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76220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74839.3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维度的电力通信接入网业务建模和需求分析方法,步骤如下:(1)建立信息维度的单业务信源模型;(2)根据不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需求建立通信维度的单业务传输模型;以单业务分析为基础,同时基于信息通信网络交互特性建立通信维度的多业务网络模型;(3)根据不同通信终端、通信媒质所处的通信环境,结合建设成本环境建立环境维度的业务环境模型;(4)根据信息、通信、环境三个维度的业务模型分析电力通信接入网通信需求。本发明的方法用于网络规划设计之初,基于多个维度、多种业务、多种需求,能全面、科学、有效的实现各类通信业务的分析,为电力通信接入网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大大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4463437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410673883.2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目标决策的电力通信接入网设计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库和评价方法库;(2)通过索引查询,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利用步骤(2)确定的评价方法,对单目标进行评价;(4)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根据单目标评价结果进行多目标决策,并根据用户需求加权和不同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用于评价设计方案的优劣并给出改进措施。本发明能够全面评价电力通信接入网的经济性、技术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四类指标,实现对设计方案的有效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网络规划和设计水平,更好支撑配用电网智能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4468255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410264363.6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道检测及管理信息传递的冗余数据交互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数据插入位分析模块:用于确定冗余数据的插入位置;冗余数据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待插入数据;数据插入模块:由数据插入位分析模块确定冗余数据的插入位置,冗余数据生成模块生成待插入数据后,通过数据插入模块完成冗余数据的注入;SDH转码模块:在二进制电信号在送到SDH之前,将插入了冗余数据的码流转换成HDB3码;SDH码恢复模块;冗余数据检索与提取模块;冗余数据分析模块:对对侧发送过来的管理数据,在接收端进行分析过滤。本发明能够实现用户业务数据设备脱离SDH网管对通道质量进行监控,并完成重要信息的交互。
-
公开(公告)号:CN104376220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410674839.3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维度的电力通信接入网业务建模和需求分析方法,步骤如下:(1)建立信息维度的单业务信源模型;(2)根据不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需求建立通信维度的单业务传输模型;以单业务分析为基础,同时基于信息通信网络交互特性建立通信维度的多业务网络模型;(3)根据不同通信终端、通信媒质所处的通信环境,结合建设成本环境建立环境维度的业务环境模型;(4)根据信息、通信、环境三个维度的业务模型分析电力通信接入网通信需求。本发明的方法用于网络规划设计之初,基于多个维度、多种业务、多种需求,能全面、科学、有效的实现各类通信业务的分析,为电力通信接入网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大大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5158774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27248.0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S19/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9/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导航授时型接收机反欺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授时型接收机开机初始定位后跟踪上新卫星信号;步骤二,对新卫星更新历书的真实性进行判别;步骤三,对新卫星更新星历真实性进行判别;步骤四,对新卫星测出新伪距真实性进行判别。本发明在欺骗干扰环境中使用时,在信息层利用先验信息进行反欺骗,提高了欺骗干扰的检测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68255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264363.6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道检测及管理信息传递的冗余数据交互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数据插入位分析模块:用于确定冗余数据的插入位置;冗余数据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待插入数据;数据插入模块:由数据插入位分析模块确定冗余数据的插入位置,冗余数据生成模块生成待插入数据后,通过数据插入模块完成冗余数据的注入;SDH转码模块:在二进制电信号在送到SDH之前,将插入了冗余数据的码流转换成HDB3码;SDH码恢复模块;冗余数据检索与提取模块;冗余数据分析模块:对对侧发送过来的管理数据,在接收端进行分析过滤。本发明能够实现用户业务数据设备脱离SDH网管对通道质量进行监控,并完成重要信息的交互。
-
公开(公告)号:CN10446343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73883.2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82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目标决策的电力通信接入网设计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库和评价方法库;(2)通过索引查询,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利用步骤(2)确定的评价方法,对单目标进行评价;(4)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根据单目标评价结果进行多目标决策,并根据用户需求加权和不同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用于评价设计方案的优劣并给出改进措施。本发明能够全面评价电力通信接入网的经济性、技术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四类指标,实现对设计方案的有效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网络规划和设计水平,更好支撑配用电网智能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4125518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81276.9
申请日:2014-08-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Q11/00 , H04L12/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无源光网络实现变电站内数据报文传输的方法。利用无源光网络的时分复用多址接入特性,为不同类型报文分配独享的传输通道,实现了通信资源的预分配和各类业务传输的有效隔离,避免了由于通信资源竞争引起的业务间相互影响,使高优先级业务在系统满载或过载情况下的实时性得到保证,更好地满足了业务服务质量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923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73531.7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性能IPSec VPN工作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目标数据,并对目标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对第一预处理的结果进行第二预处理,第二预处理包括第一处理策略以及第二处理策略;将第二预处理结果匹配预设通道进行传输,完成数据交互。本申请有效地降低了处理器的负荷,核心的密钥协商和密钥管理以及ACL等策略管理依旧在处理器侧,便于用户管理,彻底实现了控制面和业务面的解耦,处理器不直接与内外网对接,内外网需要与本系统的处理器交互的包在FPGA单元内以白名单形式过滤,防止非法数据进入处理器,保证了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且同时可以支持不同数据包采用不同的加解密算法进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8881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73530.2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目标检测预训练模型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对第一目标数据集进行第一预处理,获取第二目标数据集;获取针对第二目标数据集的第一视图、第二视图以及第三视图;预设第一检测模型,根据第二目标数据集的第一视图、第二视图以及第三视图对第一检测模型进行训练;根据训练完成的第一检测模型完成模型优化。有效突破了现有技术在密集型小目标检测领域的迁移性能限制,为相关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