现几率,并增强泄漏点检漏定位的精度;发明外形的改变,减少了原有金属探测球易出现的堵塞停运问题的程度,同时保护压力传感器避免与管壁的碰撞造成损坏,大大降低了成本;按照等时间间隔投球,增加不同球体运行监测的交叉与覆盖,获得多条综合压力轨迹曲线,提高对异常区域的判断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84887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10075165.0
申请日:2013-03-08
Applicant: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下巷道钻孔施工及地质信息反演方法,包括:在三维坐标系中根据预测值建立煤层地质模型;在三维坐标系中预先设置顺层巷道及至少一排钻孔;按预设钻孔进行钻探,在钻探中获得一系列地质信息;根据上述地质信息在三维坐标系中反演和修正煤层地质模型;根据修正后的煤层地质模型在三维坐标系中修正顺层巷道及钻孔走向;根据修正后地质模型进行巷道掘进,以及下一轮钻孔施工。通过对井下施工钻孔的三维设计,录入钻孔实见地质信息,反演出每一钻孔煤层真实的空间分布形态,并根据煤层位置及厚度、岩层分界等信息重构地层,对断层等地质构造异常提出预测,为巷道掘进安全生产提供指导,对出现构造异常位置进行先期处理,保障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29137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02443.8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探现场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分析处理模块、云端服务器和终端监控模块并依次相连;方法包括:实时采集孔内数据和钻井液性能参数,将解析后的孔内数据与钻井液性能参数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对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处理,若出现异常,则进行事故预警;云端服务器存储分析处理后的数据;通过获取云端服务器的数据,远程监控现场工程状况与人员动向。本发明能够管理现场、自动采集、存储处理钻探工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允许工程人员远程查看钻探现场,对钻探信息实时采集处理分析,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并对钻探过程中的异常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排查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1123404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10033559.X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CN)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和直流电法巷道超前探测的数据融合方法,首先进行地震反射波法速度的单一反演和直流电阻率法电阻率的单一反演,得到速度数据集和电阻率数据集;选择两种探测方法探测的公共区域为数据融合区域,对数据融合区域内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集计算交叉梯度值并进行离散化;基于离散化的交叉梯度值和数据融合区域内的速度数据集和电阻率数据集计算速度更新量和电阻率更新量;基于速度更新量和电阻率更新量得到新的速度数据集和电阻率数据集,并基于新的速度数据集和电阻率数据集进行速度成像和电阻率成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地震反射波法与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了超前探测的探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61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03924.2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随掘地震数据正演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正演模型与观测系统;S2.根据正演需要,设置针对正演模型的正演参数,进行正演模拟稳定性分析与数值频散条件判断;S3.若正演参数满足稳定性与数值频散条件,则进行震源加载并设置震源子波Ft;S4.设置边界条件,获取边界区域弹性波控制方程;S5.对边界区域弹性波控制方程与内部区域弹性波方程使用高阶交错网格进行有限差分波场求解。本发明通过构建随掘地震数据震源方程,可以实现随掘地震数据的真实有效正演模拟,模拟所得地震数据与实采数据信号特征一致,能够很好地辅助随掘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为巷道快速智能化掘进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