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7824027U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20301869.X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宁波东洲电力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能自动锁紧对接的预制电缆排管,它包括电缆排管本体,电缆排管本体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其一端设有U型凹槽,另一端设有能与U型凹槽插合的凸起,相邻两根电缆排管本体的凸起与U型凹槽对接,所述凸起的底部预埋有楔块,在U型凹槽底边的上表面开设有楔孔,楔块插入楔孔时,楔块与楔孔斜面接触,凸起及电缆排管本体的重力,会产生对U型凹槽水平方向的分力,使电缆排管本体对接处锁紧。所述的U型凹槽内设置有密封条。本实用新型通过楔块和楔孔的设置,电缆排管本体对接处能在安装的过程中,通过重力产生的分力自动锁紧,并且将密封条完全压紧,确保密封性,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7824028U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20301919.4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宁波东洲电力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能提高对接强度的预制电缆排管,它包括电缆排管本体,电缆排管本体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其一端设有U型凹槽,另一端设有能与U型凹槽插合的凸起,相邻两根电缆排管本体的凸起与U型凹槽对接,在电缆排管本体的一端安装直条的加强筋,在电缆排管本体的另一端开设有沉孔,两根电缆排管本体对接时,加强筋能插入沉孔。所述的的加强筋预埋在混凝土构件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加强了电缆排管本体对接处的强度,避免了对接处沉降,能有效地保护内部穿设的电缆。
-
公开(公告)号:CN11422129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63612.8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宁波东洲电力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一体化复合材料电缆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水泥柱和底框,所述水泥柱内部上部与下部的前侧与后侧均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铺线管,所述水泥柱左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接环,所述对接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接环,本发明涉及电缆保护技术领域。该装配式一体化复合材料电缆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有水泥柱并在水泥柱的内部安装有铺线管,当两个水泥柱通过对接环和插接座进行对接后,线缆可在铺线管的内部铺设,从而能够有效的达到对线缆的保护,防止线缆浸泡在积水中,保证了线缆的正常使用,同时也极大的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22129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1563612.8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宁波东洲电力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一体化复合材料电缆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水泥柱和底框,所述水泥柱内部上部与下部的前侧与后侧均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铺线管,所述水泥柱左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接环,所述对接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接环,本发明涉及电缆保护技术领域。该装配式一体化复合材料电缆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有水泥柱并在水泥柱的内部安装有铺线管,当两个水泥柱通过对接环和插接座进行对接后,线缆可在铺线管的内部铺设,从而能够有效的达到对线缆的保护,防止线缆浸泡在积水中,保证了线缆的正常使用,同时也极大的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2001639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7789.6
申请日:2025-04-18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G9/06 , E02D29/045 , E02D31/02 , E03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沟装置及其布置方法,包括:电缆沟主体、排水装置、支撑杆和电缆铺设架,电缆沟主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排水通道;排水装置设置于电缆沟主体的顶面,排水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渗多孔板、颗粒骨料层和加筋承载层,排水装置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支撑杆设置于电缆沟主体的内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电缆沟主体的相对两内侧壁上;电缆铺设架设置于电缆沟主体的内部,电缆铺设架的顶端与支撑杆的中部球铰连接。本申请的装置降低了上覆软土的积水渗入到电缆沟内部的可能性,还能达到减振抗载的效果,电缆铺设架可以利用自身重力始终保持竖直从而确保了电缆一直处于水平放置状态,杜绝了电缆发生倾覆的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9947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65245.X
申请日:2025-04-15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电缆沟,该分体式电缆沟包括有底板、分别位于底板左右两侧且前后延伸的两个侧壁、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盖板和电缆架,电缆架位于两侧壁与底板所形成的容腔内,盖板盖设到容腔的顶部敞口处,各侧壁均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交替布置并相连的刚性支撑柱和柔性壁,两侧壁的刚性支撑柱呈左右相对布置,电缆架包括两根交叉布置成X形的斜撑杆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撑杆,每个斜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应地支撑在不同侧壁的刚性支撑柱的上部和下部,横撑杆设置在两根斜撑杆上。本发明具有良好变形适应性、减振能力强,能在软土地区承受极端交通荷载。
-
公开(公告)号:CN11807414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466879.2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IPC: H02J3/06 ,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F17/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优化增强配电网可靠性的规划方法以及规划系统,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如何准确的判断电量负荷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变化趋势来预留变电站建造区域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规划方法,包括:根据当前负荷结果与供电容量计算供电区块的负荷余量;当负荷余量大于等于负荷阈值时,将供电区块标记为可调整区块;当负荷余量小于负荷阈值时,将供电区块标记为待规划区块,获取可调整区块的负荷变化趋势,根据负荷变化趋势计算备用节点的调整余量,将亏电量无法弥补的亏电区域记为目标区域;获取各个待规划区块的目标区域,根据目标区域选取新变电站的建设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0409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17500.9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IPC: H02J13/00 , H02G1/00 , G01R31/58 , G01R19/165 , G01R19/32
Abstract: 本发明电缆沟管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沟运维状态监测方法及监测分析云平台,本发明解决的问题:管控电缆的报警阈值不够准确,且无法根据电缆设备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方法,包括:将电缆沟划分为多个管控区域,将管控区域内的电缆设备分为管控电缆和采集电缆;根据工作年限确定修正安全范围;在管控采集周期内实时监测管控电缆的工作电压,得到实时电压结果;将实时电压结果与对应的修正安全范围进行比较,判断管控电缆是否存在故障风险;若否,则预测后续采集周期的天气情况,根据天气情况计算预测电压结果,根据预测电压结果判断管控电缆是否存在故障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249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60370.1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电缆沟套组和检测方法,电缆沟套组包括:容置井组件,容置井组件设有第一容纳腔,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设有第一开口;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和第四面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容置井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设于第一容纳槽,第一转动组件用于连接电缆;多个沟渠组件中的两个分别设于第一面和第二面,沟渠组件连通第一容纳腔;第一连接组件设于远离容纳件组件的一侧,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沟渠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配合组件弹性配合使相邻的两个沟渠组件固定;承接组件用于固定电缆。本发明提高了电缆沟铺设时的效率和提高了电缆沟套组本身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2236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39512.4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电资源利用的充电管理方法和系统,充电管理方法包括:当第一对象接收相应的充电桩的充电时,根据候车区域内的候车数量信息判断是否向该第一对象发送意向信息;若是,且该第一对象接受意向信息中的合作选项时,当友好对象完成第一充电策略后,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数据库中添加与之身份信息关联的友好标记,若判定多个第二对象中具有友好标记,则对其充电优先级高于其余不具有友好标记的第二对象的充电优先级。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公共充电站的充电模式较为简单,导致公共充电站在充电忙碌时期时,仍对处于涓流充电阶段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却并没有结合公共充电站的实际充电情况,导致电能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