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98770A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810011854.4
申请日:2008-06-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桩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底预应力锥形管桩。其特征是包括预应力锥形管桩桩身和扩大头两部分,桩身采用对多节同一倾角的截顶倒锥形体管节的拼接或者不同倾角的截顶倒锥形体管节的拼接形成的预应力锥形管桩;扩大头中的钢筋笼采用变径放射状形式。桩身横截面为圆环形、空心四边形、空心六边形或空心三角形。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提高桩侧正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并同时能有效降低负摩阻力对桩身的影响,保证桩身强度和施工压入效率。扩底预应力锥形管桩能同时发挥预应力管桩、锥形桩和扩底桩的优点并避免其各自的不足:提高单位材料强度利用率,提高桩侧正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且同时能有效降低桩侧负摩阻力对桩体的影响,从而提高基桩整体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0113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05578.0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大连公共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河海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N3/006 , G06N3/126 , G06N5/01 , G06N20/00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热能开发与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能源地下地铁车站设计方法,通过参数收集、本地客户端局部模型更新,计算结果上传中央服务器,中央服务器进行更新计算,下发至本地客户端局部模型,更新迭代直至全局模型稳健为止,计算出各个模块的设计结果,并对换热效率和热致应力进行预测。本发明提出的能源地下地铁车站设计方法,可以充分考虑车站室内用户端、机组设备选型、3种能源车站结构埋管端之间的协调性,得到的设计方案可极大程度地符合节能减排设计理念,计算成本低,可以准确的评估换热效率和换热过程对车站结构的影响,相比传统试验方法和现场监测方法可大幅降低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62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04882.3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河海大学 , 大连公共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8/2431 , G06F18/2413 , G06N20/10 , G06N3/098 , G06N3/09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1/06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热能开发利用、桥梁工程、除冰融雪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能量桩主动式桥面除冰融雪设计方法。输入样本属性数据获得桥面埋管结构融雪效率K近邻算法预测结果和桥面埋管结构热致应力模拟退火法改进支持向量回归预测结果。选取融雪效率和热致应力所对应的桥面埋管结构参数,采用包含桥面板埋管设计模块、机组选型模块、能量桩埋管设计模块的联邦学习能量桩主动式桥面除冰融雪设计方法确定机组设备、能量桩结构。该发明解决了无法准确评估和预测桥面埋管热力响应的问题,联邦学习考虑了能量桩主动式桥面除冰融雪技术的多节点协同配合,计算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604878.7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大连公共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E01C11/26 , E01F11/0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热能开发利用、桥梁工程、除冰融雪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能量桩主动式桥面除冰融雪系统的换热管检修和智慧运维控制方法,包括能量桩主动式桥面除冰融雪联邦学习运维控制模型和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换热管检修装置;能量桩主动式桥面除冰融雪联邦学习运维控制模型初步判断做出报警定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换热管检修装置进行精细化修补作业;破损点通过自动修补剂或旋出内层管维修。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换热管检修装置包括双层智能换热管结构、微型磁电传感器、线缆收纳盘、数据自动采集仪和控制端。该发明实现能量桩主动式桥面除冰融雪系统的精细化控制管理和超前预警,精准定位和修补破损点,全局精准调控融雪系统,提高除冰融雪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1967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29167.8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岩土工程基础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海上单点系泊系统锚桩、离心条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海上单点系泊系统锚桩包括加劲肋、可移动牛耳和钢管桩三部分;所述的可移动牛耳套在加劲肋上,可沿加劲肋切向和轴向滑动。一种海上单点系泊系统锚桩的离心条件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鼓式离心机、模型槽、锚桩、锚链、透明土、高速高清相机、照明灯、弹簧和护筒部件。本发明有效消除了锚链移动引起的对锚桩的扭转荷载、提高了锚桩的抗水平和竖向荷载能力,减少了锚链缠绕和自锁现象的发生。本发明可以在离心条件下可视化地观测锚链、锚桩、可移动牛耳运动轨迹和周围土体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955514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910029132.X
