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74513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41520.4
申请日:2019-03-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强化传热技术领域,一种强化沸腾换热的微尺度协同表面结构,包括大槽、小槽、连接槽、微肋、基面和超疏水涂层;所述强化沸腾换热结构的基表面通过机械切削、结构电镀或激光烧灼形成协同尺度表面;基表面通过肋条分割形成大槽、小槽和连接槽。本发明的微尺度协同结构表面能够达到产生毛细力作用,使液体能更快到达汽化核心点,并且还能满足不同过热度条件下,沸腾换热汽化过程对尺度的需求,而且大槽与小槽之间的连接槽使得槽间液体相互作用,蒸汽更容易排出,进而强化沸腾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85001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60745.4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28F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强迫对流换热的宏观亲/疏水结构交错分布的复合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表面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宏观亲/疏水结构交错分布的复合表面,由亲水块状区域和微柱状结构阵列的宏观疏水块状区域组成;其中疏水块状区域存在气穴能产生速度滑移,可减小流动阻力;而亲水区域能强化固‑液接触以增强传热效果,并且沿流向和展向亲水和疏水区域交界面处存在速度突变引起的涡流,能够加强流体工质的局部扰动,可克服气穴热阻带来的传热能力削弱的弊端。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表面在减小流动阻力、节省驱动能源的同时,有效强化流体工质的局部扰动,一定程度上抵消疏水区域热阻增加带来的弊端,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868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111061371.7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37 , H01M10/6567 , H01M10/6569 , H01M10/66 , B60L58/26 , B60L58/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应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两相浸没式液冷系统与冷启动系统。电动汽车运行时,利用氟化液的潜热和显热吸收箱体内电池组热量,形成的氟化液蒸气被直流压缩机压缩,进入冷凝器冷凝,经电磁膨胀阀节流降温,循环至电池组箱体内。冷启动时,利用四通换向阀使直流压缩机出口处的高温氟化液蒸气通入箱体内,在电池表面液化放出相变潜热,使电池组均匀升温。相比于传统电动汽车冷却系统与冷启动系统具有以下优点:电池组冷却与冷启动系统为同一系统,利用四通换向阀改变蒸气流向,实现两个系统的切换,简化电动汽车内部结构;浸没式液冷系统无需额外的冷凝循环系统。冷启动时,循环将外界的热量泵入箱体内,节省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9394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60717.1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1M8/04007 , H01M8/04225 , H01M8/04302 , H01M8/0432 , H01M8/0449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涡流加热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启动系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燃料电池金属极板上产生涡流,融化膜电极中的冰晶,防止燃料电池冷启动失败。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前,利用涡流使燃料电池金属极板升温,气化膜电极内的液态水。利用燃料电池阴极的空气供给系统,将干燥的空气通入燃料电池阴极侧,将燃料电池内部水蒸气排出,以降低膜电极水含量,从而降低低温条件下膜电极冰含量。相比于传统的燃料电池汽车冷启动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冷启动时可以快速融化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的冰晶,电池堆升温均匀。涡流加热效率高。在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前进行处理,减少低温下燃料电池内部的冰含量,有利于燃料电池汽车再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377169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1061372.1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0L58/27 , B60L58/10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68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应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涡流加热的两相浸没式液冷电动汽车冷启动系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金属多孔介质内部产生涡流,利用涡流的热效应使金属多孔介质均匀升温,低温氟化液通过泵流经具有均匀温度场的多孔介质,保证出口处的氟化液温度均匀,被加热过后的氟化液导入方形电池组箱体中,实现方形电池组均匀升温。相比于传统的电动汽车冷启动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利用具有高比热容的氟化液加热电池组,电池组升温均匀,避免电池组局部温差过大。避免过高的加热温度导致氟化液蒸发,加重冷凝系统的负荷。涡流加热有着较高的加热速度和效率。通过具有均匀温度场的金属多孔介质,实现对氟化液的均匀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218712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0020966.7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25F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解铜基体的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通过电化学腐蚀的方式,采用电解液,在铜基体表面形成微纳米复合结构,该表面表现超疏水性,其中,加工参数为:电流密度为20mA/cm2~150mA/cm2,电解时间为3min~7min,两块铜基体之间距离为50mm。本发明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电解液成本低,对环境友好,制备工艺简单且耗时较短,制备出来的铜表面具有较高的超疏水性,接触角可达160°。并且在常规条件下放置一个月后超疏水性能够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87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0007408.1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28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相变传热领域,公开了一种非均匀润湿性图案化吸液芯超薄平板热管。平板热管的底板和上盖板内侧面均为非均匀润湿性表面图案,且图案完全相同、上下对应。平板热管的冷凝区表面设计有超亲水通道,平板热管的蒸发区表面为超亲水区域,与超亲水输运通道相互连通,通过超亲水通道把冷凝区的液体输运到蒸发区,其他区域为超疏水区域或疏水区域。相比于传统的平板热管,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制造方法简单可靠;导热热阻极小,可以提高工作介质的回流速度并强化冷凝区和蒸发区的传热,从而提高超薄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本发明中的吸液芯是图案化设计,可以实现平板热管的超薄设计和柔性可折叠设计,解决了平板热管发展的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6324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295321.9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辐射制冷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强化辐射制冷领域的复合结构表面。该表面基于钛‑锗‑钨的材料堆叠顺序,其中对于钛金属需要进行尺寸的设计并制备长、宽和厚度依次为1μm、0.2μm和0.06μm的金属条带分别置于钨衬底和电介质层锗之上,这些金属条带在平行和垂直方向交错分布,相邻且平行的条带间距设置为1μm。中间的锗介质层设置为0.6μm,同时金属钨设置为金属衬底,其厚度设置为2μm。本发明具备制备可行性强、辐射特性突出的特点,该表面能够在大气窗口波段具有较高的光谱发射率,满足辐射制冷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7169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61372.1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0L58/27 , B60L58/10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68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应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涡流加热的两相浸没式液冷电动汽车冷启动系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金属多孔介质内部产生涡流,利用涡流的热效应使金属多孔介质均匀升温,低温氟化液通过泵流经具有均匀温度场的多孔介质,保证出口处的氟化液温度均匀,被加热过后的氟化液导入方形电池组箱体中,实现方形电池组均匀升温。相比于传统的电动汽车冷启动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利用具有高比热容的氟化液加热电池组,电池组升温均匀,避免电池组局部温差过大。避免过高的加热温度导致氟化液蒸发,加重冷凝系统的负荷。涡流加热有着较高的加热速度和效率。通过具有均匀温度场的金属多孔介质,实现对氟化液的均匀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85066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80250.X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25D17/00 , C25D5/20 , C25D5/02 , C25D7/04 , C25D21/04 , C25D21/18 , C25D21/12 , C25D5/34 , C25D3/12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镀方法的简易超疏水管内表面制备装置,包括同轴心置于底座与顶板之间的管件和电镀阳极;丝杆穿过顶板与底座将电镀阳极、管件围成封闭的反应腔体;电镀阳极与管件顶端上表面安装有导电铜片,导电铜片上侧面连接导线,导线通过顶板通孔接入到电源,顶板与底座均开孔接入循环管路中,蠕动泵驱动镀液槽中的溶液进入管件内反应后流回镀液槽完成循环,超声波换能器安装于底座下端,其与管件同轴心设置。本发明解决了管内超疏水表面制备困难的问题且具有高性价比、更换管件快捷方便、密封性强、采用超声空化作用减少电镀过程中气泡的停留、加速表面反应进行,从而提高疏水表面结构的均匀性,编程指定的电流输出可以达到调控表面形貌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