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92293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710433128.0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K19/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RFID的管线巡检标签,属于RFID射频领域,包括:标签壳体,在标签壳体中设有用于容纳射频天线的凹槽,在凹槽中安装有射频天线和标签芯片;标签壳体包括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射频天线包括内天线,以及与内天线连接的外天线。通过将射频天线的整体形状与巡检标签的形状进行调整,同时使用由内天线和外天线构成的双天线结构,强化射频天线对于阅读器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接收能力,使得巡检标签在地下较深区域依然能够接收到阅读器的信号,提高该巡检标签的灵敏度,令距离不再成为巡检标签的限制因素,拓展了巡检标签的使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392293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33128.0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K19/0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9/077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RFID的管线巡检标签,属于RFID射频领域,包括:标签壳体,在标签壳体中设有用于容纳射频天线的凹槽,在凹槽中安装有射频天线和标签芯片;标签壳体包括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射频天线包括内天线,以及与内天线连接的外天线。通过将射频天线的整体形状与巡检标签的形状进行调整,同时使用由内天线和外天线构成的双天线结构,强化射频天线对于阅读器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接收能力,使得巡检标签在地下较深区域依然能够接收到阅读器的信号,提高该巡检标签的灵敏度,令距离不再成为巡检标签的限制因素,拓展了巡检标签的使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206991353U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20668055.9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K19/07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RFID的管线巡检标签,属于RFID射频领域,包括:标签壳体,在标签壳体中设有用于容纳射频天线的凹槽,在凹槽中安装有射频天线和标签芯片;标签壳体包括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射频天线包括内天线,以及与内天线连接的外天线。通过将射频天线的整体形状与巡检标签的形状进行调整,同时使用由内天线和外天线构成的双天线结构,强化射频天线对于阅读器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接收能力,使得巡检标签在地下较深区域依然能够接收到阅读器的信号,提高该巡检标签的灵敏度,令距离不再成为巡检标签的限制因素,拓展了巡检标签的使用场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5792478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128830.1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IPC: H05B3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路灯控制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主站、集中控制器和多个路灯控制器;集中控制器通过GPRS与主站系统连接通信,同时通过串口连接国网标准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并采用改造的1376.2‑2013协议进行通信;各路灯控制器通过串口连接国网标准单相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并采用改造的DLT645‑2007协议进行通信;国网标准单相电力载波通信模块通过电力线连接国网标准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本发明通过采用国网标准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并对现有通信协议进行了改造,能够适应不同厂家的电力载波模块;且在更换模块的同时无需大量修改代码,大大的减少了系统构建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508303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674360.3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微电网的模块化储能装置优化配置及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配置储能功率;2)计算得到储能电池容量;3)根据实际的储能电池选型原则选择储能电池;4)微网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各分布式电源出力值以及储能电池SOC和SOH的状况确立储能系统充放电状态及充放电数值;5)需要进行并离网切换时,采用无缝切换方式,即离网转并网、计划性离网和非计划性离网均实现无缝切换。本方案描述的是微电网中储能单元一整套解决方案,因此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7017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507765.8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抑随机性电源出力波动的方法,将频谱分析和低通滤波相结合,通过对随机性电源典型输出功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根据频谱分析结果,在频率波动范围内确定最佳的一阶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并考虑充放电损耗和连续运行,得到优化的并网目标功率、储能系统额定功率和储能系统额定容量。储能配置完成后,实际运行控制中,在典型频率波动范围内调节低通滤波参数,即得到满足平滑波动运行控制需求的储能实时充放电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11244A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11110370.6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自动化二次设备状态多维度综合评估方法,通过构建二次设备健康状态的多维度影响因素体系,揭示设备运行方式、健康历史、家族缺陷、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二次设备健康状态的作用机理,建立针对配电自动化二次设备的多维度评估指标和评估模型。采用配电自动化二次设备状态多维度综合评估模型对配电自动化二次设备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拟定检修措施。本发明方法能够对二次设备状态作出正确评价,并以此根据状态评价结果科学安排检修时间和检修项目,预测二次设备发展趋势及使用期限,为制定可信的维修计划提供了科学的模型支撑,对提高日常配网二次设备检修工作效率、降低检修错误率、减少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79247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28830.1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IPC: H05B3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7/02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路灯控制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主站、集中控制器和多个路灯控制器;集中控制器通过GPRS与主站系统连接通信,同时通过串口连接国网标准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并采用改造的1376.2?2013协议进行通信;各路灯控制器通过串口连接国网标准单相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并采用改造的DLT645?2007协议进行通信;国网标准单相电力载波通信模块通过电力线连接国网标准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本发明通过采用国网标准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并对现有通信协议进行了改造,能够适应不同厂家的电力载波模块;且在更换模块的同时无需大量修改代码,大大的减少了系统构建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78717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68286.2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多维度状态综合监测方法,借助于设备本身具有的自诊断功能,实现终端设备元件级、板件级和装置级多维度状态在线监测,包括配电终端关键硬件状态在线监测,配电自动化直流电源状态在线监测以及配电终端二次回路在线监测。该方法解决了定期检修造成的终端设备盲目检修和维修不足的问题,使得终端设备检修从过去的盲目定检向科学检修转变,提高了设备检修的针对性、合理性和运维检修效率,降低了运维检修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53275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26729.1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IPC: H02J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70/30 , H02J3/28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能效优化方法及系统,从日前和日内两个时间尺度进行调度控制,分别对这两个阶段进行建模、优化。将负荷分为不可控负荷、可平移负荷和可削减负荷,优化模型以调度周期内的储能成本、与上级电网交互成本及负荷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储能与多元负荷的特性,增强三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实现发电侧和负荷侧的良性互动,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