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油剂配比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67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675922.6

    申请日:2024-05-29

    Inventor: 徐进云 孙玉 代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纤油剂配比混合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内部的中心处轴向滑动、周向转动设有搅拌组件,罐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控制搅拌组件周向转动的驱动组件,罐体内部的底面设有用于控制搅拌组件轴向滑动的支撑组件,搅拌组件上转动设有多个混料组件,混料组件包括与搅拌组件转动配合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设有锯齿板,搅拌组件的内部设有切换组件;通过设置搅拌组件、支撑组件、混料组件和切换组件,利用搅拌轴的周向转动和上下往复滑动,既丰富了搅拌轨迹,以提高物料与添加剂之间的混合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抱轴、抱叶片的现象,利用锯齿板的往复翻转,既在混料时让物料产生波动,又让锯齿板在下压式和上翻式之间来回切换。

    一种高粘度纺织助剂的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2550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634899.6

    申请日:2024-05-22

    Inventor: 徐进云 孙玉 代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粘度纺织助剂的取样装置,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的底端设有多组取样组件,取样组件包括外筒,外筒的内部转动设有内筒,外筒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槽口,内筒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槽口;内筒的内部纵向滑动设有用于将介质吸入内筒内部的供压组件,供压组件用于控制内筒旋转,从而使得内筒的第二槽口与外筒的第一槽口相对应;通过设置取样组件、供压组件和调节组件,利用活塞产生的吸力,既使得介质能够流畅的通过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进入内筒的内部,有效确保的装置取样效率和取样精度,又可以剥离介质中的所含有的气体,确保介质取样后的纯度,同时也可以避免介质残留在内筒和外筒,有效避免因残留介质而影响下次的取样精准度。

    一种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纺丝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672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011149350.6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纺丝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纺丝油剂的复配原料质量百分比组成为:抗静电剂5~15%、平滑剂35~50%、乳化剂25~40%和调整剂5~10%,各组份质量之和为100%。该制备方法是先将平滑剂和调整剂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15~125℃,搅拌均匀冷却至75~85℃,再将乳化剂和抗静电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冷却至40~60℃,过滤即得。本发明得到的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纺丝油剂油剂性能优异,适用于PBO的纺丝生产,能赋予纤维适宜的抗静电性、平滑性、耐磨性、可洗性等性能,完全满足上游生产和下游制造工艺的需求。

    一种聚芳噁二唑短纤维纺丝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7672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1149348.9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芳噁二唑短纤维纺丝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纺丝油剂的复配原料质量百分比组成为:抗静电剂15~50%、平滑剂8~40%、乳化剂5~10%、调整剂5~10%和集束剂10~25%,各组份质量之和为100%。该制备方法是先将平滑剂和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50~60℃,搅拌均匀,然后再将调整剂、抗静电剂和集束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冷却至40~45℃,过滤即得。本发明得到的聚芳噁二唑短纤维纺丝油剂油剂性能优异,适用于POD的纺丝生产,能赋予纤维适宜的抗静电性、耐热性、平滑性、耐磨性、可洗性、抱合性等性能,满足上游生产和下游制造工艺的需求。

    一种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909610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172089.4

    申请日:2018-10-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量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发明,其分子结构如图: R为酯交换反应后的基团或多元醇酯化产物。合成方法为在碱性催化剂和有机溶剂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抗氧剂中间体,得到纯品之后再在有机金属酸性催化剂条件下与长链醇进行酯交换得到高分子量的酚类抗氧剂,合成的该抗氧剂具有优良的耐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

    一种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31591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34417.0

    申请日:2017-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33/26 B01F17/0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技术,主要适用于合成咪唑啉类衍生物,特别是胺(羟)乙基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合成步骤如下:将脂肪酸与多胺按摩尔比为1∶1‑1.3加入四口烧瓶中,升温在140℃‑220℃,真空度为0.05MPa‑0.09MPa下反应4h‑7h合成咪唑啉中间体,通过测定酸值与实际出水量来确定反应的终点。再将合成的咪唑啉中间体与氯乙酸钠在摩尔比为1∶1‑3,温度为75℃‑95℃,时间为3h‑5h,pH范围为7‑9,固含量为30%‑50%下经季铵化反应合成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一种腈纶聚合物造粒剂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485C

    公开(公告)日:2005-01-26

    申请号:CN02116762.1

    申请日:2002-0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干法腈纶生产的腈纶聚合物造粒剂及其制造方法。该造粒剂的重量百分比配方包括:A.脂肪族聚氧乙烯醚50-80%;B.脂肪族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10-40%;C.磷酸酯胺盐5-10%;D.渗透剂3-5%;E.水1-20%。该制造方法是1制造组分A;2制造组分B;特征在于:1制造组分A中的放空后,再加入磷酸0.3-0.5‰,搅拌30分钟后,加入吸附剂0.1-3%,保温并搅拌40-70分钟,过滤,得组分A;2制造组分B同于制造组分A的放空后处理,得组分B;3.制造造粒剂Z,在不锈钢釜中,先加入所述组分A,升温至25℃-35℃,搅拌下,再依次加入所述其他各组分,搅拌40-90分钟,即得造粒剂Z。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