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侵袭反应降低方法、物质改性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公开(公告)号:CN101128258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680006424.2

    申请日:2006-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物质改性装置的放电装置(20)具有线状或针状的正极(放电电极(21)的放电端(21b))和面状的负极(对置电极(22))。在该正极(放电端(21b)和负极(对置电极(22))之间放电,通过与活性种接触,使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的纳米结构消失,该活性种由在正极(放电端(21b))的某个位置和负极(对置电极(22))上的多个位置之间的放电大致同时稳定地引起的流光放电产生并从正极和负极之间扩散。通过使纳米结构消失,降低由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的纳米结构引起的生物体侵袭反应。

    物质改性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公开(公告)号:CN101850234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89002.1

    申请日:2006-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物质改性装置的放电装置(20)具有线状或针状的正极(放电电极(21)的放电端(21b))和面状的负极(对置电极(22))。在该正极(放电端(21b)和负极(对置电极(22))之间放电,通过与活性种接触,使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的纳米结构消失,该活性种由在正极(放电端(21b))的某个位置和负极(对置电极(22))上的多个位置之间的放电大致同时稳定地引起的流光放电产生并从正极和负极之间扩散。通过使纳米结构消失,降低由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的纳米结构引起的生物体侵袭反应。

    物质改性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公开(公告)号:CN101850234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010189002.1

    申请日:2006-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物质改性装置的放电装置(20)具有线状或针状的正极(放电电极(21)的放电端(21b))和面状的负极(对置电极(22))。在该正极(放电端(21b)和负极(对置电极(22))之间放电,通过与活性种接触,使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的纳米结构消失,该活性种由在正极(放电端(21b))的某个位置和负极(对置电极(22))上的多个位置之间的放电大致同时稳定地引起的流光放电产生并从正极和负极之间扩散。通过使纳米结构消失,降低由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的纳米结构引起的生物体侵袭反应。

    生物体侵袭反应降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28258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680006424.2

    申请日:2006-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物质改性装置的放电装置(20)具有线状或针状的正极(放电电极(21)的放电端(21b))和面状的负极(对置电极(22))。在该正极(放电端(21b)和负极(对置电极(22))之间放电,通过与活性种接触,使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的纳米结构消失,该活性种由在正极(放电端(21b))的某个位置和负极(对置电极(22))上的多个位置之间的放电大致同时稳定地引起的流光放电产生并从正极和负极之间扩散。通过使纳米结构消失,降低由具有纳米结构的物质的纳米结构引起的生物体侵袭反应。

    空调和空气净化机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692560Y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20006065.9

    申请日:2004-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6/003 A61L9/014 A61L9/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40)和空气净化机(50),其配有机壳(41或51)和保持在所述机壳(41)内的空调主体部或空气净化机主体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主体部或空气净化机主体部的通气部设置除去有害物质的片体(10),该片体(10)具有负载抗体(12)的载体(11),该载体(11)由调湿性材料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