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5375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27364.0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46 , H02J3/00 , H02J3/14 , H02J3/32 , G06Q10/0631 , G06Q30/0202 , G06Q4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碳‑绿证交互和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低碳优化调度方法,属于电力调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虚拟电厂中引入耦合碳捕集和电转气的热电联产机组联合运行模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的同时降低碳排放量;在荷侧引入价格型和替代型的综合需响应模型,能够充分挖掘虚拟电厂需求侧低碳和灵活运行潜力;引入碳‑绿证联合交易机制,促进虚拟电厂电、碳、绿证市场相结合,同时兼顾经济性和环保性。通过本发明方法不仅最大程度避免了CO2的储存成本,也降低了虚拟电厂的碳排放量;充分挖掘虚拟电厂需求侧低碳和灵活运行潜力,降低了虚拟电厂运行成本、购能成本及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54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51421.9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混合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光伏光热互补发电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搭建子系统模型,对子系统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梳理,并设置子系统模型在时间序列上的运行限制条件;设置子系统的优化目标;应用群体智能算法对子系统的变量进行编码,编码后通过子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基于仿真结果获得子系统适应度函数;根据子系统的目标,将子系统适应度函数进行迭代寻优;判断迭代寻优是否终止,根据优化后的子系统适应度函数对子系统进行配置。解决了现有光热发电系统不能实现系统的最优配置的问题,本发明能够实现光伏光热系统合理的技术配置,使光热电站的参数配置能够满足系统调峰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6102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74228.0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6/2458 , G06N3/04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广义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方法,通过计算气象数据中各气象因素对光伏电站发电功率影响的权重,以及历史日与预测日各气象因素的动态时间弯曲距离,将气象因素权重和动态时间弯曲距离作为相似性的判断依据,可以精准的找出预测日的历史相似日,将历史相似日的数据作为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模型,大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根据预测日的气象数据输出更为精准的预测发电功率数据,降低了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提高了电网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26957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1206637.8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昊亮 , 田云飞 , 张海生 , 程紫运 , 曹喆 , 杨昌海 , 妥建军 , 刘正英 , 徐慧慧 , 杨国强 , 靳攀润 , 陈兆雁 , 余泳 , 徐铭 , 杨国山 , 杨婷婷 , 刘永成 , 赵宇洋 , 柴宜 , 祝志芳 , 姚雯倩 , 王洲 , 彭婧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发电企业滥用市场力违规识别方法,包括建设阶段和使用阶段;步骤1:构造指标体系;步骤2:收集并筛选原始数据;步骤3:构成训练集特征值;步骤4:进行专家判断作为训练集的标签;步骤5:使用SVM‑ICC‑DPRP算法对训练集进行训练,得到最佳分类模型;步骤6:计算指标集作为测试集;步骤7:获取具有违规嫌疑的名单;步骤8:对嫌疑名单进行专家判定,并作出相应处罚;步骤9:将嫌疑名单及判定结果加入训练集;步骤10:使用SVM‑ICC‑DPRP算法对新训练集进行训练,得到新的最佳分类模型。本发明所述的识别方法,可以快速精确地识别电力市场中发电企业滥用市场力的行为,对防范电力市场交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55758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416374.X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IPC: B65H7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绕线装置,包括位于中部的圆管形的绕线筒,所述绕线筒的一端的壁面设有轴承,所述的轴承的内圈内壁固定设有圆管形的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设有凹螺纹,所述螺纹管内设有与所述凹螺纹相互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垂直设有圆盘形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所述螺纹杆同轴设置,所述侧挡板的底部垂直设置平板状底座,所述绕线筒的两端具有完全对称的结构设置,所述绕线筒的侧面靠近一端处固定设有圆环形的系线环。无需借助支撑架便可自由缠绕电缆或放出电缆,而且可以拆卸分体,空盘不缠绕电缆时运输占用空间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8466916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331563.7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王仕俊 , 范雪峰 , 彭生江 , 付兵彬 , 杨德州 , 杨晶 , 朱文化 , 安宁 , 魏勇 , 韩建锋 , 周毅明 , 薛国斌 , 平常 , 李玉科 , 万小花 , 姜涛 , 王定刚 , 张海生 , 彭婧 , 范超琦 , 郭志鑫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缆盘的辅助吊架,该电缆盘的辅助吊架包括一端开口的半圆筒形套筒,所述套筒内部中心处垂直设有圆柱形的插杆,所述插杆的自由端的侧面上设有凸螺纹,所述凸螺纹处套设圆盘形的端部固定板,所述端部固定板的直径比所述套筒的直径小,所述套筒的两端面上对称设有吊环,所述套筒的侧方弧面的中心处垂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自由端设有圆弧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和所述套筒同轴设置。该电缆盘的辅助吊架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稳定地吊起电缆盘,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42919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317050.0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IPC: H02G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簧引线器,该弹簧引线器包括引线杆,所述引线杆的一端设有圆环形的手柄,所述引线杆的另一端设有柱体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侧壁上并朝向所述引线杆的一端设有电缆固定夹,所述支撑台的侧壁面上且远离所述电缆固定夹的一端垂直设有圆环盘形的清洁刮盘,所述支撑台的远离所述引线杆的一端的中心处开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配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垂直设有圆锥形的钻头。使用者可手握手柄将钻头、支撑台、引线杆穿过管道,将电缆穿过管道安装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376950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403514.X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王仕俊 , 范雪峰 , 付兵彬 , 杨德州 , 安宁 , 杨晶 , 周毅明 , 姜明军 , 张欣婕 , 姜涛 , 李玉科 , 薛国斌 , 平常 , 王定刚 , 尤峰 , 张海生 , 彭婧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塔吊电缆固定器,包括圆杆状轨道杆(1),圆杆状轨道杆(1)两端呈弯曲状,圆杆状轨道杆(1)两端端部各焊接有一安装板(5),安装板与轨道杆端部相垂直,安装板(5)上均开有若干安装孔(7),圆杆状轨道杆(1)上套接有若干圆形滑动环(2),圆形滑动环(2)均与圆杆状轨道杆(1)间隙配合,每个滑动环(2)底部均连接有一底部穿线环(3),滑动环(2)和底部穿线环(3)均为整体结构,每个底部穿线环(3)内通过塑料螺钉与一固定夹(6)连接,每个滑动环(2)顶部通过塑料螺钉与一顶部穿线环(4)连接。滑动环伸缩自如,还能够保障电缆不会下垂位置过大,防止电缆与吊运机械缠绕,安全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48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69772.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28 , H02J3/3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的混合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属于太阳能混合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某个时间段的储能装置内,构建至少两个发电的能量模型;步骤2):分析能量模型的容量是否完整;采用模型轮廓封闭法分析各个能量模型的容量是否完整;步骤3):根据各个能量模型的容量情况,分析各个能量模型的容量稳定性;步骤4):将各个能量模型进行相互碰撞,选择容量稳定性好的能量模型作为配电网的能量输出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各个能量模型进行相互碰撞,选择容量稳定性好的能量模型作为配电网的能量输出模型,实现了储能装置的容量合理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9380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50404.6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1R31/5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区域多电源电力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多个采集终端、中央处理单元、数据分析服务器和用户界面,采集终端用于从各个电源点采集电力数据,包括第一采集模块、第二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电压和电流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将来自不同采集终端的数据整合成统一的数据流,并送入数据分析服务器中。系统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衡量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以判断电源点的工作状态是否稳定。并结合ARIMA模型,通过设定残差序列的阈值来识别异常模式,从而能够迅速定位并解决问题,有效预防潜在故障的发生,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