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冷却介质主轴内喷式高速五轴加工中心

    公开(公告)号:CN11884864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56315.8

    申请日:2024-08-02

    Abstract: 一种超低温冷却介质主轴内喷式高速五轴加工中心。超低温冷却介质调控单元固定在床身侧面,负责超低温介质的供给以及传输压力和流量的监测与调控。高速电主轴中超低温冷却介质内喷功能的达成,其采用真空隔层拉杆同时实现了超低温介质的隔热传输与主轴自动换刀功能,通过旋转密封接头动环与静环的精密接触配合实现了超低温介质在旋转与静止传输通路间断处的高速动密封。在工作台附近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和气相浓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工作台附近的空气状态,若超低温介质汽化致使雾气遮挡严重或氧气浓度过低时,可由工作台后方负压抽吸口进行换气。上述功能结构保障了超低温高速五轴加工,并实现了超低温介质传输状态调控和切削临近区域空气状态调节。

    一种适应复杂曲率薄壁构件镜像加工的夹爪式顶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856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77261.0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一种适应复杂曲率薄壁构件镜像加工的夹爪式顶撑装置,包括底座、两孔连接片、三孔连接片、位移杆、支撑基体和支撑块。其中,底座呈圆盘形结构,沿外圆周设有均匀分布的立柱,内圆周对应立柱设有均布圆孔;位移杆穿过均布圆孔安装;支撑基体和支撑块连接构成末端支撑爪,并通过两孔连接片和三孔连接片分别与位移杆及底座上的立柱连接。工作时,既可以位移杆底部自由端连接气缸及液压缸等驱动单元,主动控制位移杆轴向运动,经由连接片带动支撑基体绕立柱旋转,调节末端支撑爪位姿,针对不同曲率工件提供适形支撑;也可以在位移杆底部套设弹簧,由支撑装置接触工件后产生的压力使支撑爪被动随形旋转,并由弹簧输出支撑力,实现工件的被动柔性支撑。

    一种基于多元载荷加载的主轴精度保持性加速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3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90290.1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元载荷加载的主轴精度保持性加速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包括主轴及驱动单元、温度载荷加载单元、振动加载单元、模拟切削加载单元,以及一种虑及主轴在力、热、振动等多元载荷耦合作用下精度加速退化的主轴精度保持性加速测试方法,在实现主轴精度保持性测试的基础上大幅缩短测试周期,同时解决了精度退化过程信息缺失、精度保持性定量评价方法不完善等问题,对满足精密主轴精度保持性快速测试的迫切需求,以及弥补主轴精度保持性测试领域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窄口深腔筒体自适应智能加工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79216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2506.5

    申请日:2024-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窄口深腔筒体自适应智能加工机器人,属于智能加工机器人领域,包括机器人外壳、行走变径机构、三轴运动机构和折展式加工机构,其中,机器人外壳为机器人的结构件,用于其他结构部件的安装;行走变径机构共设三组,间隔120°安装在机器人外壳上,实现了机器人在筒体内壁行走、姿态调整并实现高刚性支撑;三轴运动机构包括轴向运动结构、回转运动结构和径向运动结构,用于实现机器人轴向、回转和径向三个方向的自由度;折展式加工机构实现双加工机构的折展,可以进入窄口筒体,完成变径筒体内部的各种加工需求。本发明能够克服结构尺寸限制、刚度以及精度高要求的难题,实现窄口深腔筒体内焊缝的高质量加工。

    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对焊焊缝高精度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5375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21280.8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对焊焊缝高精度识别方法,属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对焊焊缝高精度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焊缝三维点云数据,再基于自适应滑动窗模型提取各轮廓线的边界点,最后,采用基于DBSCAN聚类对异常边界点进行识别与修正。在没有先验形貌特征的情况下,可准确识别焊缝边界。该方法中可有效识别边界特征,通过局部模型与分段匹配策略,利用焊缝整体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修正由碎屑、变形等产生的误识别数据,进一步增强鲁棒性。降低了焊缝错缝和变形的影响,为焊接件智能化焊后处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种薄壁筒体机器人化对装装置及装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98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24707.X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一种薄壁筒体机器人化对装装置及装调方法,属于筒体对接技术领域,对装装置包括装配床体、对接调控装置、支撑调姿装置、轴向顶紧装置,模块化的设计,能够提高装置的适应性。支撑调姿装置与轴向顶紧装置联动实现了筒体位姿快速准确调整以及对接间隙消除。对接调控装置中,双排多点压缸结构设计实现了错边量精确可控调整;集成的测量装置和点焊装置实现了筒体相对位姿与错边量精确获取和全自动引导焊接。基于薄壁筒体机器人化对装装置提出了一种装调方法,实现了多型号筒体包含调姿、校形对接以及点焊流程的全自动化。所提的装置和方法解决了筒段对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实现了筒体的全自动化高质高效对装。

