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8098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110974507.7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文轩 , 蔡月明 , 孙勇 , 李玉凌 , 刘明祥 , 尤文锋 , 杨涛 , 何钊睿 , 周俊 , 樊轶 , 刘遐龄 , 孙建东 , 陆凡 , 卢虹宇 , 封士永 , 刘润苗 , 陈亚楼 , 王佳
IPC: G06Q10/101 , G06Q50/06 , G06F21/44 , G06F1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配电网站所交互系统及交互方法,交互系统包括接收向区块链网络发布的数据入链请求的请求接收模块、对请求者的身份标签进行认证的身份标签认证模块、判断所述数据入链请求是否有效的请求校验模块、执行模块;请求校验模块向区块链网络发布授权结果,执行模块根据授权结果决定是否将数据写入区块链。采用公共单元与间隔单元的身份认证及数据加密机制,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智能合约机制,结合电力系统物理模型设计共识方法,能够满足配电网站所边端交互的信息安全防护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96958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698167.5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流系统最优能流的求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多能流系统中的出力成本数据以及各发电机组的运行成本数据;采用预先建立的多能流系统最优能流模型,对所述出力成本数据以及运行成本数据进行求解;获得该多能流系统的最优能流;所述多能流系统最优能流模型的输入为各发电机组的成本系数及多能流系统运行的约束条件,输出为多能流系统的总成本、各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和产热量。本发明可实现电、气、热等多能源系统间的经济优化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804408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28290.X
申请日:2010-03-17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直流换流站支柱绝缘子污秽带电清扫装置,该装置由底盘、绝缘车架和气动臂等部分组成,整个系统包括电路、气路和清洗液回路三种控制回路,装置由220V交流电源供电,能自动行走,但需手动调节行走方向,绝缘车架分为三级,其中第二级和第三级绝缘车架能够由绝缘绳控制自动升降,从而带动清扫作业的气动臂进行上移、下移动作。装置设置有顶杆,顶杆下部的底盘压紧地面,使得装置底盘上的车轮升起与地面不接触,防止清扫装置在作业过程中底盘前后滚动。为保障装置清扫机构能够平稳的完成各种清扫动作,在绝缘车架的第一级顶部与底盘之间安装了四根斜拉杆。装置具有安全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和清扫效果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805151.8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区协同功率支撑控制方法及系统,配电自动化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台区内单元支撑控制和台区间协同控制;台区内单元支撑控制包含如下步聚:步骤1:分布式光伏和负荷功率预测;(1)确定指标计算因子;所述指标计算因子包括:负荷预测因子和光伏预测因子;(2)数据归一化处理;(3)数据预处理;(4)灰色系统建模预测;(5)预测结果逆归一化;步骤2:分布式光伏支撑控制;步骤3:储能系统调节控制;台区间协同控制包含将配电网的台区间协同控制转换为最大化配电网动态承载上限/下限控制。本发明解决了台区协同功率支撑控制的问题,提高电力系统和配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89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08457.0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K9/62 , G06F16/215 , G06Q10/0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的一种分散式电采暖负荷特征的弹性聚合系统及方法,包括:接收分散式电采暖用户的电热负荷数据;对分散式电采暖用户的电热负荷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分散式电采暖用户的电热负荷数据,采用七类负荷特征指标作为分散式电采暖用户的聚类指标,采用FCM聚类算法对分散式电采暖用户进行聚类;通过建立三种聚类有效性指标对聚类质量进行评价并确定最佳聚类数。本发明解决对分散式电采暖用户进行特征识别和聚合,进而方便对电‑热负荷群的管理和调控,提升电‑热负荷群的可调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59872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36530.9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富余清洁能源电力的多能流现货市场交易方法,属于电力市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多能流现货市场交易方法;首先发布富余清洁能源电量,然后组织电力、天然气、热力多能流交易,最后确认电力、天然气、热力多能流交易。本发明结合用户电力、天然气、热力需求,最大程度的消纳富余清洁能源电力,提高了风电、光伏的利用程度,尽最大可能避免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有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减少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489267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88112.7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配网侧电气耦合系统市场出清模型,属于综合能源交易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市场出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S1,考虑电力系统约束条件,建立电力系统市场出清模型;S2,考虑天然气约束条件,建立天然气系统市场出清模型;S3,以总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将所述S1中的电力系统市场出清模型与S2中的天然气系统市场出清模型通过燃气轮机进行耦合,建立电-气耦合系统市场出清模型和节点价格求解模型;S4,求解所述S3中的电-气耦合系统市场出清模型,并求出市场出清时的节点价格,提出电气耦合市场的出清策略。本发明考虑电气耦合系统的耦合影响,能够为节点能价制定方法和市场出清策略提供借鉴与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1837360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30869.X
申请日:2010-03-18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IPC: B08B7/04
Abstract: 一种直流换流站污秽带电清扫装置气动清扫臂,由固定臂、摆动油缸、传动臂、固定板、摆动架、气马达和轮刷组成,固定臂与固定板均固定在清扫装置的绝缘支架上,固定板和摆动架均为2/3圆环状绝缘支架,固定板下方安装了五组卡槽,摆动架通过卡槽安装在固定板下方,摆动架可在卡槽内滑动,摆动油缸通过传动臂连接于摆动架上,在摆动架上相距1/3圆环呈正三角形位置下部安装了三只气马达,每只气马达下部均固定一只轮刷,轮刷上方安装了绝缘清洗液的喷头。该发明具有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和清扫效果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37360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30869.X
申请日:2010-03-18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B08B7/04
Abstract: 一种直流换流站污秽带电清扫装置气动清扫臂,由固定臂、摆动油缸、传动臂、固定板、摆动架、气马达和轮刷组成,固定臂与固定板均固定在清扫装置的绝缘支架上,固定板和摆动架均为2/3圆环状绝缘支架,固定板下方安装了五组卡槽,摆动架通过卡槽安装在固定板下方,摆动架可在卡槽内滑动,摆动油缸通过传动臂连接于摆动架上,在摆动架上相距1/3圆环呈正三角形位置下部安装了三只气马达,每只气马达下部均固定一只轮刷,轮刷上方安装了绝缘清洗液的喷头。该发明具有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和清扫效果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05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0805151.8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区协同功率支撑控制方法及系统,配电自动化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台区内单元支撑控制和台区间协同控制;台区内单元支撑控制包含如下步聚:步骤1:分布式光伏和负荷功率预测;(1)确定指标计算因子;所述指标计算因子包括:负荷预测因子和光伏预测因子;(2)数据归一化处理;(3)数据预处理;(4)灰色系统建模预测;(5)预测结果逆归一化;步骤2:分布式光伏支撑控制;步骤3:储能系统调节控制;台区间协同控制包含将配电网的台区间协同控制转换为最大化配电网动态承载上限/下限控制。本发明解决了台区协同功率支撑控制的问题,提高电力系统和配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