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9998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24310.2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漂激光雷达的长焦接收光学系统,由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前组、中组、后组组成,前组焦距为f1,后组焦距为f3,800mm≤f1≤980mm,‑180mm≤f3≤‑70mm,系统焦距f为:221mm≤f≤229mm,工作F数F#为:6.6≤F#≤6.8,光学总长TTL为:234mm≤TTL≤236mm,前组由第一透镜、第一隔圈、第二透镜组成,中组由第二隔圈、近红外窄带滤光片、第三隔圈组成,后组由第三透镜、第四隔圈、第四透镜组成,选择不同热膨胀系数材料的合理搭配,使得温度在‑40℃到100℃变化时光学系统的光学后焦变化小、像质好,满足低温漂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98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24310.2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漂激光雷达的长焦接收光学系统,由从物面到像面依次排列的前组、中组、后组组成,前组焦距为f1,后组焦距为f3,800mm≤f1≤980mm,‑180mm≤f3≤‑70mm,系统焦距f为:221mm≤f≤229mm,工作F数F#为:6.6≤F#≤6.8,光学总长TTL为:234mm≤TTL≤236mm,前组由第一透镜、第一隔圈、第二透镜组成,中组由第二隔圈、近红外窄带滤光片、第三隔圈组成,后组由第三透镜、第四隔圈、第四透镜组成,选择不同热膨胀系数材料的合理搭配,使得温度在‑40℃到100℃变化时光学系统的光学后焦变化小、像质好,满足低温漂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280578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210201469.6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1S7/4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激光雷达的光学准直系统,从半导体激光光源到目标物体快轴准直系统及慢轴准直系统构成,快轴准直系统由两片前组柱透镜组成,慢轴准直系统由一片后组柱透镜构成,前组柱透镜的母线方向与半导体激光光源的快轴方向相互垂直,前组柱透镜的母线方向与后组柱透镜的母线方向相互垂直,光学准直系统的慢轴焦距fy满足:16mm≤fy≤20mm;快轴焦距fx满足:4mm≤fx≤5mm;近轴工作F#满足:F#:1.6,光学总长度TTL
-
公开(公告)号:CN1190914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570358.8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艇的水面船舶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旨在提升对无人艇航行水域内远距离小船舶目标的检测精度。该方法的核心在于构建和训练一个基于YOLOX‑s网络的目标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特征提取能力更强的可变形多分支梯度路径模块、采用混合注意力机制以及优化损失函数,显著增强了小目标检测能力和模型收敛速度。同时,该方法还包括使用无人船摄像设备采集水面图像数据,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和增强。最后,采用训练后的目标检测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检测,实现了对远距离船舶的精准检测,有效提升了无人艇的航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89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16673.5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1B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结构光条纹轮廓投影的相位校正方法及系统,在对边界进行识别时,包括两次边界识别的过程,初次边界识别时通过灰度图进行边缘提取,第二次边界识别时,通过相位计算进行边缘信息提取,通过灰度图和相位图两个方向识别边界,提高了边界识别的精准性,进一步将两次边界识别的结果进行融合,使稳定区的相位不受跳变像素的干扰,保证边界划分的精准性,基于划分后的区域,对稳定区进行滤波处理,减少特征信息的损失,为不稳定区的矫正提供参考信息,减少误差传递,以稳定区为参考对对不稳定区进行误差补偿时,可以减少相位噪声,从而减少点云噪声,提高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85937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28411.4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平面约束的半固态激光雷达的内参修正方法,包括步骤:搭建包括半固态激光雷达和平面标定板的标定环境,使用半固态激光雷达对平面标定板的扫描点进行扫描,记录每个扫描点对应的信号飞行时间和转镜旋转角度;将信号飞行时间、转镜旋转角度和半固态激光雷达的内参输入到激光雷达测距模型,计算得到平面标定板的三维点云数据;调整平面标定板的位置,以获得多组平面标定板的三维点云数据;根据多组三维点云数据计算得到每组的平面约束误差;根据平面约束误差计算得到全局约束误差,在误差范围内调整激光雷达内参,得到修正后的半固态激光雷达的内参。本申请能够提升半固态激光雷达的内参精度,以提高激光雷达三维感知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3696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0624233.9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 ,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L21/223 , H01L31/18 , H01L31/0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结背接触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硼掺杂源、磷掺杂源的扩散,所述扩散的过程包括:提供一衬底;将所述衬底放入扩散炉中;预沉积:在720~740℃温度下,通入携带掺杂源的小流量氮气,所述氮气的流量不低于700sccm;高温通氧推结:将扩散炉内的中心温度提高至不低于860℃,并通入氧气推结,所述氧气的流量不低于200sccm;降温:将推结后的衬底降温至700~78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背结背接触电池。本发明在背结背接触电池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特别设计磷扩散及硼扩散的预沉积、高温通氧推结以及降温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实现了衬底较低的扩散方阻,以此减小P+N+结的反向击穿电压,从而降低了导通旁路二极管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567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486835.1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飞行时间测量方法及系统,分别将脉冲触发信号和回波信号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进行计算,然后分别对起始时刻进行确定和对结束时刻进行标定,提高了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获取的精准度,同时本发明考虑了激光飞行中的误差因素,引入了补偿量,基于此获取最终的计时,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克服了系统消除起止时刻信号之间互相重叠干扰的可能,也克服了脉冲信号在发射过程中的延时补偿因素,提高激光计时的精准性,同时简化光路节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177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30488.7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位姿图的手眼系统位姿误差及标定误差修正方法,涉及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步骤S1:搭建由机械臂与相机系统构成的手眼系统,将具有几何或颜色特征的目标物放置在目标位置;S2:通过移动机械臂至预设位置,并记录机械臂末端的位姿量;S3:在步骤S2中的预设位置拍摄目标物,并计算相机坐标系中目标物的位姿量;S4:通过重复步骤S2和步骤S3,得到包含多对数据的数据组,且每组数据对应位姿图中的一条边;S5:基于手眼系统中的位姿逻辑关系得到每条边的误差函数表达式,并对相应待优化量添加扰动项。本方法能够减少机械臂与相机测量误差对标定精度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43696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24233.9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 ,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太阳能电力分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L21/223 , H01L31/18 , H01L31/0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结背接触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硼掺杂源、磷掺杂源的扩散,所述扩散的过程包括:提供一衬底;将所述衬底放入扩散炉中;预沉积:在720~740℃温度下,通入携带掺杂源的小流量氮气,所述氮气的流量不低于700sccm;高温通氧推结:将扩散炉内的中心温度提高至不低于860℃,并通入氧气推结,所述氧气的流量不低于200sccm;降温:将推结后的衬底降温至700~78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背结背接触电池。本发明在背结背接触电池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特别设计磷扩散及硼扩散的预沉积、高温通氧推结以及降温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实现了衬底较低的扩散方阻,以此减小P+N+结的反向击穿电压,从而降低了导通旁路二极管的概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