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02331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011415989.4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基复合管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所制备的复合膜大大降低了聚合物基质膜的厚度,同时金属框架材料在聚合物中限域生长,控制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尺寸以及克服了在载体上易脱落的缺点,在管状载体表面形成连续、致密的金属有机框架‑高分子聚合物选择分离层。该复合分离膜通过降低膜的厚度以及引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提高了高分子聚合物膜的气体通量,分子筛分能力较高和气体渗透通量,在需要实现气体分离提纯的化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59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81834.0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永耀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H02J3/32 , H02J3/28 , H02J15/00 , H01M16/00 , F03B13/26 , F03D9/00 , F03D9/11 , F03D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清洁能源的海上综合供电系统,综合供电系统包括:用于提供能源的发电单元、用于储蓄能源的储能单元、用于消耗能源的负荷单元、能量管理系统以及燃料电池;所述发电单元包括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和潮汐发电系统;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氢储和蓄电池组;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所述发电单元、负荷单元和储能单元,并将发电单元满足负荷单元后多余的能量分配出给氢储和蓄电池组,综合发电系统平抑了负荷与清洁能源发电功率缺额,克服了潮汐能发电的间断性,并兼顾了综合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与经济性,提高了清洁能量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02331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1415989.4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基复合管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所制备的复合膜大大降低了聚合物基质膜的厚度,同时金属框架材料在聚合物中限域生长,控制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尺寸以及克服了在载体上易脱落的缺点,在管状载体表面形成连续、致密的金属有机框架‑高分子聚合物选择分离层。该复合分离膜通过降低膜的厚度以及引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提高了高分子聚合物膜的气体通量,分子筛分能力较高和气体渗透通量,在需要实现气体分离提纯的化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5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81834.0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永耀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H02J3/32 , H02J3/28 , H02J15/00 , H01M16/00 , F03B13/26 , F03D9/00 , F03D9/11 , F03D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清洁能源的海上综合供电系统,综合供电系统包括:用于提供能源的发电单元、用于储蓄能源的储能单元、用于消耗能源的负荷单元、能量管理系统以及燃料电池;所述发电单元包括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和潮汐发电系统;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氢储和蓄电池组;所述能量管理系统连接所述发电单元、负荷单元和储能单元,并将发电单元满足负荷单元后多余的能量分配出给氢储和蓄电池组,综合发电系统平抑了负荷与清洁能源发电功率缺额,克服了潮汐能发电的间断性,并兼顾了综合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与经济性,提高了清洁能量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7389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10198035.6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抢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抢修电杆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包括碳纤维的内缠绕层和玻璃纤维的外缠绕层;所述内缠绕层的厚度在所述杆体的根端为6~12mm,在所述杆体的稍端为10~20mm;所述外缠绕层的厚度在所述杆体的根端向梢端方向1.5~2.5米范围内为2~5mm,在所述杆体的其他部分为1~3mm。该电杆制备方法是:先采用碳纤维螺旋缠绕加环向缠绕形成内缠绕层,再用玻璃纤维环向缠绕形成外缠绕层,经加热固化后脱模制得。本发明的抢修电杆质量轻、刚度大、承载力强,挠度小1/2,可以极大地提高运输与安装的便捷性,显著缩小故障抢修时间,提升灾后应急改造及抢修效率,提升抢修时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409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17500.9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IPC: H02J13/00 , H02G1/00 , G01R31/58 , G01R19/165 , G01R19/32
Abstract: 本发明电缆沟管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沟运维状态监测方法及监测分析云平台,本发明解决的问题:管控电缆的报警阈值不够准确,且无法根据电缆设备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方法,包括:将电缆沟划分为多个管控区域,将管控区域内的电缆设备分为管控电缆和采集电缆;根据工作年限确定修正安全范围;在管控采集周期内实时监测管控电缆的工作电压,得到实时电压结果;将实时电压结果与对应的修正安全范围进行比较,判断管控电缆是否存在故障风险;若否,则预测后续采集周期的天气情况,根据天气情况计算预测电压结果,根据预测电压结果判断管控电缆是否存在故障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249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60370.1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电缆沟套组和检测方法,电缆沟套组包括:容置井组件,容置井组件设有第一容纳腔,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设有第一开口;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和第四面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容置井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设于第一容纳槽,第一转动组件用于连接电缆;多个沟渠组件中的两个分别设于第一面和第二面,沟渠组件连通第一容纳腔;第一连接组件设于远离容纳件组件的一侧,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沟渠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配合组件弹性配合使相邻的两个沟渠组件固定;承接组件用于固定电缆。本发明提高了电缆沟铺设时的效率和提高了电缆沟套组本身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054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791957.1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3F3/04 , E03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缆沟单元及全装配式电缆沟,属于电缆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电缆沟单元因重量较大,导致运输、安装过程中极为不便的问题。其中电缆沟单元包括沟槽主体,所述沟槽主体包括底板与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两块侧板与所述底板组合形成U形沟槽,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为夹心结构,所述夹心结构外侧由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内部设置轻质夹心材料和连接桁架,连接桁架两侧与夹心结构外侧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50370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554902.4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散式储能系统温度均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电力调控平台与供电子系统交互,电池能量管理系统获取各供电子系统的荷电状态信息SOCi,而后取平均得到供电子系统荷电状态均衡参考值SOCref;根据供电子系统中串联电池芯的剩余容量计算电池剩余容量影响因子Q;获取供电子系统的初始功率权重因数;根据初始功率权重因数获取供电子系统的实际功率权重系数βi;通过功率分配环节得到每一供电子系统的参考输出功率Pi_ref;根据供电子系统的温度状况进行工作状态选择。本方案通过控制温度调节子系统的运行功率进而调整整个储能系统功率的分配,有效提高储能系统内串联电池芯的功率输出水平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7718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070136.4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负荷侧灵活性资源的微电网低碳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价格型需求响应机制,采用电价弹性系数描述电力用户对电价的响应程度,建立负荷侧灵活性资源模型;步骤S2、基于负荷侧灵活性资源模型、储能出力以及分布式电源出力,建立灵活性资源负荷优化模型;步骤S3、基于灵活性资源负荷优化模型,以微电网优化运行的总体费用和低碳效益为优化目标,建立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步骤S4、采用改进模拟退火遗传算法SAGA求解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有效提升微电网分布式电源整体的消纳水平和微电网的低碳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