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53273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260611.4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 江苏雷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1F5/00 , E02D29/04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超大框架箱涵中继间顶进施工姿态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姿态控制装置位于前节箱涵和后节箱涵之间,姿态控制装置包括预埋于前节箱涵本体内的套筒、预埋于后节箱涵本体内的限位钢棒、固接于前节箱涵底部的前限位钢板以及固接于后节箱涵底部的后限位钢板;前限位钢板一侧边延伸至后节箱涵底部的下方,且后限位钢板搭设于前限位钢板的上方。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超大框架箱涵的中继间顶进过程中,箱涵可能发生偏移需即偏即纠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箱涵小偏移量的自动纠偏,从而在箱涵中设置姿态控制装置来实现箱涵顶进过程中的姿态控制,以减少箱涵在中继间顶进过程中的可能发生偏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4385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175564.9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1N33/38 , G01D21/02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筒芯内模中空楼盖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检测评定方法及系统,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集混凝土的工艺数据和物理数据,对工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整栋特征数据,温度特征数据和压力特征数据,对振动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浇筑振动系数;对温度数据进行数学分析生成浇筑温度系数,根据浇筑振动系数和浇筑温度系数生成浇筑性质系数;根据压力特征数据和浇筑性质系数生成空隙指数;对空隙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空隙分布系数,对物理数据和空隙分布系数进行数学分析生成浇筑密实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092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79579.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Inventor: 许义飞 , 李宁 , 郑志阳 , 张成 , 张杰胜 , 王安会 , 张自光 , 康帅 , 林冬 , 李张荣 , 李小鹏 , 江启 , 焦禹铭 , 林雄 , 王灿辉 , 丁汉龙 , 司含旭 , 杨宇浩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竖明横隐玻璃幕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玻璃幕墙安装技术领域,包括立柱,立柱的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横梁,立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立柱的上下端内腔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一端固定在卡扣的内腔,本发明通过固定组件能够固定立柱和卡扣的连接,同时能够快速的安装和拆卸,提高安装和后期的维护效率,通过胶条组件能够使密封胶条和玻璃紧密接触,提高玻璃幕墙整体的密封性,从而提高玻璃幕墙整体的抗压能力,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整体的效率,保证玻璃幕墙的平整度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27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81270.4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一种装配式建筑转换层竖向预制构件施工方法,包括:装配式建筑转换层竖向预制构件制作,装配式建筑转换层竖向预制构件套筒预留筋施作;装配式建筑转换层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及垂直度调整;装配式建筑转换层竖向构件套筒灌浆粘结;本申请解决了装配式建筑转换层竖向预制构件施工效率和施工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高精准、高效率的装配式建筑转换层施工,保障了套筒预留筋顺利对孔,有效实现了连接筋施工精度控制问题,施工方便快捷,另外有利于解决竖向预制构件拼缝注浆浆液外流、套筒灌浆不饱满等问题,操作简便、绿色环保、安全性能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733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825544.0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变频式干湿综合封闭除尘车,包括卡车以及安装在卡车上的车厢,所述车厢的上端嵌入安装有滤筒除尘器,所述滤筒除尘器的下端设置有集灰仓机构,所述滤筒除尘器内侧的上端从前向后依次安装有清灰机构和喷淋组件,每个所述出风管的内侧均安装有变频风机。本发明通过卡车、变频风机、滤筒除尘器可以在移动的过程中除尘,通过变位滤筒组件可以改变不同滤筒与进风口的位置,使得每个滤筒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实现除尘效率最大化,通过喷淋组件可以对小颗粒粉尘进行捕捉,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通过集灰仓机构可以收集粉尘,并可以将收集的粉尘倒出,实现自动卸灰,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14992382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614190.0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法施工泥水平衡顶管工作井洞口施工方法,分为功能设计、工作井洞口周边墙体制作、工作井洞门封堵、工作井下沉、顶进开始前始发井进洞口施工、顶进至接收井处出洞口施工、管道顶进完成后的洞口处理等七步。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沉井法施工泥水平衡顶管工作井在下沉之后还需物理破除洞门的缺点,在顶管顶进之前,只需简单切割钢板就可正常顶进施工,此方法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有很好的保障,同时操作简单,施工方便,能够很好的保障工期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9238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14190.0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法施工泥水平衡顶管工作井洞口施工方法,分为功能设计、工作井洞口周边墙体制作、工作井洞门封堵、工作井下沉、顶进开始前始发井进洞口施工、顶进至接收井处出洞口施工、管道顶进完成后的洞口处理等七步。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沉井法施工泥水平衡顶管工作井在下沉之后还需物理破除洞门的缺点,在顶管顶进之前,只需简单切割钢板就可正常顶进施工,此方法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有很好的保障,同时操作简单,施工方便,能够很好的保障工期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6855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49365.9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IPC: E02D17/04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基坑环撑结构快速拆除方法,包括:第一步,完成下层环撑结构下方的主体结构板施工;第二步,进行下层环撑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拆除,将环撑结构分为外侧的绳锯切割区域和内侧的镐头机拆除区域,两个区域同时进行;第三步,进行下层环撑结构的上方的主体结构、砼换撑板带的施工,并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第四步,进行上层环撑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拆除,拆除顺序同第二步;第五步,进行钢立柱的拆除;第六步,进行上层环撑结构的上方的主体结构的施工;第七步,利用镐头机机械拆除栈桥。本发明与传统单一拆除方式相比较节约成本、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的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6601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658453.3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基坑“永临一体化”内支撑结构的调蓄池施工方法,包括水平支撑和竖直支撑,水平支撑包括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和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且分别兼作为地下雨水调蓄池主体结构第二层框架梁和第三层框架梁,竖直支撑同时作为地下雨水调蓄池主体结构的框架柱;地下雨水调蓄池主体结构还包括顶板、底板、侧墙及其它框架梁、框架柱。本发明改变传统需要拆除的临时支护系统,构成的内支撑结构可作为基坑开挖后地下雨水调蓄池主体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件;本发明减少了临时支撑拆除工序及受力转换引起的安全风险,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缩短了建设工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7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75601.5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清污分流体系的单线隧道钻爆法施工废水排放排量计算方法,涉及隧道废水排量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采集隧道尺寸参数及历史废水排放量等参数,同时获取地质环境信息;接着,通过数据处理生成影响开挖设备能力的尺寸影响系数,并构建映射函数以预测当前废水排放量;此外,构建水文地质模型,通过历史数据训练获取环境评分系数,并将其与当前废水排放量结合,生成实际的废水排放量。本发明为废水排放量的预测提供丰富数据;引入尺寸影响系数、能力评估指数和映射函数,使预测更科学合理,结合隧道物理特性与设备能力,减少资源浪费;构建地质环境模型并引入环境评分系数,动态适应不同地质条件,提高预测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