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混合动力重卡新型小波神经网络实时速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6202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76526.1

    申请日:2024-0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速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重卡新型小波神经网络实时速度预测方法及系统。对历史驾驶速度信息进行预处理,构建新型小波神经网络车速预测训练数据集;离线分类训练各驾驶状态下的小波神经网络,并通过优化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多维小波神经网络速度预测模型;实时模式识别结果并动态匹配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得到多步速度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复杂驾驶状态下的车速高精度预估,推断出系统负载功率需求变化情况,对后续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根据优化目标进行多动力源功率预分配,降低运行能耗、延长工作寿命,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奠定了基础。

    一种基于介质基超构材料的F-P腔天线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28523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542444.8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介质基超构材料的F‑P腔天线及电子设备,解决传统腔天线体积大、工作频率难以调节的问题。一种基于介质基超构材料的F‑P腔天线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基板和下基板构成一个腔体,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调;上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近零折射结构覆层,下表面设置有介质基相位调控反射层;其中,介质基相位调控反射层包括周期性排列的介质基相位调控反射单元;下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馈源天线和金属基相位调控反射层,下表面设置有金属地板结构;馈源天线位于中部,金属基相位调控反射层位于馈源天线的外侧;金属基相位调控反射层包括周期性排列的金属贴片。

    一种基于介质基超构材料的F-P腔天线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2852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542444.8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介质基超构材料的F‑P腔天线及电子设备,解决传统腔天线体积大、工作频率难以调节的问题。一种基于介质基超构材料的F‑P腔天线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基板和下基板构成一个腔体,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调;上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近零折射结构覆层,下表面设置有介质基相位调控反射层;其中,介质基相位调控反射层包括周期性排列的介质基相位调控反射单元;下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馈源天线和金属基相位调控反射层,下表面设置有金属地板结构;馈源天线位于中部,金属基相位调控反射层位于馈源天线的外侧;金属基相位调控反射层包括周期性排列的金属贴片。

    基于相关性的容器整合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6212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76993.4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关性的容器整合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各个容器的数据依赖关系,将各个容器划分为多个容器对;通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来判断容器对是否需要整合;将各个容器划分为m个初始映射分组,将m个初始映射分组与m个服务器形成一一对应的初始映射关系;确定在初始映射关系下的各个服务器中是否存在超负荷服务器;若是则将超负荷服务器映射的容器分组中的部分容器转移映射到未超负荷服务器上,得到调整后映射关系;将容器集群中各个容器迁移到具有映射关系的服务器上,在迁移完成后在同一个服务器上的各个容器之间采用进程间通信方式。本发明可以优化集群资源利用率,降低容器间通信开销,降低用户请求响应时间。

    一种海上用的半导体综合散热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3747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1292070.5

    申请日:2021-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用的半导体综合散热系统,将半导体制冷片贴在目标设备上,另一侧贴着散热冷头,半导体通电后两极产生温差,从而将热量传导到散热冷头中,散热冷头通过水管经一体式水泵与冷排相连,使散热冷头中的热量通过冷却液经一体式水泵进入散热冷排中。冷却液流经散热冷排上的散热片时,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再由散热风扇将热空气吹走。冷却液在散热冷排中释放热量后,进入散热冷头中继续带走冷头中的热量,如此不断循环,持续为目标设备降温。本发明综合使用半导体散热、液体散热、气体散热等方式,具有制冷效果好、可靠性高、环境污染小、耐腐蚀性强、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以适应各种海上复杂工作环境。

    一种可变倍频比的宽带注入锁定倍频器

    公开(公告)号:CN11823284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42048.6

    申请日:2024-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倍频比的宽带注入锁定倍频器,包括第一极性可配置谐波发生器、第二极性可配置谐波发生器、第一注入器、第二注入器和注入锁定振荡器。极性可配置谐波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阶数的谐波信号,注入锁定振荡器用于锁定极性可配置谐波发生器产生的谐波,极性可配置谐波发生器与注入锁定振荡器通过注入器相连。基波信号输入极性可配置谐波发生器产生谐波分量,通过控制极性可配置谐波发生器中变压器的耦合极性实现奇次或偶次谐波的放大,然后经注入器注入到注入锁定振荡器,实现倍频比可变。相比于传统倍频器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可变倍频比,且两种倍频模式的频带相互交叠,等效提高了注入锁定倍频器的带宽。

    一种低相位噪声和强鲁棒性的多核振荡器

    公开(公告)号:CN118157592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76549.9

    申请日:2024-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相位噪声和强鲁棒性的多核振荡器,多核振荡器包括n个互相连接的逆F类振荡器核,每个逆F类振荡器核均包括一个NMOS晶体管、两个第一电感、两个第二电感、一个PMOS晶体管,每个逆F类振荡器核通过其PMOS晶体管上漏极连接的第一电感与相邻逆F类振荡器核NMOS晶体管上漏极连接的第一电感耦合,与相邻逆F类振荡器核NMOS晶体管上栅极相连的第二电感耦合,且通过其NMOS晶体管上漏极连接的第一电感与相邻逆F类振荡器核PMOS晶体管上栅极连接的第二电感耦合,每个逆F类振荡器核通过其PMOS晶体管上栅极相连的第二电感与非相邻逆F类振荡器核NMOS晶体管上栅极相连的第二电感直接连接,实现多路径同步拓扑并增强共模阻抗,提高了鲁棒性,减小了相位噪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