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1498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2409.9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10/04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多时间尺度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长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短时间尺度优化调度和协调机制,所述长时间尺度优化调度与所述短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相配合构成配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优化调度方法,所述协调机制对长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短时间尺度优化调度进行无缝衔接和整体优化。本发明配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具有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增强系统稳定性、提高经济性和灵活性以及综合考虑多目标优化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该方法在现代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482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72472.4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柔性负荷的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台区智能家电联网、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户用储能等新技术,统筹管理电动汽车、户用储能、智能物联家电等台区柔性负荷,通过分析负荷调节特性,建立负荷聚合模型;S2:随后制定台区侧柔性负荷协同优化调度策略;S3:考虑多台区参与电网调度场景,建立调控框架,提出多时间尺度下的调度策略;S4:挖掘台区柔性负荷资源调控能力,实现台区用电最优、平抑新能源波动、电网安全稳定经济性运行等目标。该考虑柔性负荷的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对典型柔性负荷调节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典型柔性负荷聚合模型,解决了影响因素的限制导致柔性负荷调节特性难以分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6813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409044.0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兰考县供电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线完整度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下方有转盘,转盘外圈上有外壳体;所述固定件内部贯穿有螺纹杆,螺纹杆一端有第一驱动电机,另一端固定在固定件内壁上;所述螺纹杆外圈上套接有套杆,套杆在固定件中心对外方向上有第一固定块。该检测装置运用第二驱动电机带动转杆旋转,转杆带动上方的转盘旋转,控制检测装置本体发生位置的更改,对电缆线多角度进行扫描观察。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套杆推动左侧的连接杆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右侧的连接杆逆时针反向旋转,带动第二固定块上方的安装板进行移动,更改检测装置本体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206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089108.3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兰考县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网并网点数据采集检测装置,涉及电网数据采集器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器,所述采集器的下表面安装有四个支腿,所述支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采集器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接线端,所述采集器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接线端,所述采集器的下表面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导向杆和用以方便移动采集器的滚珠,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采集器的下表面,所述导向杆的圆弧面滑动套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表面滑动套有两个滑管。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结构,达到在需要移动采集器的位置时,使磁铁能够与配电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磁铁直接吸在配电柜内壁的情况发生,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安装采集器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94411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193761.9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兰考县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物清除装置,包括底座、箱体、压力泵、过滤网、配电网线、收束轮、复位弹簧和清洁块,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开设有给水仓,所述箱体的中端开设有清洁仓,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储水仓,且储水仓的左侧底部贯穿安装有循环管道。该异物清除装置,设置有将给水仓和储水仓连接的循环管道,通过过滤网对使用过后的水资源进行过滤,同时过滤网通过滑槽能够进行拆除,便于使用者对滤网的清理,并且在倾斜板的帮助下,能够使得水资源更好的从循环管道进入,实现了对水资源的节省,降低了异物清除时的材料浪费,降低了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清理时的复杂性,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操作方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