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7663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335460.3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应堆容器,所述反应堆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外接腔室和限制块,所述容器本体内部用于充满液态介质,所述外接腔室设在所述容器本体上,并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连通,以使所述液态介质的液面位于所述外接腔室的内部,所述限制块位于所述外接腔室内,且所述限制块的外周面与所述外接腔室的内周面相抵,所述限制块用于浮设在所述液态介质的液面上,并随所述液态介质的液面高度变化移动。本发明的反应堆容器在容器本体上设置外接腔室,以使液态介质充满容器本体,并使液态介质的液面位于外接腔室内,从而避免液态介质的液面在容器本体内晃荡,外接腔室内设有浮设在液态介质的液面上的限制块,通过限制块能够限制液态介质的液面产生晃荡。
-
公开(公告)号:CN118116623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37665.8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21C7/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管堆的非能动反应性控制结构,包括热管,设置在反应堆热管中央位置处的安全停堆腔,所述安全停堆腔包括沿与反应堆内热管方向平行一体设置的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安全停堆腔对应上腔体与下腔体交界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周围热管弯曲设置且穿过所述限位器设置,所述上腔体内设置有液态金属锂层,所述下腔体设置有用于使下落液态锂沿安全停堆腔内壁下落的分流隔离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安全停堆腔,使安全停堆腔附近的热管穿出对心后以一定弯曲度穿过限位器,在反应堆其他停堆措施失效时,热管传输热量使限位器失效后,限位器上方的液态金属锂沿腔壁进入堆芯中部,形成筒状液态金属锂层,从而迅速抑制堆芯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7948813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297394.2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外壳、中心管、换热管束和若干支撑杆,外壳内限定出换热腔和位于换热腔上方的蒸汽腔,中心管沿竖直方向设在外壳中,换热管束设在换热腔中并环绕中心管设置,支撑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卡槽,卡槽与换热管的螺旋部分一一对应地卡合,避免由于液体的流动导致换热管的窜动或者振动,从而避免换热管由于振动发生位移而改变换热腔内换热管束的本身结构,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造成无法预判的影响,还避免换热管与外壳之间发生碰撞导致损坏,增强了换热器结构的结构可靠性和结构稳定性,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786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158644.4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联合组件布置与可燃毒物配置的换料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联合组件布置与可燃毒物配置对含可燃毒物堆芯的组件相关信息进行建模,得到组件分布,组件分布包括:多个组件;根据组件分布,确定特征量;以及根据特征量对至少部分组件进行互换调整,得到互换调整后组件,并对互换调整后组件中的新组件进行可燃毒物配置调整,以进行换料。通过本公开,能够基于特征量实现组件布置与可燃毒物配置的同步优化,克服了组件布置与可燃毒物解耦优化和半解耦优化的局限性,减少优化过程中的计算量,实现一个全局性的换料优化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11662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237665.8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21C7/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管堆的非能动反应性控制结构,包括热管,设置在反应堆热管中央位置处的安全停堆腔,所述安全停堆腔包括沿与反应堆内热管方向平行一体设置的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安全停堆腔对应上腔体与下腔体交界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周围热管弯曲设置且穿过所述限位器设置,所述上腔体内设置有液态金属锂层,所述下腔体设置有用于使下落液态锂沿安全停堆腔内壁下落的分流隔离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安全停堆腔,使安全停堆腔附近的热管穿出对心后以一定弯曲度穿过限位器,在反应堆其他停堆措施失效时,热管传输热量使限位器失效后,限位器上方的液态金属锂沿腔壁进入堆芯中部,形成筒状液态金属锂层,从而迅速抑制堆芯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116635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294353.0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热工特性试验验证系统和试验方法,包括试验容器,储料容器,热管,热电转化模块,加热元件和气源,试验容器用于容置液态的导热介质,储料容器与试验容器相连并用于存储经由试验容器排出的导热介质;热管设于试验容器,热管包括内管段和外管段,内管段位于试验容器内,外管段位于试验容器外侧;热电转化模块设于外管段,加热元件设于试验容器,至少部分加热元件伸入试验容器内,气源与试验容器和储料容器均相连。本发明的验证系统能够避免固态基底热应力较大的情况,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也能够实现对核反应堆多种不同工况下的试验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819766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35460.3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应堆容器,所述反应堆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外接腔室和限制块,所述容器本体内部用于充满液态介质,所述外接腔室设在所述容器本体上,并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连通,以使所述液态介质的液面位于所述外接腔室的内部,所述限制块位于所述外接腔室内,且所述限制块的外周面与所述外接腔室的内周面相抵,所述限制块用于浮设在所述液态介质的液面上,并随所述液态介质的液面高度变化移动。本发明的反应堆容器在容器本体上设置外接腔室,以使液态介质充满容器本体,并使液态介质的液面位于外接腔室内,从而避免液态介质的液面在容器本体内晃荡,外接腔室内设有浮设在液态介质的液面上的限制块,通过限制块能够限制液态介质的液面产生晃荡。
-
公开(公告)号:CN11755847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0944218.7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冷快堆系统,铅冷快堆系统包括堆芯、反应堆容器、隔板组件、主泵和蒸汽发生器,堆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循环冷却剂的冷却剂吊篮出口和堆芯入口,反应堆容器包括容器筒体,堆芯设于容器筒体且限定出环形腔,隔板组件将环形腔分成多个腔室,多个腔室包括上部腔室、中部腔室和底部腔室,主泵和蒸汽发生器沿环形腔周向间隔布置,蒸汽发生器具有一回路冷却剂进口和一回路冷却剂出口,主泵具有主泵入口和主泵出口,冷却剂吊篮出口和一回路冷却剂进口位于上部腔室内,一回路冷却剂出口和主泵入口位于中部腔室内,主泵出口和堆芯入口位于底部腔室内。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铅冷快堆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冷却效果较好,可靠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978590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431355.0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非能动热管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热管、堆芯、绝热层和套管,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依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蒸发段位于堆芯中,热管内具有用于传递热量的工质,绝热层包覆冷凝段,绝热层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套管套设绝热层,套管与绝热层之间填充有吸热材料,吸热材料的沸点大于工质热管内工质的沸点,套管内吸热材料用于吸收因紧急停堆情况下堆芯产生的衰变热,以使热管的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非能动热管堆余热排出系统能够在紧急事故工况下,及时将热管的热量传导至套管内的吸热材料,使热管温度维持在安全稳定范围内,避免发生事故,提高了堆芯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4823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058083.6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21D3/06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核电厂小破口事故的关键现象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CSNI验证矩阵添加热工现象以及添加结构及核物理相关现象,进行二次检查根据具体反应堆设计及事故响应确认相关现象是否发生以及是否完备,确定应对小破口事故的所有部件列表的每个部件与已检查完的现象列表的现象相关,给出重要程度基础排序,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对排序进行提升改进,进行不确定性抽样计算,得到不确定性抽样计算分析的结果,进行现象识别排序的比对,如果不一致对现象识别排序进行二次提升改进后再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及比对直到一致。本发明基于CSNI验证矩阵及不确定性分析与关键现象识别排序之间的反复迭代,减少对于专家判断的依赖形成可靠完备的流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