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21747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1425975.0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PA66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80~100重量份PA66,10~20重量份玄武岩纤维,0.2~0.4重量份相容剂,以及0.1~0.5重量份抗氧剂;其中,所述相容剂为PA66‑g‑(St‑co‑GMA)。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80~100重量份的所述PA66、10~20重量份的玄武岩纤维、0.2~0.4重量份的所述相容剂和0.1~0.5重量份的抗氧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所述混合料从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所述PA66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相容剂可以起到改善PA66与玄武岩纤维相容性的效果,从而改善PA6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发明的PA66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可以充当汽车大灯安装支架的材料,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42978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943487.7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电动汽车电池组件的PA6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PA6复合材料按重量份由80份‑100份的PA6、10份‑20份的玄武岩纤维、2份‑6份的纳米羟基丁腈橡胶、18份‑22份及0.1份‑0.5份的抗氧剂制成。本文加入纳米羟基丁腈橡胶,可使玄武岩纤维与PA6基料之间有一层橡胶分布,由于纳米羟基丁腈橡胶为高弹态,可大大提高PA6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纳米羟基丁腈橡胶可提高玄武岩纤维与PA6的结合力,可以有效地承载外力,使PA6抗冲击强度提高,可以充当电动汽车电池组件的材料,它有优异的物理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816663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11196661.5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副车架后横梁和转向机连接结构,其中,副车架后横梁包括:后横梁上板,设有螺栓安装孔;后横梁下板,与所述后横梁上板连接,所述后横梁下板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螺栓安装孔设有通孔;转向机安装套管,设于所述后横梁上板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转向机安装套管与所述螺栓安装孔和所述通孔轴向对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满足低量化和低成本、提高连接螺栓连接抗剪切能力且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副车架后横梁。
-
公开(公告)号:CN11252174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25975.0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A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PA66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80~100重量份PA66,10~20重量份玄武岩纤维,0.2~0.4重量份相容剂,以及0.1~0.5重量份抗氧剂;其中,所述相容剂为PA66‑g‑(St‑co‑GMA)。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80~100重量份的所述PA66、10~20重量份的玄武岩纤维、0.2~0.4重量份的所述相容剂和0.1~0.5重量份的抗氧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所述混合料从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所述PA66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相容剂可以起到改善PA66与玄武岩纤维相容性的效果,从而改善PA6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发明的PA66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可以充当汽车大灯安装支架的材料,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81666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96661.5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副车架后横梁和转向机连接结构,其中,副车架后横梁包括:后横梁上板,设有螺栓安装孔;后横梁下板,与所述后横梁上板连接,所述后横梁下板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螺栓安装孔设有通孔;转向机安装套管,设于所述后横梁上板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转向机安装套管与所述螺栓安装孔和所述通孔轴向对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满足低量化和低成本、提高连接螺栓连接抗剪切能力且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副车架后横梁。
-
公开(公告)号:CN11259093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1468813.5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束调节装置以及汽车,所述前束调节装置包括横拉杆、锁紧机构以及调节机构,横拉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外拉杆和内拉杆,所述外拉杆和所述内拉杆通过锁组件锁紧;锁紧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锁组件,以使所述锁组件锁紧或松开;调节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内拉杆,用于在所述锁组件松开时,驱动所述内拉杆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远离或靠近所述外拉杆,以使得所述横拉杆长度可调节。本发明在进行前束调节时,利用锁紧机构松开锁组件,再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横拉杆的长度,使得整个调节过程机械化,提升了调节精度和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降低了人力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59093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68813.5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束调节装置以及汽车,所述前束调节装置包括横拉杆、锁紧机构以及调节机构,横拉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外拉杆和内拉杆,所述外拉杆和所述内拉杆通过锁组件锁紧;锁紧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锁组件,以使所述锁组件锁紧或松开;调节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内拉杆,用于在所述锁组件松开时,驱动所述内拉杆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远离或靠近所述外拉杆,以使得所述横拉杆长度可调节。本发明在进行前束调节时,利用锁紧机构松开锁组件,再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横拉杆的长度,使得整个调节过程机械化,提升了调节精度和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降低了人力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344971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0723761.2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35/104 , F02M3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滤引气管,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所述空滤引气管包括引气管本体与引气硬管接口;引气管本体包括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卡接配合,并通过连接件相固定;引气管下壳体上还分别开设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空气进气口、与空气进气口相对而设的发舱进气口以及朝向空滤器方向而设的引气硬管进气口;引气硬管接口设于引气管本体与空滤器之间;引气硬管接口的一端与引气硬管进气口相连,其另一端与空滤器的空滤接口相连。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结构精简、节省成本、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可实现完美的的引气、引流、挡雨雪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34497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723761.2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35/104 , F02M3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滤引气管,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所述空滤引气管包括引气管本体与引气硬管接口;引气管本体包括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引气管上壳体与引气管下壳体之间卡接配合,并通过连接件相固定;引气管下壳体上还分别开设有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的空气进气口、与空气进气口相对而设的发舱进气口以及朝向空滤器方向而设的引气硬管进气口;引气硬管接口设于引气管本体与空滤器之间;引气硬管接口的一端与引气硬管进气口相连,其另一端与空滤器的空滤接口相连。本发明提供的空滤引气管结构精简、节省成本、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可实现完美的的引气、引流、挡雨雪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18278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011206229.2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车散热器能力的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信息,并根据所述车辆信息确定散热器芯体的芯体参数;根据所述芯体参数将所述散热器芯体的仿真模型分割成多个矩形;分别检测各矩形的中心点坐标,并根据所述中心点坐标计算各矩形的中心点风速;根据所述中心点风速和散热器实际风量进行仿真分析,以获得仿真分析结果。在本发明中,根据芯体参数将散热器芯体的仿真模型分割成多个矩形,检测各矩形的中心点坐标以计算中心点风速,进而根据中心点风速和散热器实际风量确定(56)对比文件G. Mademlis et al..DesigningThermally Uniform Heatsink withRectangular Pins for High-PowerAutomotive SiC Inverters《.IECON 2020 The4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Singapore》.2020,1317-1322.谭礼斌等.基于STAR-CCM+的某低速电动车用散热器数值模拟分析《.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20,第38卷(第03期),145-152.沈勇等.装载机散热系统数值仿真与改进.《建筑机械》.2016,(第07期),54-57.刘彦麟等.汽车前端冷凝器进风不均匀性分析《.计算机辅助工程》.2016,第25卷(第03期),34-39+46.闫春乐等.大功率电流源型整流装置散热设计《.电气传动自动化》.2017,第39卷(第06期),53-5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