    一种基于磨损时序缓变规律的刀具状态监测模型在线学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4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63578.3

    申请日:2023-11-22

    Abstract: 一种基于磨损时序缓变规律的刀具状态监测模型在线学习方法,采集加工过程中主轴三个方向的振动信号,对振动信号进行平滑滤波,并将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数据构建刀具磨损状态数据驱动监测模型,并保存模型相关参数;将加工过程中的实时振动信号经数据处理后输入数据驱动监测模型中,获取对应信号的刀具状态标签,设定置信度阈值,保存符合条件的刀具标签以及对应的监测数据构成高置信度伪标签样本;按时间顺序将高置信度伪标签样本输入基于刀具磨损规律的机理判别模型中,调整伪标签样本中包含的误分类样本标签获得高可靠伪标签样本;利用高可靠伪标签样本更新数据驱动监测模型网络参数,从而实现刀具状态监测模型的在线学习。

    一种基于三元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刀具磨损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638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74118.3

    申请日:2023-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元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刀具磨损监测方法,涉及机械加工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将测试样本集数据输入刀具磨损监测模型中,得到刀具磨损状态数据,刀具磨损三元组构建后,将其输入到三元组特征提取模块中,提取对应的正样本、锚样本和负样本的特征,将这些特征输入到三元组损失中学习刀具磨损监测数据的类内相似特征与类间差异性特征,并保存构成三元组神经网络子网络的参数,然后,在子网络最后一层添加softmax分类层,用于构建刀具磨损监测模型,其次,将最初的训练样本集数据输入分类模块中,以微调子网络的参数(56)对比文件李先旺等.基于时间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多域特征融合刀具磨损预测《.机床与液压》.2023,第51卷(第20期),210-218.钱龙等.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长短时记忆网络胎儿心电信号提取方法《.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21,第38卷(第2期),257-267.Wennian Yu等.Cutting Tool wearEstimation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Bas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Network《.ASME 2018 International DesignEnigineering Technical Conferences and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in EngineeringConferences》.2018,第8卷1-6.Souvik Hazra等.Short-Range Radar-Based Gesture Recognition System Using 3DCNN With Triplet Loss《.IEEE Access》.2019,第7卷125623-125633.

    基于领域自适应的机床进给轴热误差模型迁移学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20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56384.6

    申请日:2023-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领域自适应的机床进给轴热误差模型迁移学习方法,属于机床热误差补偿领域,可用于有至少两个进给轴的机床有多条进给轴的机床。第一步,选择温度测点进行数据测试;第二步,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构建一条进给轴的热误差模型;第三步,基于分段插值扩展数据,并训练热误差模型;第四步,利用CORAL算法实现温度数据源域与温度数据目标域的领域自适应;第五步,基于所述领域自适应将所述热误差模型迁移至另一条进给轴。本发明仅需测试数控机床其中一条进给轴的热误差数据,即可实现热误差模型在同一台机床的不同进给轴间迁移,有效提升了热误差模型的建模效率,从而减少了对机床的占用时间。

    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机床滚珠丝杠副摩擦热效应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507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31986.4

    申请日:2023-08-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控机床热特性分析领域,提供一种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机床滚珠丝杠副摩擦热效应计算方法。考虑热变形影响下的预紧力变化,计算热影响的滚珠丝杠副受力;结合行星传动的相对运动原理,计算滚珠丝杠副的滚动和滑动行程;计算滚珠与滚道的滚动摩擦热和滑动摩擦生热量,并计算滚珠与滚珠、滚珠与反向器和润滑剂粘滞的摩擦生热量;最后,基于传热机理计算滚珠丝杠副的螺母温度。本发明提供的滚珠丝杠副摩擦热效应表征新方法,可提高机床滚珠丝杠副摩擦生热量的计算精度,为机床热优化设计、热误差补偿、机床数字孪生体构建等提供理论支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