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2443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11866.2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G16C60/00 , G16C20/30 , G16C20/70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N3/042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镁空气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镁空气电池阳极选型方法、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已知镁合金的原始数据集;步骤二,基于已知镁合金的原始数据集,构建出已知镁合金的样本数据集;步骤三,基于已知镁合金的样本数据集,对预构建的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得到性能最佳的图神经网络模型;步骤四,依据选型需求,确定目标镁合金的候选参数、并使用性能最佳的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选型。本发明基于合金析出相及组织结构信息、并采用图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全面捕捉合金析出相的特征,快速、准确地进行合金性能预测和设计,节省了大量的试验时间和资源,提高了研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75563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46987.5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镁空气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镁合金的组成为:Mg-xSn-yIn,其中,0.5wt.%≤x≤5wt.%,0.5wt.%≤y≤3wt.%。本发明以镁为基础,在纯镁中添加铟和锡元素,得到Mg-Sn-In三元镁合金,铟和锡可以很好地调控镁合金的组织形貌,而Mg-Sn-In三元镁合金的组织形貌能够同时引发大量的放电活性位点,而且由锡和铟构成的大量枝晶偏析可以产生电位差,从而保证该镁合金的放电性能。与纯镁相比,所述Mg-Sn-In三元镁合金具有更加优异的放电性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镁空气电池阳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993004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96640.4
申请日:2019-04-1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镁空气电池用镁合金阳极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镁合金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合金阳极材料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1~9%的Al,1~6%的Ge,余量为镁。本发明的镁合金阳极材料通过合金元素Al,Ge的协同作用,以及固溶处理得到了综合放电性能优异的空气电池阳极材料。此镁合金阳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60 mA·cm-2下,通过计时电位法测得的放电电位平均为:-1.726~-1.752V,放电效率达到70.9%~74.1%。
-
公开(公告)号:CN117777820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18459.2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9D163/02 , C09D5/22 , C09D5/00 , C09D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逆自预警、自修复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智能涂层合成技术领域。该涂层为添加有两种纳米容器的涂层基质,其中一种纳米容器负载腐蚀指示剂,另一种纳米容器负载有金属缓蚀剂。在涂层的服役过程中,可以腐蚀自预警、涂层自修复以及涂层预警可逆行为。金属表面涂上该涂层后,可在涂层损坏甚至金属开始腐蚀的时候发出显著的预警信号,来源于纳米容器负载的腐蚀指示剂对涂层环境的pH变化表现出的颜色或荧光响应,同时涂层的自修复功能也会开启。涂层自身具有开启预警‑修复‑关闭预警的循环过程,便于人们判断需不需要人工干预修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经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涂层的服役寿命和金属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77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218459.2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9D163/02 , C09D5/22 , C09D5/00 , C09D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逆自预警、自修复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智能涂层合成技术领域。该涂层为添加有两种纳米容器的涂层基质,其中一种纳米容器负载腐蚀指示剂,另一种纳米容器负载有金属缓蚀剂。在涂层的服役过程中,可以腐蚀自预警、涂层自修复以及涂层预警可逆行为。金属表面涂上该涂层后,可在涂层损坏甚至金属开始腐蚀的时候发出显著的预警信号,来源于纳米容器负载的腐蚀指示剂对涂层环境的pH变化表现出的颜色或荧光响应,同时涂层的自修复功能也会开启。涂层自身具有开启预警‑修复‑关闭预警的循环过程,便于人们判断需不需要人工干预修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经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涂层的服役寿命和金属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6462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48918.8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海水激活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阳极材料。其中镁海水激活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镁块与铝块的熔化、合金元素的添加、合金浇铸。本发明的镁海水激活阳极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Al:2.5~3.5%、In:3~7%以及余量Mg。本发明的Mg-Al-In合金,Al元素可以和Mg形成Mg17Al12第二相,与α-Mg之间具有较大的电位差,大量第二相可以引发放电,形成较大的电流,产生较大的电偶腐蚀;而In与Al结合发生置换反应降低放电反应的激活能,In元素的加入可以使纯镁的电位变负,从而提供较大的电压,合理调整后的镁合金组织分布均匀,而且显著地提高了其综合放电性能。本发明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00434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96635.3
申请日:2019-04-1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镁空气电池的阳极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铸态镁合金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对镁锭、铝锭进行预处理;(2)对锗粒进行预处理;(3)将预处理过的镁锭、铝锭熔化;(4)熔化后加入锗粒,得到熔融物,保温;(5)将熔融物进行浇铸,该铸锭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制得铸态镁合金阳极材料,其中铸态镁合金阳极材料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1~9%的Al,1~6%的Ge,余量为镁。本发明的镁合金阳极材料通过合金元素Al,Ge的协同作用,得到了综合放电性能优异的空气电池阳极材料。此镁合金阳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60mA·cm-2下,放电电位为:-1.589~-1.608V,放电效率达到64.2%~67.8%。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51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99755.3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 兴县经开区铝镁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16C20/20 , G16C20/70 , G06N20/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艺优化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镁合金热处理工艺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正交实验工艺参数,并获取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实测值,根据该工艺参数和力学性能实测值构建数据集;选取数据集中已测试性能的数据作为训练集数据,未被测试性能的数据作为待预测数据集;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将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待预测数据集,得到其预测分布,使用全局最优算法ego计算期望提高,并测试合金的力学性能;若所选择的工艺测试性满足需求,则停止并完成工艺参数优化,若不满足,则继续执行,直至满足需求。本发明,利于全面、系统地探索和理解各工艺参数对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镁合金的性能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69708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78835.9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铍铜合金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超高强导电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Cu为基体,添加Cr、Mg,有效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和导电率,Mg固溶于基体中,起到固溶强化作用,Cr和Ti能够形成Cr2Ti金属间化合物,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导电率;结合组合时效处理,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提高β‑Cu4Ti析出相的体积分数,从而大幅提高合金的导电率;再结合热轧和冷轧,有利于获得高密度、均匀分布的β‑Cu4Ti相,从而提高铜钛合金的强度和导电率。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超高强导电铜钛合金的硬度可达310HV,导电率可达35%IACS。
-
公开(公告)号:CN11654449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37120.4
申请日:2023-05-1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制备方法及金属锂二次电池,基于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以表面‑OH的纤维素膜为载体,可传导锂离子的高分子基质(PEO)/酚醛树脂(BR)共混复合形成,金属锂二次电池包括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正极与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表面‑OH化的纤维素膜作为载体可以提高在高压下环境下的稳定性,同时表面的活性‑OH在降低PEO结晶度的同时也提高CPE的机械强度,通过PEO/BR共混形成强分子间氢键,提高聚合物电解质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提高离子迁移数,电导率以及高压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