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510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88354.3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充电渗透率的配电网优化规划方法,涉及电力系统规划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以下组成部分:S300,充电设施接入优化:在配电网拓扑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充电设施的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通过优化算法,找到既能满足充电需求又符合接入容量的充电设施接入方案,本发明通过考虑充电设施的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找到满足需求的充电设施接入方案,这种优化接入的方式,不仅能够确保充电设施的高效利用,还能有效提升配电网的性能,此外,通过配电网运行仿真分析,进一步评估优化效果,为规划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47804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1335309.1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发电组件及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的表面开设有多条移动轨道;抬板组件,每条所述移动轨道的底壁均转动连接有一组抬板组件,所述抬板组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支撑块,每个所述支撑块的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每个所述抬板组件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抬杆,且抬杆的一端伸出安装框架的表面,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具有供抬板组件与抬杆转动的活动腔体;阻力组件,所述阻力组件包括两个阻力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把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到支架上时,人工搬运组件导致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46344.8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基于农网用电集成的用电终端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每个用电终端的初始电力基本信息,得到初始电力基本信息集;对初始电力基本信息集进行筛选处理,以生成电力基本信息集;对电力基本信息集中的每个电力基本信息进行校验处理,以生成目标电力信息,得到目标电力信息集;生成目标电力信息集中每个目标电力信息对应的电力指标信息,得到电力指标信息集;确定电力指标信息集中每个电力指标信息对应的电力对比结果,得到电力对比结果集;调度供电设备向电力对比结果集中电力对比结果对应的用电终端进行供电。该实施方式可以减少供电设备资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71684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589650.9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杆倾斜度的测量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设置三通球阀,其中,三通球阀位于电杆中心轴线上;分别设置第一硬水管、第二硬水管和第三硬水管与三通球阀的三个端口相连接;设置第一刻度管与第一硬水管相连接;设置第二刻度管与第二硬水管相连接;设置第三刻度管与第三硬水管相连接;根据第一刻度管、第二刻度管和第三刻度管的刻度值确定电杆倾斜度。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电杆倾斜度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26965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99692.2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Inventor: 靳丹 , 范雪峰 , 陟晶 , 刘文进 , 辛世金 , 徐清 , 杨建 , 黄亚飞 , 王韵文 , 张生慨 , 张盼 , 魏立保 , 郝国捷 , 郭明强 , 张兆旭 , 牛海涛 , 王晓丰 , 张福 , 刘叶林
IPC: G06F16/2455 , G06F16/2458 , G06F30/20 , G06K9/0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碳电力功率平衡优化系统及方法,涉及微电网功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数据在采集时以及在输出过程中流量过大导致的微电网功率的问题以及在数据采集时碳排量的问题。本双碳电力功率平衡优化系统及方法,电力数据系统将原始数据转换为转换数据,同时在转换数据中与安全数值的数据进行对比决策,使数据流量得到分散处理,数据优化系统将转换的数据通过能力层模块、功能层模块、模型层模块、数据层模块和物理层模块进行进一步的流量优化,分布式电源协调模块通过主从控制模块、对等控制模块和对层控制模块将整合的转换电能数据进行分组的控制,通过数据传输的流量对微电网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951890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29852.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IPC: H02J3/36 , H02J3/01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大容量,且稳定运行的不同电压等级中压柔性互联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跨电压等级的非对称柔性互联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采用电力电子器件与传统的变压器混合使用的方法,实现电压较低侧配电网线路和电压较高侧配电网线路的非对称柔性互联。由于采用了所述的技术方案,针对6kV线路和10kV线路非对称柔性互联的需求,通过两种拓扑结构的有机融合、协同配合,较好地兼顾了柔性互联装置的成本、效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好的经济性,在确保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输出容量,满足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发展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2734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46551.4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7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能源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预估方法,涉及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信息;S2:计算发电量;S3:计算节能减排量;S4:节能减排效益预测;S5:对比评估,确定最优方案。本发明中,对再生能源系统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计算,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再生能源系统的发电量和节能减排量,能够准确反映再生能源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再生能源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节能减排效益,可以提高预测的精度,为制定更优的节能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评估结果不准确、计算过程复杂等问题,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2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27987.X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对称柔性互联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故障无法快速识别、响应、处理的问题。对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对称柔性互联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检测方法,根据非对称柔性互联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建立故障模型;实时监测非对称柔性互联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运行信息,基于所述拓扑结构分析故障类型,并采用对应的故障控制策略。采用本发明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后,非对称柔性互联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各类故障均能被及时发现,并通过相应的保护逻辑和故障控制策略进行快速阻断,从而对非对称柔性互联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快速识别、响应、处理,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378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89367.9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燃料电池参数辨识方法,采用改进蜣螂优化算法(IDBO)对参数δ1、δ2、δ3、δ4、Rc、b和θ进行辨识,得到最佳的模型参数,提高燃料电池模型参数辨识精度,建立更加准确的燃料电池模型。改进蜣螂优化算法改进如下:种群初始化引入Cosine‑Logistic‑Tent复合混沌映射策略,提高蜣螂种群初始位置的均匀性和遍历性;采用减法平均优化器更新蜣螂个体滚球的位置,平衡算法的开发与探索能力;在蜣螂群体觅食阶段引入自适应t分布扰动策略+贪婪策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并减少计算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5188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99748.8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储能的爬坡率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为了促进分布式储能在电网调度、电力负荷调节、可再生能源消纳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储能的最优爬坡率控制方法。首先对储能系统典型结构和分布式储能的爬坡特性进行了分析,接下来研究了储能的荷电状态(SOC)特性,根据储能电池荷电状态所在区间实时调节储能的爬坡速度,防止储能荷电状态越限。对分布式储能首先分组控制,然后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储能的最优爬坡率具体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爬坡率预测模型、在线滚动优化和在线反馈校正,实现了分布式储能的最优爬坡率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