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17068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0910199087.9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水凝胶阳模的聚合物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包括步骤:经光刻将设计在掩膜上的微流控芯片的微流通道结构转移到光刻胶层(9)中,得光刻胶阴模(11),将琼脂水凝胶或明胶水凝胶(8)加热熔化,浇在光刻胶阴模(11)上,并将毛玻璃片(12)的毛面盖在熔化的水凝胶(8)上并压下,待水凝胶凝固后,将其连同毛玻璃片(12)一起与光刻胶阴模(11)分离,得水凝胶阳模(13),将高分子预聚物与固化剂混合得铸模溶液(14),浇在水凝胶阳模(13)上,并盖上盖板(15),使其与水凝胶阳模13的间隙充满铸模溶液(14),在室温下固化后脱模,得聚合物微流控芯片基片(16),经与盖片封装后得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成品(18)。采用本方法可加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氧树脂等材质的聚合物微流控芯片。
-
公开(公告)号:CN101329296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710172609.7
申请日:2007-12-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发球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磁性碳纳米管的葡萄糖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超声分散在含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的壳聚糖酸水溶液中,制得由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和壳聚糖组成的三组分纳米磁性复合材料;将其分散在葡萄糖氧化酶水溶液中,吸附葡萄糖酶,再分散在戊二醛水溶液中,通过伯氨基反应交联,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磁性复合材料的表面,即得基于磁性碳纳米管的可更新式葡萄糖酶电极,本发明提出的葡萄糖酶电极响应速度快,检测浓度范围宽,电极加工简便,固定化酶磁性材料制备简便,当酶失活后,可通过更新电极表面的基于磁性碳纳米管的酶材料使电极再生,大幅降低了电极材料的消耗,节约了资源,降低了酶法测定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816842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023044.8
申请日:2010-01-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合物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辐射辅助提取系统及其应用。该系统包括远红外线辐射源、回流冷凝装置和提取容器;回流冷凝装置和提取容器连接,远红外线辐射源置于提取容器外周或者内部。被提取的样品和提取溶剂于提取容器中混合。本发明利用远红外线辅助样品溶解和溶出,样品提取时间从传统热溶剂提取的数小时大幅缩短到10分钟以内;而且,远红外线不会破坏物体内部分子结构。本发明的远红外辐射辅助提取系统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溶媒、污染小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在天然产物提取、食品和药品生产、农产品加工、食品药品分析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585508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054287.5
申请日:2009-07-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光敏触变胶膜的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将一定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溶于含光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或将溶解有光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于紫外灯下预聚一段时间,可制得粘性光敏胶液。该胶液涂布在聚合物基膜上后,有胶的一面压覆上一层可剥离保护膜后可得光敏触变胶膜。使用前将该胶膜裁剪成与预加工芯片同样尺寸的小片,撕去保护膜后,通过压辊将有胶的一面压贴到有凸起微结构的微流控芯片阳模表面,经紫外线引发聚合成形可得有微流结构的芯片基片。与钻有溶液连接孔的微流控芯片盖片通过热压封装后,得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成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329296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710172609.7
申请日:2007-12-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磁性碳纳米管的葡萄糖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超声分散在含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的壳聚糖酸水溶液中,制得由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和壳聚糖组成的三组分纳米磁性复合材料;将其分散在葡萄糖氧化酶水溶液中,吸附葡萄糖酶,再分散在戊二醛水溶液中,通过伯氨基反应交联,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磁性复合材料的表面,即得基于磁性碳纳米管的可更新式葡萄糖酶电极,本发明提出的葡萄糖酶电极响应速度快,检测浓度范围宽,电极加工简便,固定化酶磁性材料制备简便,当酶失活后,可通过更新电极表面的基于磁性碳纳米管的酶材料使电极再生,大幅降低了电极材料的消耗,节约了资源,降低了酶法测定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096636A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710044001.6
申请日:2007-07-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12M1/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换芯式微流控芯片蛋白酶解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反应器由具有双尖端单通道的微流控芯片和固定有蛋白酶的玻璃纤维(即酶芯)组成,其中,酶芯贯穿芯片的微流通道并从两尖端穿出。酶芯由玻璃纤维通过浸涂方式在表面修饰壳聚糖膜等,然后通过吸附、包埋或共价键合等技术将蛋白酶固定在玻璃纤维表面而获得。使用前,将该玻璃纤维酶芯插入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中,即得可换芯式微流控芯片酶反应器。本发明中,玻璃纤维酶芯价格低廉,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从而提高了芯片和酶试剂的使用效率,降低了酶法测定的成本。本发明制作的反应器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研究和食品分析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963525A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610119291.1
申请日:2006-12-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氧化还原引发聚合制备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的方法。将少量热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溶解于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加热预聚成甘油状预聚溶液,该预聚溶液在铸模前与含有氧化还原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混合,得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铸模溶液。将上述铸模溶液浇在硅片阳模上,然后将有机玻璃片直接盖在铸模溶液上。室温下,铸模溶液发生本体聚合反应,得到含微流通道的微流控芯片基片。微流控芯片基片经钻溶液连接孔后和盖膜或盖片通过热压封装,得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成品。本发明方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可用于芯片批量生产。制作的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研究、食品分析和工业在线分析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096636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710044001.6
申请日:2007-07-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12M1/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换芯式微流控芯片蛋白酶解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该反应器由具有双尖端单通道的微流控芯片和固定有蛋白酶的玻璃纤维(即酶芯)组成,其中,酶芯贯穿芯片的微流通道并从两尖端穿出。酶芯由玻璃纤维通过浸涂方式在表面修饰壳聚糖膜等,然后通过吸附、包埋或共价键合等技术将蛋白酶固定在玻璃纤维表面而获得。使用前,将该玻璃纤维酶芯插入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中,即得可换芯式微流控芯片酶反应器。本发明中,玻璃纤维酶芯价格低廉,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从而提高了芯片和酶试剂的使用效率,降低了酶法测定的成本。本发明制作的反应器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研究和食品分析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585508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910054287.5
申请日:2009-07-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光敏触变胶膜的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将一定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溶于含光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或将溶解有光引发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于紫外灯下预聚一段时间,可制得粘性光敏胶液。该胶液涂布在聚合物基膜上后,有胶的一面压覆上一层可剥离保护膜后可得光敏触变胶膜。使用前将该胶膜裁剪成与预加工芯片同样尺寸的小片,撕去保护膜后,通过压辊将有胶的一面压贴到有凸起微结构的微流控芯片阳模表面,经紫外线引发聚合成形可得有微流结构的芯片基片。与钻有溶液连接孔的微流控芯片盖片通过热压封装后,得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成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042396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710039656.4
申请日:2007-04-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33/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在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微流通道表面修饰硅凝胶的方法。其步骤是将正硅酸酯注入有机玻璃微流控芯片微流通道,使其充分渗入通道的表面层,然后将酸性水溶液注入微流通道,使正硅酸酯在酸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硅溶胶,再用干燥处理,在微流通道表面获得连续均一的亲水性硅凝胶修饰层。该硅凝胶表面修饰层可提高溶液对微流通道的浸润、增强电渗流、降低有机物在通道表面的吸附以及改善芯片对样品的分离效果,同时还为微流通道的进一步修饰提供便利。本发明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可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大规模生产。制备的硅凝胶表面修饰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医药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分析和临床诊断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