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松软破碎带巷道冒顶堵巷的支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10161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210581151.5

    申请日:2022-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松软破碎带巷道冒顶堵巷的支护装置,包括两根承重立柱和两根阻尼立柱;两根承重立柱之间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承压纵梁;对应的承重立柱和阻尼立柱之间的顶端连接有收缩横梁,收缩横梁与阻尼立柱的连接端能够沿着阻尼立柱向下滑移;两根收缩横梁远离第一承压纵梁的端头之间连接有第二承压纵梁;第一承压纵梁和第二承压纵梁之间连接有收缩式副梁;收缩式副梁能够实现在第一承压纵梁和第二承压纵梁之间的伸长。本发明在发生巷道冒顶事故后,防止人员被冒落岩块砸伤以及冒顶岩石堵巷情况的发生,方便巷道冒顶后施工人员逃生,以及为后续救援工作展开提供通道,并同时满足支护装置的快速安装与拆卸的巷道组合支架。

    一种让压导向式锚索断丝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81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344126.X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让压导向式锚索断丝保护装置,包括:导向式金属套,导向式金属套套设在锚索端头的尾端上,导向式金属套的底部设有用于将锚索端头的断丝导向巷道帮部的导向部;悬吊件,悬吊件为两个,其一端分别与导向式金属套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支护顶板上的托盘固定连接。该装置布置在顶板锚索可能出现断丝的巷道,当顶板锚索断丝时,锚索断丝可在导向式金属套的导向部的引导下,射向巷道帮部,避免射向巷道,造成人员伤亡,满足地下支护工程的安全需求。

    一种软岩巷道未掘先支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3920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910673.5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巷道未掘先支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根据巷道断面尺寸、围岩性质、地应力大小、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影响区、弹性支架的力学特征,设计弹性环形支架(1)的螺旋半径,弹性环形支架(1)沿预设巷道走向长度,是否需要注浆处理,固定锚杆长度,布置位置;S2,在现场用钻机(11)和导航设备对预定方向进行螺旋钻孔,并到达指定底板;本发明软岩巷道未掘先支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施工方法,不仅可应用在软岩巷道支护,还可以用于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及高应力环境下矿山巷道强化支护,以及应用在深海隧道和深地巷道的强化支护,以及地表水体下隧道的强化支护,以及军用地下巷道的强化支护。

    一种矿用深井巷道卧底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9630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574266.3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用巷道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矿用深井巷道智能卧底装置,包括可拆除装卸的固定部和与固定部轨道连接的破碎部与运移部;固定部包括支撑钢制梁与液压伸缩横梁通过设置在下部液压支架和顶部液压杆实现深井高地应力环境下的固定作用;支撑钢制梁间设有钢制梁卡锁,固定部支撑钢制梁上设有纵向移动轨道,破碎部与运移部通过底座纵向移动液压驱动咬合齿轮;破碎部尾端设有截割刀,运移部尾端设有挖斗。本发明基于液压传动系统,布局合理,带有液压支架的固定部可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巷道,带有纵向移动轨道与液压水平旋转底座可实现任意位置的卧底工作。同时固定部的设计使得本发明具有移动方便、可随时增加或减少卧底工作面的长度的优点。

    一种缓倾斜厚煤层分层综采的工作面动压注水降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9479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70437.1

    申请日:2020-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倾斜厚煤层分层综采的工作面动压注水降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煤层的两边分别钻出胶带机顺槽、回风顺槽,并将胶带机顺槽、回风顺槽的末端打通以连接形成用于综合采煤的工作面;在胶带机顺槽、回风顺槽内按照其长度方向间隔钻孔,以钻出间隔的动压孔Ⅰ,并向动压孔Ⅰ内填充用于封堵动压孔Ⅰ径向的截流器Ⅰ;按照预定排气规则,经过截流器Ⅰ向动压孔Ⅰ内注入安全气体,再经过截流器Ⅰ使安全气体将动压孔Ⅰ内的危险气体置换出来;按照预定排气规则,安全气体将间隙充分撑开避免出现危险气体游离后泄压导致的压实效应;危险气体和安全气体混合以不断且持续地稀释其浓度,很大程度上减弱危险气体聚集效应。

    一种预防松软破碎带巷道冒顶堵巷的支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1016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81151.5

