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921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58452.6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0 , G06F30/27 , G06F11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三维环状缓冲吸能点阵结构建模、设计与优化方法,属于点阵结构建模、设计与优化领域。旨在提升结构装备的轻量化与抗冲击吸能能力。该方法融合了负泊松比点阵单胞结构与增材制造技术的优势,具体实现步骤如下:创新三维点阵单胞设计、关键几何参数定义、有限元分析模型准备、收敛性验证、参数分析与性能评估、构建训练集、建立映射模型、多目标优化;本发明的显著优势在于考虑了增材制造工艺约束,显著优化了缓冲吸能性能,可以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395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51557.0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1/04 , G06F113/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面向增材制造的结构多尺度优化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尺度优化设计三维点阵结构的方法。综合考虑点阵单胞的性能和可制造性,设计一种新的三维单胞构型来填充结构。定义微观尺度参数使微观单胞能实现尺寸与构型的变化,使用渐近均匀化理论计算不同微观尺度参数下的点阵单胞的等效力学性能。搭建点阵单胞性能数据库,使用代理模型建立点阵单胞性能的数学模型。开发宏观尺度拓扑优化程序系统,实现多种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包括结构柔顺度、结构模态频率、结构谐响应控制等。本发明以最小化结构柔顺度为例,实现新型点阵材料结构的多尺度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069623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010941983.4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航空研究院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3/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点阵填充方法,包括:根据设计需求对叶片内部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拓扑优化,根据拓扑优化结果对叶片区域进行划分;利用微结构点阵单胞填充各所述区域。本发明借助叶片结构分析和拓扑优化结果将叶片内部分成若干个区域,确定每个区域最优的、适用的点阵填充结构,使用不同密度,尺寸以及类型的微结构点阵单胞对航空发动机风扇空心叶片内部进行轻量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60230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32331.4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24 , H02J3/48 , H02J3/5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跟/构网混合型光伏电站的调频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分别建立跟网型光伏等值单元和构网型光伏等值单元;以短路比为基准计算跟网型光伏等值单元的调频功率限幅值;当系统发生功率扰动时,将光伏电站整体的调频功率需求分别按照跟、构网型光伏等值单元的稳态运行功率占比为其分配对应的第一跟网型调频指令值和第一构网型调频指令值;若第一跟网型调频指令值大于调频功率限幅值,则跟网型光伏等值单元按照调频功率限幅值参与系统调频,并将第一跟网型调频指令值和调频功率限幅值的差值与第一构网型调频指令值相加作为构网型光伏等值单元的最终调频指令值,以实现混合型光伏电站在低短路比下稳定支撑系统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25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14250.1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风电场参与调频的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分别建立各台风电机组的惯量自适应曲线模型和下垂自适应曲线模型;为各下垂自适应曲线模型分配对应的协同控制系数,得到各台风电机组的下垂自适应曲线协同控制模型;在系统发生功率扰动至出现频率最大偏差的调频过程中,各台风电机组的惯量系数和下垂系数分别根据其对应的惯量自适应曲线模型和下垂自适应曲线协同控制模型进行变化;在系统出现频率最大偏差之后的调频恢复过程中,各台风电机组的惯量系数维持在设定的最小惯量系数,各台风电机组的下垂系数则继续按照其对应的下垂自适应曲线协同控制模型进行变化,以完成风电场中各台风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的协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18276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011069656.0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拓扑优化的类“龟甲型”拼装舱门结构,本发明包括: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分布的左半舱门和右半舱门,所述左半舱门和所述右半舱门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舱门呈半圆饼状结构,水平方向上,所述左半舱门的一侧为直边侧,另一侧为半圆侧,所述左半舱门表面靠近直边侧设有拼接大梁;所述左半舱门表面设有舱门门筋;所述舱门门筋包括:大环筋、小环筋、中心放射筋和高度渐变纵筋,本发明主要利用将舱门分为左右两部分,并在舱门表面上设置“龟甲型”门筋,从而起到保证强度的同时提高了舱门的便携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01699.X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频率特性分析的直驱型风电场实用化等值方法。为了解决目前适用于频率特性分析的风电场聚合等值建模方法难以兼顾精度和计算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频率特性分析的直驱型风电场实用化等值方法。针对直驱型风电场,本发明建立了直驱型风电机组的详细电磁暂态模型,提出了利用不同风速区间内风电机组调频响应的聚群特性进行适用于频率特性分析的直驱型风电场实用化等值的方法,最多只用三台等值机即可表征复杂风电场不同运行场景下的调频特性,等值精度明显优于传统单机等值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详细场站的频率响应特性,并且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风速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1883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7287.2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面向调频响应分析的风电场改进单机等值方法、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新能源场站建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实际工程中面向调频响应分析的传统风电场等值建模方法无法适应调频响应分析场景,导致新能源参与调频时的系统频率响应特性分析结果失真的问题。本发明将风电场电磁暂态模型中的风电机组以稳态按有功出力阈值Tp作为分群点,按是否参与调频分为两群,对等值机的调频功率进行校正;通过校正后的调频功率计算等值机的改进虚拟惯量系数与下垂系数;此外等值机采用超速减载控制实现减载运行,并协同虚拟惯量控制和下垂控制参与系统调频。本发明用于风电场的单机等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4198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61625.5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新能源调频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升构网型风电机组调频能力的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法。本发明根据发生扰动时的系统频率最大变化率得到系统发生的扰动大小,将风电机组的惯量提升至惯量最大值;将扰动数据代入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得到风电机组惯量响应输出功率和一次调频响应输出功率相等的时刻,及频率到达最低点对应的时刻;当一次调频响应输出功率相等的时刻小于t,风电机组惯量按惯量自适应曲线变化,下垂系数按下垂系数曲线变化;当t大于频率到达最低点对应的时刻时,将风电机组惯量减小至惯量最小值,下垂系数按规定自适应曲线变化。本发明提升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风电机组的调频能力,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18276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69656.0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拓扑优化的类“龟甲型”拼装舱门结构,本发明包括:结构相同且呈对称分布的左半舱门和右半舱门,所述左半舱门和所述右半舱门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舱门呈半圆饼状结构,水平方向上,所述左半舱门的一侧为直边侧,另一侧为半圆侧,所述左半舱门表面靠近直边侧设有拼接大梁;所述左半舱门表面设有舱门门筋;所述舱门门筋包括:大环筋、小环筋、中心放射筋和高度渐变纵筋,本发明主要利用将舱门分为左右两部分,并在舱门表面上设置“龟甲型”门筋,从而起到保证强度的同时提高了舱门的便携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