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7523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62454.9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偏振依赖特性的宽光谱增透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宽光谱增透膜包括石英基底、致密干涉多层膜层和超低折射率膜层;其中,致密干涉多层膜用于调控宽光谱的干涉效应以增强光谱透过率;超低折射率膜与致密干涉多层膜协同作用,最小化反射率;制备方法为:以透过率比较高的材料作为基底,以薄膜材料色散曲线为基础进行光学薄膜设计;采用薄膜沉积设备在基底上依次制作出致密干涉多层膜和超低折射率膜。本发明的薄膜结构的优点在于可实现薄膜宽光谱高增透和低偏振依赖的特性。且薄膜制备工艺简单,工业兼容性强,制作成本低,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在光学系统和光学器件制备等方面有较高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51595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62501.7
申请日:2023-1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层膜结构的辐射冷却薄膜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辐射冷却薄膜器件由衬底及衬底上方依次镀制的金属反射层、介质粘合层和选择性干涉吸收层构成;金属反射层用于实现薄膜器件在250~2500 nm波段高反射;选择性干涉吸收层为非规整厚度的高、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用于实现薄膜器件在8~13μm波段高辐射率;介质粘合层用于提高选择性干涉吸收层和金属反射层之间结合力;本发明通过对特定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金属与介质薄膜进行精确表征,获得可靠的薄膜材料光学常数,进而优化设计并制作出性能优异的辐射冷却薄膜器件。本发明辐射冷却薄膜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工艺可操作性强、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5159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18412.6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光谱太阳能吸收增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太阳能吸收增强器件包括吸光基体、致密干涉多层膜层、渐变折射率膜层以及保护膜层;其中,致密干涉多层膜用于调控宽光谱的干涉效应以增强光谱吸收率;渐变折射率膜与致密干涉多层膜协同作用,最小化反射率;制备方法为:以吸光功能器件或基材作为基底,以薄膜材料色散曲线为基础进行光学薄膜设计;采用薄膜沉积设备在吸光基体上依次制作出致密干涉多层膜、渐变折射率膜和保护膜。本发明的薄膜结构可使器件及空气折射率相匹配从而消除基底表面引起的反射,实现宽光谱高效吸收,制备工艺简单,工业兼容性强,制作成本低,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在太阳能吸收利用领域有较高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5159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118412.6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光谱太阳能吸收增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太阳能吸收增强器件包括吸光基体、致密干涉多层膜层、渐变折射率膜层以及保护膜层;其中,致密干涉多层膜用于调控宽光谱的干涉效应以增强光谱吸收率;渐变折射率膜与致密干涉多层膜协同作用,最小化反射率;制备方法为:以吸光功能器件或基材作为基底,以薄膜材料色散曲线为基础进行光学薄膜设计;采用薄膜沉积设备在吸光基体上依次制作出致密干涉多层膜、渐变折射率膜和保护膜。本发明的薄膜结构可使器件及空气折射率相匹配从而消除基底表面引起的反射,实现宽光谱高效吸收,制备工艺简单,工业兼容性强,制作成本低,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在太阳能吸收利用领域有较高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660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40584.9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环境可靠性宽带红外薄膜偏振器。该薄膜偏振器包括光学基片、偏振分光膜层和增透膜层。偏振分光膜层由光学基片一侧依次镀制的第一导纳匹配膜堆、对称周期膜堆和第二导纳匹配膜堆构成。该偏振器通过在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之间插入中折射率膜层,实现偏振器宽偏振区域和高环境可靠性。在功能设计上,对称周期膜堆用于将入射光束的偏振态进行分离,第一、第二导纳匹配膜堆用于将光学基片、入射介质与对称周期膜堆等效导纳进行匹配。本发明薄膜偏振器具有宽偏振区域,宽角度适用,高消光比以及高环境可靠性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794015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510110456.4
申请日:2005-11-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2B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光学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防水性能良好且能实现多窗口宽带增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通过sol-gel法形成SiO2溶胶,加入聚苯乙烯(P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旋涂镀膜后经三甲基氯硅烷、正己烷表面改性而成。与以往各类保护膜相比该保护膜不仅实现了宽带增透,掺入PS或PMMA都可以在351nm,527nm和1054nm有高的透光率,最高值均超过了98%,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接触角均达到了100°-110°,是极佳的KDP晶体防水增透膜的候选替换材料,可在高能核聚变模拟实验的超激光系统中获得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346177C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510110456.4
申请日:2005-11-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2B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光学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防水性能良好且能实现多窗口宽带增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通过sol-gel法形成SiO2溶胶,加入聚苯乙烯(P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旋涂镀膜后经三甲基氯硅烷、正己烷表面改性而成。与以往各类保护膜相比该保护膜不仅实现了宽带增透,掺入PS或PMMA都可以在351nm,527nm和1054nm有高的透光率,最高值均超过了98%,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接触角均达到了100°-110°,是极佳的KDP晶体防水增透膜的候选替换材料,可在高能核聚变模拟实验的超激光系统中获得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1849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32288.5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海思视康(上海)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F9/0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植入装置及植入系统。植入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管体和内芯。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一管体连接于壳体,第一管体的至少部分经第一开口伸出于壳体,第一管体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保持部,保持部被配置为将处在保持部的片状植入物保持在卷绕状态。内芯,内芯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管体内,内芯被配置为沿第一管体的轴向相对于第一管体可移动设置,并使得处于卷绕状态的片状植入物脱离保持部。在植入前通过保持部保持片状植入物的卷绕状态,可使得创口尽可能地小,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在植入目标位置后,保持部可释放片状植入物,以使片状植入物自然展开,不需要其他展开装置,有利于简化植入装置的结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