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28683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538552.7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M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爆源定位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置在被试设备上的第一GPS接收机;通过悬索与水下爆源相连接的浮标;用于测定所述浮标位置的第二GPS接收机;一端与码头上的系缆桩相连接的码头定位索;一端与所述浮标相连接的主定位索和辅助定位索;将所述码头定位索另一端、所述主定位索另一端和所述辅助定位索另一端连接至被试设备的系泊环;布雷艇;设置在所述布雷艇上的绞盘;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浮标和绞盘的起爆缆;设置在所述起爆缆上的保护索;以及通过锚链与被试设备相连接的锚;本发明可以按照现有的爆炸振动测试规范进行爆炸冲击波的测试和数据分析,方法简单可行,识别过程定量化,定位耗时较短,定位结果精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6949001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61215.5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03B1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锚浮子式波浪发电装置,一种沉锚浮子式波浪发电装置,包括:沉锚和通过系泊线缆与所述沉锚连接的浮子;该浮子内部设有线缆缠绕的主传动轴,该主传动轴分别连接扭簧组件和发电单元;使用状态下,浮子随海面波浪起伏和/或摇摆,与沉锚共同产生对系泊线缆的拉力;所述的系泊线缆在所述拉力作用下带动其缠绕的主传动轴发生补偿性自转以释放缠绕的系泊线缆,同时自转的主传动轴驱动发电单元工作发电;海面波浪外力作用消失后,蓄能的扭簧组件驱动所述的主传动轴产生恢复性自转,缠绕回收所述的系泊线缆,带动发电单元工作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642844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110187.6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3B35/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型多浮体半潜式浮动平台,其包括:位于水面以上的一体式的上壳体;以所述上壳体为基体,被构造于所述上壳体上的上层建筑;多个部分本体悬浮或漂浮于水中且通过多个立柱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接的下浮体,各所述下浮体沿着平台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布;多个分别与所述上壳体、下浮体相连接且彼此相互独立的立柱;以及若干被设置于部分或者全部下浮体各自所对应的立柱之间的撑杆;以通过各所述撑杆将各相应的立柱沿着平台的宽度方向连接为整体结构。本发明结合了箱式和半潜式浮动平台的优点,在有效解决连接部位应力过大问题的同时具有跨度超大型化、体积及自重小、波浪作用力小、在风浪中安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91541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10170029.8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3B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板玻璃钢船模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的船模包括主体、玻璃钢敷层、腻子涂层和油漆涂层;所述主体为高密度板船模主体;所述主体由纵向骨架、横向骨架及水线板组成;所述主体外侧依次设置玻璃钢敷层、腻子涂层及油漆涂层。本发明使用高密度板作为船模主体材料,材料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可降低船模制作成本;材质均匀便于自动化机械加工,可提高加工效率。本发明中的船模使用高密度板船模主体和玻璃钢敷层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船模强度,还可以提高防水性。本发明中的高密度板船模各部件(纵向骨架、横向骨架和水线板)是依据船体型线图,使用二维机械切割设备自动加工而成,因此可以保证船模型线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98552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444209.7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救生舱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舱室、浮体主体舱壁、复位弹簧电磁固定装置和电机;所述救生舱室为封闭式舱室;所述救生舱室和所述浮体主体舱壁为倾斜设置;所述救生舱室的顶部和外侧壁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电磁固定装置与所述浮体主体舱壁可分离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电磁固定装置包括使所述救生舱室与所述浮体主体舱壁内侧表面连接的固定部和使所述救生舱室与所述浮体主体舱壁分离的活动部;还包括供人进出的防火门。本发明所述的可移动的救生舱室,在遇险时可以代替救生艇,与浮体或船舶分离,滑入海中,节省救生设施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140144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86280.5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3B35/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44 , B63B2035/4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超大型浮动平台,其包括:被形成为一体式结构的上壳体;悬浮或漂浮于水中且通过多个立柱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接的浮体,所述浮体具有多个自所述平台中心依次向外套设的环形封闭结构;多个彼此相互独立且分别与所述上壳体、浮体相连接的立柱以及多个能够将各所述环形封闭结构连接为整体结构的撑杆。本发明具有整体性而不需要采用模块化,同时又具有结构强度均匀、结构型式稳定、在波浪中水动力性能良好、可同时适用在浅海或较深海域、上层建筑布置空间更为广阔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915415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170029.8
申请日:2017-03-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3B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板玻璃钢船模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的船模包括主体、玻璃钢敷层、腻子涂层和油漆涂层;所述主体为高密度板船模主体;所述主体由纵向骨架、横向骨架及水线板组成;所述主体外侧依次设置玻璃钢敷层、腻子涂层及油漆涂层。本发明使用高密度板作为船模主体材料,材料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可降低船模制作成本;材质均匀便于自动化机械加工,可提高加工效率。本发明中的船模使用高密度板船模主体和玻璃钢敷层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船模强度,还可以提高防水性。本发明中的高密度板船模各部件(纵向骨架、横向骨架和水线板)是依据船体型线图,使用二维机械切割设备自动加工而成,因此可以保证船模型线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7448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57678.4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5D1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6/2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载况自适应压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的系统包括系统服务器、载况监测子系统、压载泵‑阀门子系统、液位监测子系统以及压载舱。本发明使用载况监测子系统,实时监测海洋结构物载况变化;使用液位监测子系统,实时监测海洋结构物内N个压载舱的水位信息;使用系统服务器,计算海洋结构物的应力分布状态,通过系统服务器设定的程序分析处理数据,制定压载方案,自动控制压载泵‑阀门子系统;使用压载泵‑阀门子系统,根据系统服务器发出的指令来调整各压载泵和阀门的工作状态,实现结构物载荷沿纵向近似均匀分布,避免应力在纵向分布上突变,减小应力最大值,保证结构物总纵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06485531U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621329046.9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3B35/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大型多浮体半潜式浮动平台,其包括:位于水面以上的一体式的上壳体;以所述上壳体为基体,被构造于所述上壳体上的上层建筑;多个部分本体悬浮或漂浮于水中且通过多个立柱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接的下浮体,各所述下浮体沿着平台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布;多个分别与所述上壳体、下浮体相连接且彼此相互独立的立柱;以及若干被设置于部分或者全部下浮体各自所对应的立柱之间的撑杆;以通过各所述撑杆将各相应的立柱沿着平台的宽度方向连接为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箱式和半潜式浮动平台的优点,在有效解决连接部位应力过大问题的同时具有跨度超大型化、体积及自重小、波浪作用力小、在风浪中安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6552223U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20259188.0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3B39/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载况自适应压载系统,包括系统服务器、载况监测子系统、压载泵‑阀门子系统、液位监测子系统以及压载舱。本实用新型使用载况监测子系统,实时监测海洋结构物载况变化;使用液位监测子系统,实时监测海洋结构物内N个压载舱的水位信息;使用系统服务器,计算海洋结构物的应力分布状态,通过系统服务器设定的程序分析处理数据,制定压载方案,自动控制压载泵‑阀门子系统;使用压载泵‑阀门子系统,根据系统服务器发出的指令来调整各压载泵和阀门的工作状态,实现结构物载荷沿纵向近似均匀分布,避免应力在纵向分布上突变,减小应力最大值,保证结构物总纵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