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03471A
公开(公告)日:2001-07-11
申请号:CN99806785.7
申请日:1999-05-18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 F25B39/028 , F28F2210/02 , Y10T137/85938 , Y10T137/87249
Abstract: 一种合流分流装置,其中冷却剂自位于入口部分(5)的入口(31、32)流入合流部分(6)进行合流,两股冷却剂流的偏移通过在合流部分(6)中心合流而消除,已以通过在合流部分(6)中的合流消除了偏移的冷却剂流自位于出口部分(7)处的三个出口(33、35、36)流出,因此两股冷却剂流在此两股冷却剂流的合流后可以作为三股冷却剂流自三个出口(33、35、26)排出,以消除该两股冷却剂流的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01978236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980109703.5
申请日:2009-03-16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2 , F28D1/04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应用于使用由分子式用C3HmFn(其中,m=1~5、n=1~5,且m+n=6)表示且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单一制冷剂或含有所述单一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热交换器(10)中,铅直方向上相邻的传热管彼此的中心间距离S和传热管的外径D的关系为:2.5<S/D<3.5,制冷剂路径的长度L和传热管的外径D的关系为:0.28×D1.17<L<1.10×D1.17,室外热交换器(4)及室内热交换器(6)基于上述关系进行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2297625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214363.1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77 , F24F1/0059 , F28D2001/0266 , F28F1/325 , F28F17/005 , Y10T29/49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冷凝水从弯曲部分朝空气流方向下游侧飞散的热交换器、空调装置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室内热交换器(10)具有下方翅片(30)和上方翅片(40)。上方翅片(40)倾斜成:该上方翅片(40)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的且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F)侧的角度大于等于下方翅片(30)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的角度,并且上方翅片(40)与下方翅片(30)的上端部邻接地配置。进而,该上方翅片(40)具有弯曲的弯曲部(R),该弯曲部设置在与下方翅片(3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F)下游侧的上端的边界部分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0470172C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580040342.5
申请日:2005-11-2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7/005 , F24F1/0059 , F28F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辅助热交换器(8)和本体热交换器(9),辅助热交换器(8)具有板状的第一散热片(10)和多根第一传热管,本体热交换器(9)具有板状的第二散热片(20)和多根第二传热管。在上述第一散热片(10)的一方的边缘(16、17)上以预定间隔存在多个飞边(14、15)。将辅助热交换器(8)和本体热交换器(9)配置成使得第一散热片(10)的具有飞边(14、15)的边缘(16、17)与第二散热片(20)的边缘(26、27)抵接,从而使具有飞边(14、15)的边缘(16、17)全部位于内侧,具有所述飞边(14、15)的边缘(16、17)没有位于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01065636A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580040334.0
申请日:2005-11-2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 F28F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在散热片(6)上形成有与散热片(6)的外缘(2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肋(15),并在散热片(6)上交错配置有传热管穿插用的穿插孔(22)。当设穿插孔(22)的内径为D[mm],设穿插孔(22)的中心与外缘(25)的距离为L[mm],设肋(15)的中心与外缘(25)的距离为La[mm],设肋(15)的宽度为LL1[mm],设散热片(6)的板厚为t[mm],设肋(15)的高度为h1[mm],设穿插孔(22)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P[mm]时,形成满足下式的穿插孔(22)和肋(15):0.4<La<(L-D/2-0.5)、0.15<LL1<0.5、0.05<t<0.15、0.5t<h1<2.5t、D<7.5、15<P以及D/P<0.5。
-
公开(公告)号:CN10379160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310511489.4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空气热交换器,能够削减制冷剂的使用量,热交换器能力高而且成本低。第1导热管组(31A)由配置在液体管侧的6条第1制冷剂流路(31a~31f)构成,第2导热管组(32A)由配置在气体管侧的3条第2制冷剂流路(32a~32c)构成,第1导热管组(31A)的导热管数量被设定为第2导热管组(32A)的导热管数量的2倍。在第2分流器(42a~42c)中,各条第1制冷剂流路中的2条第1制冷剂流路的一端一同连接至第2制冷剂流路中的1条第2制冷剂流路的一端。将第2制冷剂流路(32a~32c)的导热管径除以第1制冷剂流路(31a~31f)的导热管径得到的值是大于1.35且小于2.25的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353183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214343.4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77 , F24F1/0059 , F28D2001/0266 , F28F1/325 , F28F17/005 , Y10T29/49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冷凝水从弯曲部分朝空气流方向下游侧飞散的热交换器、空调装置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室内热交换器(10)具有下方翅片(30)和上方翅片(40)。上方翅片(40)倾斜成:该上方翅片(40)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的且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F)侧的角度大于等于下方翅片(30)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的角度,并且上方翅片(40)与下方翅片(30)的上端部邻接地配置。进而,该上方翅片(40)具有弯曲的弯曲部(R),该弯曲部设置在与下方翅片(3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F)下游侧的上端的边界部分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1065636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580040334.0
申请日:2005-11-2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 F28F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在散热片(6)上形成有与散热片(6)的外缘(2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肋(15),并在散热片(6)上交错配置有传热管穿插用的穿插孔(22)。当设穿插孔(22)的内径为D,单位为毫米,设穿插孔(22)的中心与外缘(25)的距离为L,单位为毫米,设肋(15)的中心与外缘(25)的距离为La,单位为毫米,设肋(15)的宽度为LL1,单位为毫米,设散热片(6)的板厚为t,单位为毫米,设肋(15)的高度为h1,单位为毫米,设穿插孔(22)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P,单位为毫米时,形成满足下式的穿插孔(22)和肋(15):0.4<La<(L-D/2-0.5)、0.15<LL1<0.5、0.05<t<0.15、0.5t<h1<2.5t、D<7.5、15<P以及D/P<0.5。
-
公开(公告)号:CN101057106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580038328.1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4F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 F24F1/0007 , F24F2001/0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该室内机具有重叠了面积不同的热交换层的热交换器,在该室内机中,可抑制在送风风扇中产生结露。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横流风扇和室内热交换器(10)。横流风扇产生空气流。室内热交换器(10)具有2列部(83)和1列部(84)。1列部(84)具有比2列部(83)小的面积,在空气的通过方向上重叠配置在2列部(83)的一部分上。进而,在制冷运转时,与1列部(84)相比,制冷剂先流到2列部(83)。
-
公开(公告)号:CN103791604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511489.4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空气热交换器,能够削减制冷剂的使用量,热交换器能力高而且成本低。第1导热管组(31A)由配置在液体管侧的6条第1制冷剂流路(31a~31f)构成,第2导热管组(32A)由配置在气体管侧的3条第2制冷剂流路(32a~32c)构成,第1导热管组(31A)的导热管数量被设定为第2导热管组(32A)的导热管数量的2倍。在第2分流器(42a~42c)中,各条第1制冷剂流路中的2条第1制冷剂流路的一端一同连接至第2制冷剂流路中的1条第2制冷剂流路的一端。将第2制冷剂流路(32a~32c)的导热管径除以第1制冷剂流路(31a~31f)的导热管径得到的值是大于1.35且小于2.25的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