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307C
公开(公告)日:2002-06-19
申请号:CN97106747.3
申请日:1997-11-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B01D53/74
Abstract: 本发明属环保技术领域,是一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工业废气的装置。它由多个并联的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管和电源及外壳等构成。放电管采用内、外管结构形式,外电极以螺旋状缠绕于外管外侧,内电极设置于内管里面。电源输出连续方波,其频率在5KC~80KC范围、电压在3KV-30KV范围连续可调。本装置可在常压常温、废气流速高达15米/秒状态下工作,可高效、大量处理废气,且处理废气的范围广,达到工业实用化要求,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988A
公开(公告)日:1998-07-01
申请号:CN97106747.3
申请日:1997-11-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B01D53/34
Abstract: 本发明属环保技术领域,是一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工业废气的装置。它由多个并联的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管和电源及外壳等构成。放电管采用内、外管结构形式,外电极以螺旋状缠绕于外管外侧,内电极设置于内管里面。电源输出连续方波,其频率在5KC~80KC范围、电压在3KV—30KV范围连续可调。本装置可在常压常温、废气流速高达15米/秒状态下工作,可高效、大量处理废气,且处理废气的范围广,达到工业实用化要求,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356989Y
公开(公告)日:2000-01-05
申请号:CN97242862.3
申请日:1997-12-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1B1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节能臭氧发生器,由多个并联的臭氧管和电源构成。其中,臭氧管为同轴固定的内、外管结构形式,外电极采用带状金属以的螺旋形状缠绕于外管外侧,内电极为金属丝置于内管里,内管通水,使内电极降温,并使整个内管变成内电极。内、外管之间的空隙不大于2mm。电源采用共振原理,对内外电极上施加高压方波或正弦波。本臭氧发生器放电均匀,使用寿命长,臭氧产率高、能耗低,可替代目前的臭氧生产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319112Y
公开(公告)日:1999-05-19
申请号:CN97242752.X
申请日:1997-11-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B01D53/7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环保技术领域,是一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工业废气的装置。它由多个并联的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管和电源及外壳等构成。放电管采用内、外管结构形式,外电极以螺旋状缠绕于外管外侧,内电极设置于内管里面。电源输出连续方波,其频率在5KC—80KC范围、电压在3KV—30KV范围连续可调。本装置可在常压常温、废气流速高达15米/秒状态下工作,可高效、大量处理废气,且处理废气的范围广,达到工业实用化要求,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312518Y
公开(公告)日:1999-03-31
申请号:CN97242751.1
申请日:1997-11-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管,其隔阻介质利用内、外管状双层结构形式,同轴固定。外电极采用带状形式以螺旋形状缠绕于外管外侧面,内电极采用管状或丝状结构,置于内管里面。内管可通气或通水,对内电极进行冷却。本放电管可避免丝状放电或局部放电现象,使放电均匀;可充分利用由电离产生的活性粒子的能量,提高工作效率;可防止因长时间连续运转而产生的高温,延长使用寿命。本放电管可用于工业废气处理装置和臭氧发生装置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