    申请日:2022-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松软破碎带巷道冒顶堵巷的支护装置,包括两根承重立柱和两根阻尼立柱;两根承重立柱之间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承压纵梁;对应的承重立柱和阻尼立柱之间的顶端连接有收缩横梁,收缩横梁与阻尼立柱的连接端能够沿着阻尼立柱向下滑移;两根收缩横梁远离第一承压纵梁的端头之间连接有第二承压纵梁;第一承压纵梁和第二承压纵梁之间连接有收缩式副梁;收缩式副梁能够实现在第一承压纵梁和第二承压纵梁之间的伸长。本发明在发生巷道冒顶事故后,防止人员被冒落岩块砸伤以及冒顶岩石堵巷情况的发生,方便巷道冒顶后施工人员逃生,以及为后续救援工作展开提供通道,并同时满足支护装置的快速安装与拆卸的巷道组合支架。

    大型隧道施工与围岩内部环形支架施工同步连续推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274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210853874.6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隧道施工与围岩内部环形支架施工同步连续推进方法,安装钻机一布置在掘进设备正后方隧道的一侧,安装钻机一启动施工,沿隧道掘进方向打环状钻杆;掘进设备施工至一定距离后,通过安装钻机二配合安装钻机一交替循环施工;隧道施工至一定进度后,通过接钻钻机一配合安装钻机一进行隧道围岩环形支架安装施工;隧道施工至一定进度后,通过接钻钻机二配合安装钻机二进行隧道围岩环形支架安装施工;通过安装钻机和接钻钻机在地下隧道内交替轮流施工,使隧道围岩内的钻杆始终领先于掘进设备掘进工作面,在钻进施工完毕之后,将弹性环形支架回拖至隧道围岩内,进而在隧道围岩内形成永久性的弹性环形支架。

    一种预防锚索断丝的锚索端头外置加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357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33627.8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锚索断丝的锚索端头外置加固装置,包括:加固防护套,其套紧在锚索端头上,加固防护套的内壁设有与锚索端头表面摩擦接触的摩擦纹结构;防护底座,防护底座封固在加固防护套的下套口上;保险钢丝绳,保险钢丝绳一端与加固防护套的上套口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巷道顶部钢梁或铁丝网相连。当顶板锚索断丝弹射时,断裂的锚索钢丝冲击加固防护套底部的防护底座,由于锚索钢丝之间的摩擦以及加固防护套内壁的摩擦纹结构与锚索之间的摩擦可以消耗掉锚索断丝的动能,防止锚索断丝射向巷道,造成人员伤亡;并且,保险钢丝绳作为保险装置,防止锚索断丝冲击力过大,导致加固防护套脱落,冲向巷道空间,造成人员伤亡。

    大型隧道围岩内部未掘先支的环形弹性支架安装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930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21956.2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隧道围岩内部未掘先支的环形弹性支架安装施工方法,S1、在隧道开掘准备阶段,将安装钻机和钻杆自动存取机运输并布置在安装钻机施工平台上,安装钻头及钻杆,进行钻孔施工;S2、钻孔施工后,掘进设备开始施工,掘进设备施工至钻头出钻点时,在隧道内铺设弧形管片进行支护;S3、掘进设备施工过钻头出钻点一段距离后,将钻头导出隧道底部,并将接钻钻机和钻杆自动存取机运输布置在接钻钻机施工平台上;通过接钻钻机的六轴机械手臂抓取钻头或钻杆,对导出的预制管片泥浆舱的钻杆进行更换钻头、连接钻杆的扩孔作业,以及安装弹性环形支架作业;S4、弹性环形支架安装完毕后,对隧道管片结构铺设钢筋,灌注水泥。

    一种矿压转移承载巷道支架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308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111039266.3

    申请日:2021-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压转移承载巷道支架及施工方法,支架包括:金属直梁,其固定于巷道顶板及两侧巷帮内壁上,用于支承巷道变形来压;弧形梁用于双向矿压转移中的压力互抗互控,其两端一一对应铰接在巷道顶板对应的金属直梁及巷帮内壁对应的金属直梁上;铰接处均采用环形扭转连接件连接,相对的两个弧形梁的弧形均朝向巷道中心布置;底板拱形梁设置于巷道底部,且其拱形朝下,底板拱形梁两端固定在巷帮上的金属直梁底部,用于支撑巷帮底角来压。本发明解决高应力或软岩条件下巷道支护困难的技术问题,克服传统支架依靠自身强度来实现支护承载的低强度力学结构缺陷。结构简单、施工操作简单、制造成本相对低、承载能力大、能够组合拆解重复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