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1638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188549.3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38 , H02J3/32 , H02M3/335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并网自启动冲击电流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一种抑制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并网自启动冲击电流的控制方法,包括:燃料电池的主电路由电网、并网逆变器、DC/DC变换器、燃料电池电堆串联连接,用于实现燃料电池并网发电功能;燃料电池的温控循环系统辅助供电回路由启动电源、DC/DC变换器、加热体与电泵并联连接构成,主要用于维持燃料电池反应温度以及控制电解液循环速度;其中,DC/DC变换器由交错并联BuckBoost电路与高频隔离全桥DC/DC电路串联构成,并网逆变器由三相全桥DC/AC电路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效抑制燃料电池自启动过程的电流冲击,可大幅减少实际电感使用需求,降低系统体积重量,提高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8680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392978.3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冰洁 , 王盛 , 胡晓燕 , 陈琛 , 葛毅 , 李泽森 , 陈浩 , 马亚辉 , 郭磊 , 王林钰 , 邹风华 , 陈爱康 , 江海燕 , 史文博 , 陈光 , 丁一帆 , 韩四维 , 周佳伟 , 翟俊义 , 刘澜 , 朱迪 , 赵杨阳 , 徐海华 , 陈杰军 , 陈倩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层LMDI的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及系统,该分析方法包括获取数据,构建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将获取的数据输入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计算历年总碳排放量及总碳排放增量,分析人口、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能耗强度以及碳排放系数对碳排放增量的影响,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政府碳减排规划的政策制定和目标实现提供支撑;其中,获取的数据包括待测地区历年人口数据、产业结构数据、各产业GDP数据、各产业对各类型能源的消耗数据以及各类型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该系统被配制实现上述分析方法。本发明能够快速衡量多种复杂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从而为政府政策规划制定和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41638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0188549.3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38 , H02J3/32 , H02M3/335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并网自启动冲击电流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一种抑制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并网自启动冲击电流的控制方法,包括:燃料电池的主电路由电网、并网逆变器、DC/DC变换器、燃料电池电堆串联连接,用于实现燃料电池并网发电功能;燃料电池的温控循环系统辅助供电回路由启动电源、DC/DC变换器、加热体与电泵并联连接构成,主要用于维持燃料电池反应温度以及控制电解液循环速度;其中,DC/DC变换器由交错并联BuckBoost电路与高频隔离全桥DC/DC电路串联构成,并网逆变器由三相全桥DC/AC电路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效抑制燃料电池自启动过程的电流冲击,可大幅减少实际电感使用需求,降低系统体积重量,提高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0101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48250.0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下垂控制的直流配电网源‑荷‑储自适应功率分配方法,目的是协调直流配电网中新能源最大功率约束、储能设备剩余容量约束及负荷可控范围约束与电压‑功率下垂控制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本发明以功率标幺的形式确定了下垂系数设定方法,为不同类别、容量及额定功率的设备提供了统一的下垂系数设定规则,并且确保了在此下垂系数设定方案下各设备可根据当前工况确定参与自适应功率分配的额度,与已有方案相比,提高了直流配电系统中源‑荷‑储间的功率分配的自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217115607U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21518979.8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路保护装置及直流配电系统,包括正向电流开关和反向电流开关;第一至第三晶闸管,第一晶闸管与正向电流开关并联,第二晶闸管与反向电流开关并联;第三晶闸管的正极与正向电流开关动作端连接;第一至第三缓冲电容,第一缓冲电容正极与第一晶闸管正极、正向电流开关常闭端连接,第二缓冲电容正极与第二晶闸管正极连接,第一至第三缓冲电容的负极相互连接;第一至第三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正向电流开关动作端,第二电阻的一端与反向电流开关的动作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三晶闸管负极连接,第一至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三缓冲电容正极连接。其开关切断及合闸过程不再需要关联其它辅助开关,控制逻辑简单,易于实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