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13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95005.9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H02J3/28 , H02J3/30 , H02J3/32 , H02J15/00 , H02J7/34 , H02J3/38 , B62D65/00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计及电动汽车的新型配电系统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法涉及储能系统配置,尤其是一种面向新型配电系统的涵盖电动汽车的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包括:步骤1,分析含多类型储能设备的配微网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多类型储能充放电模型;步骤2,从系统经济性和运行特性出发对系统进行联合运行优化配置,建立多类型储能系统的目标函数;步骤3,考虑新型配电系统对于经济性、能量需求等方面要求,制定不同类型储能特性、成本、外部条件等优化约束条件;步骤4,以满足含规模化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对多种储能装置能量需求、经济最优为目标,提出适用于新型配电系统的涵盖电动汽车的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案。本方法能有效满足混合储能优化配置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7752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1055188.5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镇江大照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键顺控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顺控主机以及一体化装置,一体化装置包括一键顺控测试模块、虚拟机总管平台以及至少一个设备虚拟机;顺控主机发送一键顺控命令;一键顺控测试模块接收一键顺控命令,对一键顺控命令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后顺控命令和遥控点信息,将解析后顺控命令和遥控点信息发送至所述虚拟机总管平台;虚拟机总管平台接收所述解析后顺控命令和所述遥控点信息,根据所述遥控点信息将所述解析后顺控命令发送至设备虚拟机;通过配置好的设备虚拟机对顺控主机发送的一键顺控命令进行测试得到判断结果,将判断结果发送给一键顺控测试模块,以使一键顺控测试模块对判断结果进行分析,得到顺控主机最终的测试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5449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14746.3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侧储能降低变压器损耗的储能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电网运行系统读取电网侧储能并网母线供电变压器和电网侧储能设备的固定参数;2.获取电网运行系统实时运行数据;3.根据变压器绕组类型,计算下一时刻变压器经济负荷率;4.计算变压器实际负荷率;5.根据下一时刻变压器经济负荷率和变压器实际负荷率,计算下一时刻储能设备输出功率;6.考虑储能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限制和储能设备SOC限制,修正储能设备输出功率。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提控制方法通过调节电网侧储能输出功率降低变压器损耗,有助于电力系统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
公开(公告)号:CN11095770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1247180.2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较线路两侧线电压向量差与备自投配合的断线保护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线路单相断线时电源端和负荷端变电站母线PT二次电压的故障特征,并比较线路两端母线线电压向量差,识别线路单相断线跳线路电源侧断路器或负荷侧断路器,简单易行。本发明采用通过线路光纤通道传递线路两侧电压信息,比较线路两侧线电压幅值差识别线路断线,跳线路电源侧断路器或负荷侧断路器,再由负荷端变电站备自投动作,启动跳开进线断路器、合上备用电源断路器,使失去电源的变压器恢复到备用电源上供电的继电保护的方案,能够有效防止了变压器缺相供电对电网和对负荷供电的影响,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880744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247150.1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较线路两侧线电压幅值差的线路断线保护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线路单相断线时电源端和负荷端变电站母线PT二次电压的故障特征,并比较线路两端母线线电压幅值差,识别线路单相断线,由负荷端变电站采用合解环操作转移负荷供电,简单易行。本发明采用通过线路光纤通道传递线路两侧电压信息,比较线路两侧线电压幅值差识别线路断线,由负荷端变电站采用合解环操作转移负荷供电,使失去电源的变压器恢复到备用电源上供电的继电保护的方案,能够有效防止了变压器缺相供电对电网和对负荷供电的影响,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854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0514736.X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的电网侧储能降低变压器损耗的储能控制方法,包括:读取电网侧储能并网母线供电变压器和电网侧储能设备固定参数;获取电网运行系统实时运行数据;计算变压器经济负荷率;通过LSTM模型训练得到变压器有功、无功功率LSTM模型,预测下一时刻变压器高压端有功、无功功率;变压器有功功率LSTM模型为:将t‑n+1至t时刻的变压器高压端有功功率作为LSTM模型的输入序列X1t,t+1时刻的变压器高压端有功功率作为模型的输出y1t;定时计算预测误差,对LSTM模型进行修正;计算下一时刻变压器负荷率;计算下一时刻的储能设备输出功率;修正储能设备输出功率。本发明使变压器负载率接近变压器经济负载率,降低变压器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957709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47180.2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较线路两侧线电压向量差与备自投配合的断线保护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线路单相断线时电源端和负荷端变电站母线PT二次电压的故障特征,并比较线路两端母线线电压向量差,识别线路单相断线跳线路电源侧断路器或负荷侧断路器,简单易行。本发明采用通过线路光纤通道传递线路两侧电压信息,比较线路两侧线电压幅值差识别线路断线,跳线路电源侧断路器或负荷侧断路器,再由负荷端变电站备自投动作,启动跳开进线断路器、合上备用电源断路器,使失去电源的变压器恢复到备用电源上供电的继电保护的方案,能够有效防止了变压器缺相供电对电网和对负荷供电的影响,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912093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47205.9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负荷侧母线线电压与备自投配合的断线继电保护方法应用于输配电网络,本发明充分利用线路单相断线时负荷端变电站母线PT二次线电压的故障特征,识别线路单相断线跳线路电源侧断路器或负荷侧断路器简单易行。本发明采用负荷端变电站判别电源线路单相断线,通过电源线路启动线路光纤差动保护的远方跳闸功能,远跳线路电源侧断路器或跳负荷侧断路器,再由负荷端变电站备自投动作,启动跳开进线断路器、合上备用电源断路器,使失去电源的变压器恢复到备用电源上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912092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47166.2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较线路两侧线电压的3~66kV线路断线保护方法,用于负荷端3~66kV变电站,本发明充分利用线路单相断线时电源端和负荷端变电站母线PT二次电压的故障特征,并比较线路两端母线线电压,识别线路单相断线,由负荷端变电站采用合解环操作转移供电,简单易行。本发明采用通过线路光纤通道传递线路两侧电压信息,比较线路两侧线电压识别线路断线,由负荷端变电站采用合解环操作转移供电,使失去电源的变压器恢复到备用电源上供电的继电保护的方案,能够有效防止变压器缺相供电对电网和对负荷供电的影响,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7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34201.X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反馈修正的微电网无功增量一致性控制方法涉及针对微电网的无功协调均分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骤1:针对混合微电网无功电压协调均分问题,考虑分布式电源间的信息交互作用,建立分布式无功增量一致性协同控制框架;步骤2:在一致性协同控制框架下,基于分布式一致性协同控制算法,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分布式二次控制;步骤3:考虑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加入实时反馈修正环节,对各分布式电源的输出量进行动态反馈。本发明通过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混合微电网仿真模型,并联合MATLAB系统对上述一致性反馈修正算法进行编程,实现混合微电网的分布式优化控制,进而对所提控制方法进行模拟与验证,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