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15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61615.X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电弧拉弧灭弧模拟装置,包括支撑结构、高压电极结构、转动结构和接地电极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呈周向均匀分布的六组高压电极结构,所述转动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上,三组接地电极结构以六组高压电极结构形成的周向中心为中心周向均匀设置在转动结构上,驱动转动结构带动接地电极结构围绕高压电极结构转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模拟装置通过六组高压电极结构以及能够转动的三组接地电极结构的配合设置,能够实现三路电弧同步或异步发生、单相或多相接地、控制极柱之间的角度、距离以及一组三相切换成另一组三相等多种应用场景的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09133.7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市湾沚区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弧理论数学描述及其Simulink建模方法,其中电弧电流的零休区使用改进的过渡函数ζ(i)来描述,电弧电流是过渡函数ζ(i)和正弦电流的乘积,电弧电压是畸变脉冲与理想周期方波的矢量叠加,周期方波使用正余弦波构成的傅里叶级数描述,理想周期方波转变成畸变周期方波通过一阶惯性环节来描述。基于提出的电弧电流和电弧电压的数学描述,搭建了Simulink仿真模型,得到了电弧电流与电弧电压波形。该方法实现了理论与Simulink仿真验证,易于理解电弧理论和编程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34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07392.9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市湾沚区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大学
IPC: G06F30/367 , G06N3/006 , G06F113/16 , G06F119/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接地介质自适应参数的高阻接地故障电弧建模方法,基于不同接地介质下的实测电弧数据,建立不同接地介质下的归一化标准模型。然后通过采集实际故障电路数据,确定故障接地介质的类别。最后,基于MATLAB‑PSCAD联合仿真计算,将已经确定的介质类型的归一化模型为目标,通过PSO参数寻优算法确定PSCAD中电弧模型的最优参数设定。本发明能够根据接地介质的不同自动修订电弧模型参数,从而更加精确的分析电弧的热功率,从而电气火灾的预防提供技术基础,保障人员的用电安全以及减少设备损坏等经济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6975571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56865.5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市湾沚区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生产和使用寿命的电动汽车动态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基于碳排放流理论计算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碳排放因子;基于电动汽车生产和使用寿命计算电动汽车各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对电动汽车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电动汽车的聚类结果;计算电动汽车每天的充电碳排放;每天更新一次碳排放因子和聚类结果,计算每天电动汽车的充电碳排放情况,将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求和,得到计及生产和使用寿命内电动汽车总碳排放情况。本发明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当中碳排放占比最大的问题,利用碳排放流理论计算不同时刻不同充电的碳排放因子变化情况,将电动汽车和充电站进行最优匹配,实现充电过程中碳排放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33016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29079.0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电网事故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平台,该平台包括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子平台、城市电网地理信息子平台、预防预警子平台、应急处置子平台以及信息发布子平台。预防预警子平台包括变电站火灾风险评估模块、变电站内涝风险评估模块、电力电缆通道耦合风险评估模块,其中变电站火灾风险评估模块确定各风险因素指标权重,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动态评估变电站火灾风险;变电站内涝风险评估模块,以城市预测及实时降雨数据为输入,综合变电站区域内外排水能力,计算变电站内外部可能积水深度;电力电缆通道耦合风险评估模块综合电力电缆通道运行年限、电缆故障率以及与相邻燃气管道距离等因素,计算其耦合风险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7562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69148.X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路电弧发生装置的控制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模块、圆周运动驱动模块、电弧拉弧模块、电弧采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包含上位机、计算旋转角度模块和云端服务器,上位机通过计算旋转角度模块连接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控制圆周运动驱动模块和电弧拉弧模块,电弧采集模块将采集的信息传至云端服务器,圆周运动驱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无线充电模块、副蓄电池、第四电机控制器,第四电机控制器驱动第四单相永磁直流有刷电机运转,从而驱动齿轮减速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路电弧发生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齿轮减速器采用蓄电池供电和有线供电的双模供电模式,无需单相交流电和开关电源,适应野外作业、有线供电受限的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2201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76428.0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用磷酸盐无机膨胀阻燃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涂料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磷酸盐30‑50份、改性玻璃粉10‑20份、无机阻燃剂5‑20份、填料3‑20份、固化剂5‑10份、助剂3‑10份;所述改性玻璃粉为500℃熔点的玻璃粉、700℃熔点的玻璃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与350℃熔点的玻璃粉混合后经硅烷偶联剂改性而成。本发明制备的磷酸盐无机膨胀阻燃涂料,1200℃灼烧时,可生成膨胀阻燃炭层,能够对基体材料起到良好的防火作用,1200℃耐温时间达60min以上,且其可实现常温固化,并且涂料配方中无铬元素,提高了磷酸盐膨胀阻燃涂料的环保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23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0502280.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同荷电状态锂电池热失控危险性定量评估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在恒流放电模式下放电至不同荷电状态,构造指标集;实验获取锂电池热滥用致燃差压、火焰特征直径、热释放速率、氧气浓度、排烟管道燃烧产物温度、有毒及窒息气体浓度。基于热释放速率评估公式及有毒气体或窒息气体评价模型,评估锂电池热失控致燃的热危险性指数无量纲火焰热释放速率、有毒气体危险性指数或窒息气体危险性指数,建立评价集。采用熵值法确定各危险性指数权重系数,构造一电池危险度定量评估公式,获得不同荷电状态下的电池危险度。本发明解决了缺乏定量评估及危险性评估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6291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91184.1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85 , G01N3/20 , G01N13/00 , G01N23/046 , G01R31/389 , G01R3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锂电池内短路特征参数测试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通过三点弯曲诱导待测锂电池内部短路,进行三点弯曲实验;通过CT扫描,获取机械滥用下的待测锂电池的内部结构变化;通过测试待测锂电池的电化学特性,包括离子扩散系数、直流电阻、交流内阻、短路电流,提取与内部短路相关的特征参数;在不同的弯折角度下,研究待测锂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下的产热变化、热失控行为、温度电压变化及临界热失控角度。本发明解决了在锂电池机械滥用情况下,存在的内短路特征提取准确性及效率较低,降低电池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127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88502.X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节点组件及监测系统,包括安装体、操纵杆、电磁驱动件;所述安装体内部形成贯穿的腔体,所述操纵杆一端形成与腔体滑动密封配合的密封部,另一端伸出腔体形成与所述电磁驱动件配合的操纵部;所述电磁驱动件与所述操纵部配合实现密封部于内腔处的伸缩运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内腔壁形成密封采样腔,所述采样腔开有传感器接口;所述密封部开有与采样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发明通过采样流路,能够将水体内部的水流引入至采样腔,根据管体内部与外部水温的差异特性,放大泄露时的水温变化,提升泄露检测的灵敏度。本发明整体为长轴件,便于组装拆卸,符合管道装配原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