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1779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810103075.0
申请日:2018-02-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 , H01M4/62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多级孔的碳基架负载二氧化锰纳米片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选用一维碳纳米管和二维氧化石墨烯作为二维二氧化锰纳米片的生长碳基,其中纳米片垂直生长,在碳基表面构成大量纳米片层间孔隙。通过真空抽滤和冷冻干燥,使二维石墨烯混合、包覆此复合材料,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组成的三维碳骨架。该柔性薄膜具有多级的微米级和纳米级孔结构。这种柔性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优异的电性能,2 A×g‑1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在循环630圈后仍能达到1344.2 mAh×g‑1。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264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1486288.2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基架负载纳米片组装的中空开口微球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薄膜由中空开口的镍钴锰氧化物微球为纳米片组装而成的三维多级结构。本发明通过两步水热反应,得到纳米片组装的中空开口的镍钴锰氧化物微球、石墨烯的混合溶液;再加入碳纳米管,再通过真空抽滤,得到中空开口微球嵌于三维多孔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网络的柔性薄膜。该微球结构结合了纳米片、中空球结构的优点,又避免了纳米片的易堆积作用,提高了可接触活性表面面积。微球具有高度孔隙和开放的特性,纳米片的两端均可暴露于储存电解液的孔隙中,可提供更多的活性表面和离子传输路径在球的内外。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264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486288.2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基架负载纳米片组装的中空开口微球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薄膜由中空开口的镍钴锰氧化物微球为纳米片组装而成的三维多级结构。本发明通过两步水热反应,得到纳米片组装的中空开口的镍钴锰氧化物微球、石墨烯的混合溶液;再加入碳纳米管,再通过真空抽滤,得到中空开口微球嵌于三维多孔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网络的柔性薄膜。该微球结构结合了纳米片、中空球结构的优点,又避免了纳米片的易堆积作用,提高了可接触活性表面面积。微球具有高度孔隙和开放的特性,纳米片的两端均可暴露于储存电解液的孔隙中,可提供更多的活性表面和离子传输路径在球的内外。
-
公开(公告)号:CN10841779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03075.0
申请日:2018-02-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 , H01M4/62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多级孔的碳基架负载二氧化锰纳米片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选用一维碳纳米管和二维氧化石墨烯作为二维二氧化锰纳米片的生长碳基,其中纳米片垂直生长,在碳基表面构成大量纳米片层间孔隙。通过真空抽滤和冷冻干燥,使二维石墨烯混合、包覆此复合材料,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组成的三维碳骨架。该柔性薄膜具有多级的微米级和纳米级孔结构。这种柔性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优异的电性能,2 A×g-1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在循环630圈后仍能达到1344.2 mAh×g-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