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9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52454.7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台区日线损率曲线特征的线损分析方法,先根据低压线路首末端电压差计算台区理论日线损率值;再获取台区实际日线损率数值,与计算得到的台区理论日线损率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超出台区理论日线损率阈值;如果超出根据超出后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本发明采用“压降法”计算台区日线损率理论值,相比其它算法,台区日线损率理论值更加准确且易于实现。将台区日线损率异常分为过大、波动、为负等基本类型,其余线损异常可由这三类异常叠加形成,总结造成这三类基本异常的各种原因,通过系统及理论分析、低压线损测试仪应用等方式,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14103.0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earson的直流微电网故障分析方法,属于直流配电网技术领域,包括:基于直流微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信息获取发生故障后各线路的采样电流;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优化模型和线路故障检测需求信息对采样电流进行故障检测分析,当检测分析结果满足目标故障检测判断条件时,确定故障线路及故障类型;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优化模型和直流微电网故障信息组合方案集合,对故障线路进行故障定位分析,当定位分析结果满足目标故障定位判断条件时,确定最终故障位置信息。本发明能够根据直流微电网的整体运行状态信息极大地缩短了故障检测的时间,降低了故障定位的数据误差,显著提高了检测并定位直流微电网故障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77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47148.4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安装于水泥杆上的小型无功补偿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接线部、控制板和无功补偿器,无功补偿器固定在箱体的下部,接线部设置在箱体的上部,控制板和接线部前后布置,控制板可拆卸固定在箱体上,箱体后部设有与水泥杆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解决目前无功补偿装置占用水泥杆上位置过大的问题。本发明改变了以往电气元件在箱体内平铺的布局方式,在固定时不容易出现箱体翻转的情况,而将重量较轻的控制板和接线部设置在箱体的上部,并且控制板和接线部为前后设置,不仅缩小了箱体宽度或者高度方向在占用的体积,而且利用控制板将接线部挡住,避免在操控无功补偿装置时触碰到接线部,也提高了操控时的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25198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040548.4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IPC: G06F30/20 , G01R31/12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不停电电缆绝缘状态评估方法及相关装置,本申请包括在配电网不停电状态下,获取电缆绝缘状态评估指标对应的电缆绝缘状态多维运行数据;通过配电网电缆绝缘综合评估模型对预处理后的电缆绝缘状态多维运行数据进行理想解相对贴近距离计算处理,得到不同待评估电缆的相对贴近距离值;基于不同待评估电缆的相对贴近距离值,利用秩和比法得到不同待评估电缆的概率单位值;通过相对贴近距离值以及概率单位值评估出待评估电缆的电缆绝缘状态。本申请能够根据电缆多维在线运行数据准确评估出电缆绝缘状态,为进一步电缆停电检测提供检测建议,并且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13715298U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22659326.9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 浙江鸿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感知的表计表箱安全防控互联装置,包括表计表箱,所述表计表箱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通过螺丝与线缆导线固定,所述表计表箱内安装有智能温度传感模块,所述智能温度传感模块包括在接线端子位置安装的PT100铂热电阻以及无线报警模块,所述PT100铂热电阻用于检测线缆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无线报警模块,所述无线报警模块在线缆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向远端监控主机以及设定移动终端发送报警短信。本实用新型可以向对应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告警短信,用户可以第一时间接收报警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