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8755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43348.5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与调度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主从博弈的跨区直流输电计划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直流送受端系统充裕性和灵活性资源供需模型,得到直流送受端系统的充裕性裕度和灵活性裕度的表达式;步骤2:基于主从博弈理论构建领导者模型,并按照此领导者模型制定直流输电计划;步骤3:基于主从博弈理论构建跟随者模型,并按照此跟随者模型进行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步骤4:求取主从博弈的Stackelberg均衡解。本发明模型能够反映直流送受端系统充裕性和灵活性资源供需的差异,从而为直流调节送受端系统间充裕性和灵活性的均衡提供了有效的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63751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53813.1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热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低温蓄热装置,包括蓄热水箱、水源热泵和循环泵。当蓄热水箱温度较高时,通过蓄热水箱的显热直接供热;当水温低于用户供水温度最低要求无法直接供热时,则利用水源热泵以低品位的蓄热水箱作为低温热源,从而达到进一步从蓄热水箱取热的目的。本发明的优点是:在同等蓄热温差的条件下,采用直接供热和间接供热耦合设计的方式,使同等体积蓄热水箱蓄热温度更低、同等需热量蓄热体积更小,提高热源机组及系统综合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热量损失,为供热站扩容改造提供更经济、方便的解决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283717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73532.8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调峰成本对火电机组进行优化配置的方法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火电机组的调峰成本进行测算,得到考虑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机会成本的总成本,包括对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改造投资成本、火电机组的发电成本、火电机组的机会成本以及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总成本的计算;基于得到的考虑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机会成本的总成本,对火电机组的相关配置进行优化。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火电机组深度调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844675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711367721.6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华建网源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系统及其快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系统模型框架,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设置数据库和MATLAB模块;2)在MATLAB模块中存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算法模型并加密处理;3)确定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不同机组参数,通过客户端输入后,发送到服务器端;4)MATLAB模块调用算法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返回到数据库;5)数据库将MATLAB模块返回的计算结果发送到客户端,由客户端进行结果展示;6)根据得到的计算结果得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为电网电源规划设计、燃气热电厂运行优化提供支撑。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快速建模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696891A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11561588.2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北京华建网源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空气源热泵和储能的微能源网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其包括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与电母线连接;燃气内燃机一端与天然气网络相连通,另一端与电母线以及余热锅炉相连通;余热锅炉一端与燃气内燃机相连,一端与热母线相连接;燃气锅炉一端与天然气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热母线相连;吸收式制冷机一端与热母线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冷负荷相连;电制冷机一端与电母线相连通,另一端与冷负荷相连;空气源热泵一端与电母线相连,一端直接连接热负荷;储电装置储存或释放电能,储热装置储存或释放热能,蓄冷装置储存或释放冷能。本发明能调节能量流的耦合转化方向,环保经济地完成对用户的供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57116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55144.1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7/11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中长期交易的直流日前输电计划优化方法,首先,构建跨区中长期交易电量优化分解模型并求解,在对以直流为交易通道的跨区中长期交易电量优化分解时,以直流送受端系统的充裕性在时间上的供需均衡以及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接着,进行偏差电量的处理可得到直流日交易电量。然后,构建跨区直流日前输电计划优化模型。最后,求解跨区直流日前输电计划优化模型,得到最优直流日前输电计划和日偏差电量,并将日偏差电量上传给偏差电量的处理部分。本发明能够促进直流送受端系统的充裕性在时间上的供需均衡,并保证跨区中长期交易电量优化分解结果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7135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54378.8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容量临界点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其包括以下步骤:针对区域年负荷变动情况,建立考虑集中变动情况与极端变动情况下的峰谷差率的评价指标;基于建立的考虑集中变动情况与极端变动情况下的峰谷差率的评价指标以及当前研究区域的负荷出力曲线,得到当前研究区域的光伏容量临界点。本发明通过建立充分考虑集中变动情况与极端情况下的峰谷差率的光伏发电容量临界点评价指标,对光伏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行系统判定,为合理规划光伏发电容量,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属于电网规划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71184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0557935.8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机组配置蓄热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拟配置蓄热装置的热电厂所在区域电力系统的历史数据,并按照可再生电力弃电最严重、提高系统调峰能力的需求最大的原则选取供热期的多个典型日;2)将区域电力系统典型日的可再生电力弃电曲线分摊至拟配置蓄热装置的热电机组,结合获取的该热电机组的各典型日历史出力曲线,得到分摊至热电机组的净负荷曲线;3)利用热电机组各典型日的实际热负荷曲线、机组热电关系曲线和净负荷曲线,得到最终的蓄热装置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热电机组配置蓄热装置的设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711849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57935.8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北京华建网源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机组配置蓄热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拟配置蓄热装置的热电厂所在区域电力系统的历史数据,并按照可再生电力弃电最严重、提高系统调峰能力的需求最大的原则选取供热期的多个典型日;2)将区域电力系统典型日的可再生电力弃电曲线分摊至拟配置蓄热装置的热电机组,结合获取的该热电机组的各典型日历史出力曲线,得到分摊至热电机组的净负荷曲线;3)利用热电机组各典型日的实际热负荷曲线、机组热电关系曲线和净负荷曲线,得到最终的蓄热装置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热电机组配置蓄热装置的设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43918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68550.8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调度领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兼顾充裕性与灵活性的容量市场机制构建方法、系统和可读介质,包括:根据获取电力系统运行规划所需的能源,并获得能源的容量利润;参与能量市场结算,并获得容量交付带来的能量利润;将容量利润和能量利润相加获得电力系统机组参加容量市场获得的总利润;根据容量利润、能量利润和总利润建立初始的容量市场机制;在初始容量市场机制基础上,同时加入充裕性评估及灵活性评估机制,并考虑两者之间的耦合加权关系,从而进一步得出兼顾充裕性与灵活性的最终的容量市场机制。其有助于各类发电主体激励相容,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保障我国中长期能源电力供给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