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3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15676.0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G01N33/569 , A01K67/0271 , A61K35/17 , A61P37/02 , A61P37/06 , C12N5/07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CD19+CD20‑CD27hiCD38hi浆母细胞诱导的免疫耐受在移植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预料不到地发现,在肝移植术后第7天的患者外周血中出现一群快速扩增的CD19+CD20‑CD27hiCD38hi浆母细胞,通过验证发现所述细胞群符合Breg的部分特征,具有发挥负向免疫调节的功能,可用于诱导移植受体免疫耐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移植患者免疫耐受状态的诱导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38384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535421.8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刺管及血栓检查方法,穿刺管包括引血外管、引血内管、回血外管和回血内管。引血外管包括引流外孔。引血内管和引血外管可插拔地连接,引血内管设置于引血外管内,引血内管包括引流内孔,引流外孔和引流内孔连通,引流外孔和引流内孔用于引入中心静脉中的血液。回血外管包括回流外孔,回血外管和引血外管连接。回血内管和回血外管可插拔地连接,回血内管设置于回血外管内,回血外管包括回流内孔,回流外孔和回流内孔连通,流外孔和回流内孔用于回输血液至中心静脉中。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穿刺管检查有无血栓后需要重复穿刺的问题,从而降低了频繁穿刺风险和穿刺操作难度,也无需变更或终止治疗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383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35421.8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穿刺管及血栓检查方法,穿刺管包括引血外管、引血内管、回血外管和回血内管。引血外管包括引流外孔。引血内管和引血外管可插拔地连接,引血内管设置于引血外管内,引血内管包括引流内孔,引流外孔和引流内孔连通,引流外孔和引流内孔用于引入中心静脉中的血液。回血外管包括回流外孔,回血外管和引血外管连接。回血内管和回血外管可插拔地连接,回血内管设置于回血外管内,回血外管包括回流内孔,回流外孔和回流内孔连通,流外孔和回流内孔用于回输血液至中心静脉中。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穿刺管检查有无血栓后需要重复穿刺的问题,从而降低了频繁穿刺风险和穿刺操作难度,也无需变更或终止治疗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219579335U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20478439.X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G1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俯卧位头垫,包括:左半头垫和右半头垫,左半头垫和右半头垫能够围合成一U型,且左半头垫和右半头垫可拆卸式连接;多个支持面,连续设置在左半头垫和右半头垫的底部,多个支持面能够多个角度地单独支撑左半头垫或右半头垫;弧形接触面,设置在左半头垫和右半头垫的上部,弧形接触面与人体的面部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了俯卧位时患者头部的平放,而且可以使患者头部在左右侧偏的时候,也能得到良好的支持,患者面部的被挤压感也会大大减小。并且,通过在左半头垫和右半头垫的底部设置多个不同角度的支持面,其能够固定患者头部左右侧偏的角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面部压疮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21655492U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22278145.5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M16/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切套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节套囊位置的气切套管。气切导管上套设有与其相互契合的滑动轨道,滑动轨道用于运载第一气囊,第一气囊连接有用于充气的第一充气装置,气切导管与滑动轨道之间设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连接有用于充气的第二充气装置。第二气囊固定于滑动轨道内缘,第一气囊与滑动轨道一体或独立设置。第一气囊可通过滑动轨道带动,本装置通过对第二气囊充气进行固定。采用本装置可以避免在气管的同一部位进行长时间持续性压迫而造成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221600942U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22825288.3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气管切开导管,包括给药气囊、导管、充气管、给药管和分泌物吸引管。导管沿其轴向设有贯通孔,导管的第一端用于连通外部设备,给药气囊包括安装本体,安装本体具有通气孔,安装本体连接于导管的第二端,以使导管的第二端能够通过通气孔与患者气道连通。内气囊设置于安装本体的外周,以在安装本体与内气囊之间形成充气空间,充气管与充气空间连通,外气囊套设于内气囊外,以在内气囊和外气囊之间形成给药空间,给药管与给药空间连通。安装本体的外周还设置有附着凹槽,附着凹槽可容置萎缩的外气囊和内气囊,以避免移动气管切开导管时,内气囊和外气囊处较为凸出而对气道黏膜形成剐蹭。
-
公开(公告)号:CN215386640U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20813079.5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药物吸入时相与流速调节控制器,它包括气路管道和控制电路,气路管道包括药物缓冲存储器、吸入流速波形发生器,气路管道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MCU、波形发生器控制器、呼气/吸气相检测器、显示单元;MCU4根据呼气/吸气相检测器检测到的吸气或呼气相信号控制波形发生器控制器驱动吸入流速波形发生器产生流速波形或关闭吸入流速波形发生器,从而控制药物的流速,MCU4根据吸气或呼气相信号控制输出阀驱动控制器打开或关闭药物输出控制阀,从而控制药物的输送。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吸气或者呼气状态,控制雾化药物输出,并且对雾化药物的吸入速率和时间进行调节,提高药物在肺部的沉积率,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0276121U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21963617.4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负荷的医用腹带组件,包括:与腹部贴合的腹部贴合件,腹部贴合件装载有用于外敷的药物;后垫,后垫处于腹部贴合件后方并贴靠人体背部;两组分别连接于后垫左右两侧边的粘带,两组粘带一一可拆卸粘接以将腹部贴合件绑定于其中,并使腹部贴合件贴合腹部,每组粘带均设有数条并沿后垫侧边平行排列,在每一组的任意相邻两粘带之间形成容纳引流管穿过并固定引流管的穿管间隙。两组粘带的粘接位置在患者的腹侧,避免危重病人大幅度翻身而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引流管可以从相邻两根粘带之间穿出,从而更好地固定外科引流管,能够更好地固定腹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