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器具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13894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80031090.8

    申请日:2016-05-20

    Abstract: 处置器具具有:第1处置部,其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该第1构件具有第1接触面,该第2构件具有第2接触面;移动机构,其切换第1接触面与第2接触面接近的闭位置和第1接触面与第2接触面远离的开位置;以及第2处置部,当第1接触面和第2接触面位于闭位置时,该第2处置部配置在比第1处置部沿着长度轴线靠顶端侧的位置,该第2处置部通过对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而切开或者剥离生物体组织。

    把持处理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03137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380015420.0

    申请日:2013-03-18

    Abstract: 把持处理装置(1)包括:第1电极部(25),其在钳部件(42)的开闭方向上设于上述钳部件与探头导电部(23)之间和上述探头导电部中的至少任一者;以及第2电极部(105),其设于在上述钳部件的上述开闭方向上上述钳部件与上述第1电极部之间和上述钳部件导电部中的至少任一者。把持处理装置包括电极间距离变更单元,该电极间距离变更单元用于使第2处理模式中的2个上述电极部之间的第2距离小于第1处理模式中的2个上述电极部之间的第1距离,其中,该第1处理模式是指至少上述超声波振动被传递至上述探头导电部的模式,该第2处理模式是指仅上述高频电流被传递至2个上述电极部的模式。

    处置器具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06234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80003477.2

    申请日:2016-05-20

    Abstract: 处置器具(12)具有第1处置部(32)和第2处置部(34)。第1处置部(32)具有第1构件(42)和第2构件(44)。通过使第1构件(42)和/或第2构件(44)沿着护套(22)的长度轴线(L)进行移动,从而能够改变第1构件(42)的第1接触面(52)与第2构件(44)的第2接触面(62)之间的间隔。当第1接触面(52)接近第2接触面(62)时,杆状的第2处置部(34)的顶端位于比第1处置部(32)的顶端靠顶端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经由第2处置部(34)向生物体组织流入高频电流,切开或剥离与第2处置部(34)相接触的生物体组织(单极处置)。在第1接触面(52)与第2接触面(62)之间夹入血管,经由第1构件(42)和第2构件(44)向血管流入高频电流,使血管凝固、密封(双极处置)。这样,不用更换处置器具就能够实现两种处置。

    处置器具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20853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45780.9

    申请日:2016-05-06

    Abstract: 本发明的处置器具(100)包括鞘套(162)、第1抓持部件(120)、第2抓持部件(130)和摆动部件(140)。第1抓持部件(120)从鞘套(162)的前端部突出。第2抓持部件(130)可转动地设置在鞘套(162)上,使得第2抓持部件(130)与第1抓持部件(120)所成的第1角度能够变化。摆动部件(140)可摆动地设置在第2抓持部件(130)上,使得摆动部件(140)与第2抓持部件(130)所成的第2角度能够变化。在第2角度为最大时,存在第1抓持部件(120)与摆动部件(140)不接触的第1角度。

    处理器具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07404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380038366.1

    申请日:2013-12-11

    Abstract: 处理器具(10)包括:第1把持构件(120),其形成为细长形状;以及第2把持构件(130),其形成为细长形状,并相对于所述第1把持构件(120)进行位移以在该第2把持构件与所述第1把持构件之间把持所述生物体组织。所述第2把持构件(130)包括与作为把持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相接触的把持部(125)。将以垂直于穿过与所述把持部(125)的长度轴线垂直的截面上的所述第1把持构件(120)的重心和该截面上的所述第2把持构件(130)的重心的直线的轴线为基准计算出的截面惯性矩设为I,将以该基准计算出的截面模量设为Z,将该截面上的截面积设为A。此时,所述把持部的I/A2在所述基端最高,和/或所述把持部的Z/A3/2在所述基端最高。

    处置器具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06234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680003477.2

    申请日:2016-05-20

    Abstract: 处置器具(12)具有第1处置部(32)和第2处置部(34)。第1处置部(32)具有第1构件(42)和第2构件(44)。通过使第1构件(42)和/或第2构件(44)沿着护套(22)的长度轴线(L)进行移动,从而能够改变第1构件(42)的第1接触面(52)与第2构件(44)的第2接触面(62)之间的间隔。当第1接触面(52)接近第2接触面(62)时,杆状的第2处置部(34)的顶端位于比第1处置部(32)的顶端靠顶端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经由第2处置部(34)向生物体组织流入高频电流,切开或剥离与第2处置部(34)相接触的生物体组织(单极处置)。在第1接触面(52)与第2接触面(62)之间夹入血管,经由第1构件(42)和第2构件(44)向血管流入高频电流,使血管凝固、密封(双极处置)。这样,不用更换处置器具就能够实现两种处置。

    把持处理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12012B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510409503.9

    申请日:2013-03-18

    Abstract: 一种把持处理装置包括:探头主体,其能够传递超声波振动;探头导电部,其设于探头主体的顶端部,并在被传入了高频电流的状态下具有第1电位;钳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探头主体开闭;钳部件导电部,其在被传入了高频电流的状态下具有与第1电位的大小不同的第2电位,并在钳部件中与探头导电部相对配置;第1电极相对表面,其设于探头导电部的外表面,在第1状态下,自钳部件导电部到探头导电部的距离为第1距离;第2电极相对表面,其设于探头导电部的外表面的、与第1电极相对表面不同的部位,在第2状态下,自钳部件导电部到探头导电部的距离为比第1距离小的第2距离;操作输入部,其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把持处理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12012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09503.9

    申请日:2013-03-18

    Abstract: 一种把持处理装置包括:探头主体,其能够传递超声波振动;探头导电部,其设于探头主体的顶端部,并在被传入了高频电流的状态下具有第1电位;钳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探头主体开闭;钳部件导电部,其在被传入了高频电流的状态下具有与第1电位的大小不同的第2电位,并在钳部件中与探头导电部相对配置;第1电极相对表面,其设于探头导电部的外表面,在第1状态下,自钳部件导电部到探头导电部的距离为第1距离;第2电极相对表面,其设于探头导电部的外表面的、与第1电极相对表面不同的部位,在第2状态下,自钳部件导电部到探头导电部的距离为比第1距离小的第2距离;操作输入部,其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