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43023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810316700.X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1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煤栈桥,属于钢结构与混凝土技术领域。该输煤栈桥包括:桁架和支撑在桁架下方的多个支架;桁架包括子桁架,子桁架的两端设置有支腿;支架包括:第一梁、第二梁、以及两个支架柱;第一梁和第二梁上下设置,且分别与两个支架柱固定连接;两个子桁架相邻的两个支腿分别固定在同一个支架中两个支架柱的顶端。通过将支腿直接放置在支架柱的顶端,使得支腿的载荷将直接传递给支架柱,不再需要通过第一梁传递载荷。此时,支架柱仅受到压应力,其与第一梁的连接节点处不再承受弯矩。进而降低了支架柱的力学强度要求,进而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实现更低的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7939133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710994448.3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力发电厂煤仓间的剪切型偏心支撑结构,包括:对立设置的第一框架柱和第二框架柱,固定连接第一框架柱和第二框架柱的第一支撑梁,吊车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位于第一支撑梁下方的第二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框架柱上,并且第二支撑梁的长度小于第一支撑梁,固定连接第一框架柱和第二支撑梁的第一支撑,以及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梁和第一支撑梁的第二支撑,其中,第一支撑梁中的与第二框架柱和第二支撑固定连接的部分为耗能梁段,吊车用第一轨道设置在第二支撑梁上,吊车用第二轨道设置在耗能梁段上。该剪切型偏心支撑结构可保护除耗能梁段的其他结构不受损害,确保火力发电厂煤仓间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362325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329838.0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甩击装置,属于核电厂高能管道防甩击领域。所述防甩击装置包括外承力板和内承力板,所述内承力板中心处设置有高能管道贯穿的孔洞,所述外承力板设置在所述内承力板外侧,所述外承力板和所述内承力板共同设置在墙体中。本发明相比较现有U型箍防甩击装置,本发明零部件少,使得本发明安装方便,能够达到使高能管道安装紧凑的效果,并且满足管道断裂事故下,有效限制管道位移和对周边结构的损害,使事故处于可控状态,此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用钢量少,使得本发明的自重小、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能够安装在墙体中,因此能够满足AP1000高能管道紧凑布置的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75595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316548.5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向耗能梁偏心支撑,涉及钢框架支撑结构技术领域。该偏心支撑包括:非耗能梁、两个耗能梁、支撑梁、以及框架柱;两个耗能梁间隔预设距离并列设置,且垂直于非耗能梁的长度方向,耗能梁的上端面连接非耗能梁的底面;支撑梁位于两个耗能梁的外部,支撑梁的上端分别连接两个耗能梁的下端部;框架柱连接非耗能梁,以及支撑梁未连接耗能梁的端部。本发明提供的竖向耗能梁偏心支撑,通过设置两个间隔预设距离的耗能梁,增加了整体偏心支撑的结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应用期望来调整两个耗能梁的间距,进而优化支撑梁的布局,以避免支撑梁影响到其他作业的顺利进行。由于设置了两个耗能梁,也可提高偏心支撑的耗能能力,增强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222252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68963.4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梁柱铰接节点,属于钢结构领域。所述梁柱铰接节点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固定在钢柱上,由于第二角板和第二板体设置在靠近钢梁的第一翼缘或第二翼缘的腹板的两侧,第二角板与第二板体夹持钢梁的腹板,使得钢梁不能实现绕着以与第一翼缘、第二翼缘以及腹板平行的方向为轴线进行转动;由于第二固定组件的夹持固定,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均大于第一螺栓的螺杆的杆径,使得钢梁在受到外力时,可以以第二固定组件为支撑点,实现钢梁绕着与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平行、与腹板垂直的方向为轴线进行转动,结构更符合理想状态下的铰接节点的结构,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消除了结构上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03362325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329838.0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甩击装置,属于核电厂高能管道防甩击领域。所述防甩击装置包括外承力板和内承力板,所述内承力板中心处设置有高能管道贯穿的孔洞,所述外承力板设置在所述内承力板外侧,所述外承力板和所述内承力板共同设置在墙体中。本发明相比较现有U型箍防甩击装置,本发明零部件少,使得本发明安装方便,能够达到使高能管道安装紧凑的效果,并且满足管道断裂事故下,有效限制管道位移和对周边结构的损害,使事故处于可控状态,此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用钢量少,使得本发明的自重小、成本低,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能够安装在墙体中,因此能够满足AP1000高能管道紧凑布置的设计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12812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110441622.8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3/06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海上风电场集电电缆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通过确定回路链接方案的优化目标,以升压站为极点,计算每台风力机的极坐标角度,建立一个数组集合M,其中,数组Mi为第i个风力机分配方案中每个回路设定的风力机机位数量,i为正整数,若数组集合M中的数组个数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优化目标,采用遍历算法对每个数组中各个回路的风力机链接路径进行优化,若数组集合M中的数组个数不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每个数组中各个回路的风力机链接路径进行优化,以确定海上风电场集电电缆的推荐链接路径。由此,实现了根据风力机分配方案的数量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确定海上风电场集电电缆的推荐链接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571744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501220.3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隔叠合式的偏心支撑耗能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工字形截面的第一耗能梁段和第二耗能梁段,所述第一耗能梁段和所述第二耗能梁段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耗能梁段和所述第二耗能梁段分别在第二方向为镜像结构且两者的镜像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耗能梁段包括:第一耗能梁腹板,所述第一耗能梁腹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耗能梁翼缘,所述第一耗能梁翼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耗能梁腹板的一端相连;第二耗能梁翼缘,所述第二耗能梁翼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耗能梁腹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耗能梁段包括:第二耗能梁腹板,所述第二耗能梁腹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9184308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1029471.X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H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倒塌方向的支撑结构及支撑系统,属于钢框架‑支撑结构领域。该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框架柱;连接在两个所述框架柱顶端的框架梁段;一端连接左侧的所述框架柱的底端、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框架梁段上的第一支撑,以及一端连接右侧的所述框架柱的底端、另一端通过竖向梁段连接在所述框架梁段上的第二支撑,其中,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交叉。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对危险建(构)筑物的毗邻建(构)筑物进行改进,可使其朝向危险建(构)筑物方向拥有的侧向承载能力和耗散地震能量能力比背离方向更强,保证地震时毗邻建(构)筑物不向危险建(构)筑物倒塌,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毗邻建(构)筑物倒塌所引发的次生灾害。
-
公开(公告)号:CN108222252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711468963.4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梁柱铰接节点,属于钢结构领域。所述梁柱铰接节点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固定在钢柱上,由于第二角板和第二板体设置在靠近钢梁的第一翼缘或第二翼缘的腹板的两侧,第二角板与第二板体夹持钢梁的腹板,使得钢梁不能实现绕着以与第一翼缘、第二翼缘以及腹板平行的方向为轴线进行转动;由于第二固定组件的夹持固定,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孔径均大于第一螺栓的螺杆的杆径,使得钢梁在受到外力时,可以以第二固定组件为支撑点,实现钢梁绕着与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平行、与腹板垂直的方向为轴线进行转动,结构更符合理想状态下的铰接节点的结构,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消除了结构上的安全隐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