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法制备碳包覆二磷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2203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746225.1

    申请日:2021-0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步法制备碳包覆二磷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二磷化锌产量低和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基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将锌块蒸发为纳米锌粉;然后利用纳米锌粉和磷经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二磷化锌粉末;最后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碳包覆二磷化锌复合材料。该方法合成温度低、周期短,低成本、产量高。本发明复合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在200m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可逆循环比容量为629mAh/g。

    一种表面多组分改性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0039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615772.0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多组分改性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利用离子交换法在材料次外层形成一层尖晶石相,具有三维Li+扩散通道,同时在表层Li位中掺杂Ce减缓TM离子的转移,有效稳定晶格氧的演化,抑制结构畸变。此外,最外层形成CePO4和Li3PO4包覆层有效阻止电解液与活性物质直接接触,稳定固/液界面,从而提升电池循环性能。本发明所述的表面多组分改性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其制备工艺简单、耗能少、成本低易工业化,制得的电池首效高、循环稳定性能好,在0.1C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达到257.73mAh g‑1,首效为85.88%,1C下循环100圈其容量保持率为87.9%。

    一种钇离子掺杂氧化钇包覆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2203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99580.5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钇离子掺杂氧化钇包覆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领域。通过共沉淀反应制备含镍钴锰三元素的碳酸盐前驱体,碳酸盐前驱体和含掺杂元素Y化合物混合均匀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干燥后得到粉末,之后将上述粉末和锂化合物研磨混合均匀,煅烧后得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发明在层状富锂锰中掺杂钇离子,实现钇离子在过渡金属层的掺杂,强的Y‑O键能能够有效稳定晶格氧,并在表面包覆一层均匀的氧化钇包覆层,协同改性能够有效提高层状富锂锰氧化物正极材料循环过程晶体结构的稳定性,缓解晶格氧流失,有效抑制材料表面和电解液副反应,从而有效抑制其循环过程中的容量/电压衰减。

    一种表面多组分改性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0039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15772.0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多组分改性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利用离子交换法在材料次外层形成一层尖晶石相,具有三维Li+扩散通道,同时在表层Li位中掺杂Ce减缓TM离子的转移,有效稳定晶格氧的演化,抑制结构畸变。此外,最外层形成CePO4和Li3PO4包覆层有效阻止电解液与活性物质直接接触,稳定固/液界面,从而提升电池循环性能。本发明所述的表面多组分改性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其制备工艺简单、耗能少、成本低易工业化,制得的电池首效高、循环稳定性能好,在0.1C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达到257.73mAh g‑1,首效为85.88%,1C下循环100圈其容量保持率为87.9%。

    三步法制备碳包覆二磷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2203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46225.1

    申请日:2021-0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步法制备碳包覆二磷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二磷化锌产量低和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循环性能差的问题。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基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将锌块蒸发为纳米锌粉;然后利用纳米锌粉和磷经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二磷化锌粉末;最后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碳包覆二磷化锌复合材料。该方法合成温度低、周期短,低成本、产量高。本发明复合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在200m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可逆循环比容量为629mAh/g。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