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转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1015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62004.1

    申请日:2023-0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脉转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中,动脉转流装置包括转流管、引导管和测压件,引导管两端用于与人体动脉连通,以转流颈动脉内血液;测压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引导管的部分外侧周壁且与所述引导管内部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有密封所述连通管截面的压力感应件,所述动脉转流装置与人体动脉连通时,压力感应件能够受人体动脉血液压力影响形变而同步搏动,从而可根据压力感应件的形变程度判断动脉血压大小;且压力感应件能随动脉的血液压力同步搏动,可实时感应动脉上的血压变化,有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流管在使用时无法判断血流通畅情况以及血流压力大小的技术问题。

    卵泡液外泌体lncLIPE-AS1在评估PCOS患者胚胎质量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0960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15586.4

    申请日:2024-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卵泡液外泌体lncLIPE‑AS1在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胚胎质量中的应用,属于辅助生殖技术领域。本发明发现lncLIPE‑AS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中高表达,同时发现lncLIPE‑AS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胚胎质量和类固醇激素分泌存在相关性。因此,lncLIPE‑AS1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PCOS患者辅助生殖过程中胚胎发育质量的评估以及辅助生殖成功率的预测,还可用于筛选PCOS患者优质卵母细胞的筛选和调控PCOS患者类固醇激素表达。

    一种多用途髂静脉压迫诊断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496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0308953.9

    申请日:2022-0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髂静脉压迫诊断装置,包括圆柱体对接管路和高压注射管路,所述对接管路的上方设置有高压注射管路,且所述的高压注射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且所述的三通阀分别设置在所述高压注射管路与对接管路的连接处;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同时测量双侧髂静脉压力、腔静脉‑髂静脉压力,可以判断髂静脉‑腔静脉血流方向、双侧髂静脉之间的血流方向装置,更好地判断手术前后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便于指导预后和改进手术方式;同时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利于患者静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用于主髂动脉的分体式覆膜支架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5395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71994.4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主髂动脉的分体式覆膜支架,包括双侧髂动脉支架和主动脉支架,双侧髂动脉支架固定于主动脉支架内,双侧髂动脉支架包括髂动脉支架短支和髂动脉支架长支,髂动脉支架短支一端的一侧和髂动脉支架长支一端的一侧贴合,髂动脉支架短支和髂动脉支架长支贴合部分的一端位于主动脉支架内,髂动脉支架短支和髂动脉支架长支贴合部分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髂动脉支架短支和髂动脉支架长支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夹角,夹角的角度为25度~35度。本发明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主动脉‑髂总动脉狭窄闭塞的腔内治疗方法,预防术后通畅率不佳,减少或避免支架置入术后引起血栓、支架压迫闭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

    一种改良的支架型人工血管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8188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79771.4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的支架型人工血管器,所述支架型人工血管系统包括近端人工血管和远端覆膜支架结构,二者采用外科缝合方式形成一体化支架型人工血管系统;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主要针对近颅底型颈动脉体瘤手术过程中颈内动脉正常上界无法游离时,术中通过直接穿刺颈总动脉,把支架型人工血管远端的覆膜支架锚定在颈内动脉远端,近端人工血管自动贴服在颈总动脉内;在切除颈动脉体瘤前,完成颈内动脉的血运重建,避免目前有时紧急借用的支架移植物柔顺性差,输送通路距离长、手术难度大的缺点,同时也避免了出血和颅内缺血,减少了患者的缺血性并发症。

    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分级压迫弹力袜

    公开(公告)号:CN11436644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634099.7

    申请日:2021-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分级压迫弹力袜,包括弹力袜,所述弹力袜包括若干弹力层,其中相邻的两弹力层之间弹力由下到上逐级递减;各所述弹力层上设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4,每一层皆可设置若干组,其均匀环绕所述弹力层截面布置,各弹力层之间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固定环之间还可以卡合,可以防止弹力层位置调节后发生移位;所述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4用于监测被测部位皮肤的含氧血红蛋白参数和脱氧血红蛋白参数;其优点在于,能实现压力梯度的分级,辅助血液向上回流入心脏,有效对抗重力作用,增加回心血量,缓解、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能监测皮肤血氧饱和度,可以有效预防皮肤损伤,提高患者对压力治疗的依从性。

    一种基于外泌体诱导小鼠卵母细胞发育障碍构建细胞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693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72226.0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外泌体诱导小鼠卵母细胞发育障碍构建细胞模型的方法。本发明利用KGN细胞(人卵巢颗粒细胞瘤细胞)分泌大量外泌体,收集经过与PCOS相关的慢病毒或质粒处理过的KGN细胞上清外泌体,评估同源性、外泌体浓度后,将其用于小鼠卵母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构建相关细胞模型,后续通过转录组测序等组学检测,观察PCOS相关目的基因对小鼠卵母细胞分化的影响,本发明构建细胞模型的方法简便、快速,有助于及早了解PCOS相关目的基因(编码或非编码基因)对小鼠卵母细胞分化的影响。

    一种具有监测静脉压力的医疗液体注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1239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82239.8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监测静脉压力的医疗液体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手柄、注射筒、注射针头以及压力监测器,所述的压力监测器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部都设置有槽孔,且所述的槽孔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注射筒的头端以及注射针头的尾端均设置有一圈外螺纹,且所述的注射筒以及注射针头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压力监测器两端的连接柱;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制作成本较低,能够实时监测推注静脉压力,有效降低推注时压力过大导致的药物外泄或注射位置错误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2444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43572.0

    申请日:2021-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所述的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包括皮下隧道器、充气装置和电子显微镜;所述的皮下隧道器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前端为直径渐渐收缩结构;所述的皮下隧道器内部分别设有中空结构的气体通道和显微镜通道;所述的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囊和充气管;所述的充气管直径小于气体通道的直径;所述的电子纤维镜包括显示屏和纤维管道;所述的纤维管道末端与显示屏连接,且所述纤维管道前端内部照明灯和摄像头;所述的纤维管道的直径小于显微镜管道的直径。其优点表现在:在皮下建立血管通道时,可直接血管隧道器在皮下推进的过程,避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同时便于调整推进方向,精确对准血管吻合口,避免临床并发症。

    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2444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111543572.0

    申请日:2021-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所述的直视下建立血管隧道装置包括皮下隧道器、充气装置和电子显微镜;所述的皮下隧道器本体为圆柱形结构,前端为直径渐渐收缩结构;所述的皮下隧道器内部分别设有中空结构的气体通道和显微镜通道;所述的充气装置包括充气囊和充气管;所述的充气管直径小于气体通道的直径;所述的电子纤维镜包括显示屏和纤维管道;所述的纤维管道末端与显示屏连接,且所述纤维管道前端内部照明灯和摄像头;所述的纤维管道的直径小于显微镜管道的直径。其优点表现在:在皮下建立血管通道时,可直接血管隧道器在皮下推进的过程,避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同时便于调整推进方向,精确对准血管吻合口,避免临床并发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