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0844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9709.9
申请日:2024-10-31
IPC: B60L53/60 , H02J3/06 , H02J3/00 , B60L53/64 , B60L53/62 , B60L53/63 , G06Q10/04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演化博弈的社区电动汽车充电站目标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代理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基于所述信息传递机制,获得代理商运营模式,并制定次日各时段电价;根据所述次日各时段电价以及用户充电需求反馈,建立代理商与用户需求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对所述演化博弈模型进行目标优化,获得最优社区电动汽车充电电价;根据所述最优社区电动汽车充电电价,动态调整充电桩数量与分布、充电速度和/或电网负荷。本发明通过建立代理商和用户之间的演化博弈,以此获得全局最优的定价与购电策略,进而优化充电桩数量与分布、提升充电速度、平衡与稳定电网负荷,提高了充电站利益和用户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198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9713.5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势博弈的充电调度方法,包括:提供一电动汽车的充电关系网络,并基于该网络建立充电站运营商的市场竞争框架;基于充电站运营商的市场竞争框架,构建电网、充电站运营商和电动汽车用户之间的博弈模型,获得充电站运营商的最优定价,动态调整充电桩数量与分布和/或电网负荷,对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进行调度。同时提供了一种相应的系统、终端和介质。本发明可以提高了充电站总收益,而且可以减少用户的平均等待时间,在提高充电站运营商利益的同时,还能够对充电站进行充分利用,在充电站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改善充电站区域拥挤情况,优化充电站的充电桩数量与分布以及电网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5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14296.3
申请日:2024-11-27
IPC: H02J3/48 , G06F17/10 , G06F17/11 , G06N3/0499 , H02J3/50 , H02J3/38 , H02J3/24 , H02J3/1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网故障恢复的数据丢包问题一致性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微网系统的分层控制架构,建立虚拟领导者‑跟随一致性控制模型;计算通信丢包对所述一致性控制模型的控制结果所造成的偏差,并选取该偏差量作为第一触发条件,同时设置一致性控制超调量作为第二触发条件;若微电网系统稳态误差小于第一触发条件且一致性控制超调量小于第二触发条件,则采用各DER由下垂控制输出的实时数据来完成一致性控制;否则,采用预测补偿环节中输出的控制数据来完成一致性控制。本发明有效提高系统对动态变化的响应能力,优化了系统的性能,确保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3438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14290.6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层控制的微网故障恢复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微网系统的分层控制架构,建立虚拟领导者‑跟随一致性控制模型;基于所述虚拟领导者‑跟随一致性控制模型,确定各层级的控制模式;其中:在一次控制环节中,采用下垂控制对微电网的频率和电压控制;在二次控制环节中,采用电压二次控制调节微电网的电压至给定参考值,采用角频率二次控制调节微电网的频率至给定参考值;利用设定的事件触发机制,启动二次控制环节,调节微电网输出电压和频率保持恒定,对微电网故障进行恢复。本发明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优化了控制策略,还提高了系统对动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实现了高效的网络与物理层协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787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14289.3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网故障恢复的外界扰动问题一致性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包括:基于微网系统的分层控制架构,建立虚拟领导者‑跟随一致性控制模型;计算外界扰动对所述一致性控制模型的控制结果所造成的偏差,并选取该偏差量作为触发条件;提供一滑模虚拟领导‑跟随一致性控制器,若微电网系统稳态误差小于所述触发条件,则采用各DER由下垂控制输出的实时数据来完成一致性控制;否则,先采用所述滑模虚拟领导‑跟随一致性控制机制对外界扰动进行抑制,然后再采用各DER由下垂控制输出的实时数据来完成一致性控制。本发明能够有效应对系统中的外部扰动,能够在存在不确定性和扰动的情况下,实现对系统状态的精确跟踪,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