申请日:2019-01-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结构吸力式筒形基础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海洋吸力式筒形基础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筒形基础包括筒盖和筒体两部分;筒盖上设有排水阀门;筒体是包含外筒壁和内筒壁的双层结构;外筒壁和内筒壁密封连接,中间留有空腔;在外筒壁和内筒壁间的空腔中安装可供加热的电阻丝或其他加热装置,电阻丝或其他加热装置与内外筒壁间的空隙填充导热绝缘材料;在外筒壁和内筒壁上均匀地布置若干排水板。本发明通过加热电阻丝或其他加热装置加热筒体,进而提高周围土体温度;周围土体在高温下渗透系数提高,进一步发生固结,内外筒壁上设置的排水板可及时排出土体中的水分,提升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31832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90665.4
申请日:2018-01-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该装置包括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冷热循环系统和量测系统。通过掺合不同配比的相变复合骨料,可探究相变混凝土能量桩中相变材料配比的最优值;通过在相变混凝土能量桩模型内部设置微型热交换管,微型热交换管和冷热循环水泵连接,可对桩身温度有效控制,实现冷热循环;桩内和桩身分别设置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可测量桩身温度和应变分布;桩周土体布设温度传感器阵列,可实现对桩周土体温度变化值的测量;桩头设置力传感器和位移计,可对桩头荷载和位移进行精确实时测量和记录。本发明结构简单,经济适用,可操作性强,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1672034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308403.1
申请日:2009-10-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现浇扩底楔形钢筋混凝土桩的振动打桩机及施工方法,建筑桩基础技术领域。振动打桩机的振动头下部和楔形钢制套管上部由钢制带圆孔盖板衔接,楔形钢制套管下端连接活瓣桩靴;启动振动头向下带动楔形钢制套管和活瓣桩靴打入地基中,通过进料口向楔形钢制套管内空腔填筑干硬性混凝土固体填料,夯击形成扩大头;下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振动头振动带动楔形钢制套管向上拔出形成楔形桩身,最后形成扩底楔形钢筋混凝土桩。本发明新型桩与等截面现有型桩相比,节省混凝土,提高了桩侧正摩阻力,扩大头有效地提高桩端阻力值,并能有效降低负摩阻力对桩身的影响。其处理深度达到30米左右,工艺简单、效率高、可操作性强,便于控制检测,单桩承载力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555149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910029132.X
申请日:2019-01-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结构吸力式筒形基础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海洋吸力式筒形基础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筒形基础包括筒盖和筒体两部分;筒盖上设有排水阀门;筒体是包含外筒壁和内筒壁的双层结构;外筒壁和内筒壁密封连接,中间留有空腔;在外筒壁和内筒壁间的空腔中安装可供加热的电阻丝或其他加热装置,电阻丝或其他加热装置与内外筒壁间的空隙填充导热绝缘材料;在外筒壁和内筒壁上均匀地布置若干排水板。本发明通过加热电阻丝或其他加热装置加热筒体,进而提高周围土体温度;周围土体在高温下渗透系数提高,进一步发生固结,内外筒壁上设置的排水板可及时排出土体中的水分,提升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1115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04877.2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公共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7 , G06N20/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热能开发与利用、桩基工程、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提出一种能量桩绿色低碳建筑的换热管检修和智能运维控制方法。进行初步判断并做出初步报警定位,换热管检修装置进行精细化修补;在客户端实现能量桩埋管端控制模块、机组设备控制模块以及室内用户端控制模块的学习计算;客户端计算脱敏参数汇总到中央服务器计算,下发至各客户端更新本地模型,直至全局共享模型稳健为止。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换热管检修装置包括双层智能换热管结构、含疏通模组的微型磁电传感器、线缆收纳盘、数据自动采集仪和控制端。该发明可以实现能量桩绿色低碳建筑的超前控制管理,精准定位和修补破损点;达到减少运维阶段的能耗浪费,绿色低碳建筑精准控制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