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7955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710581754.4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V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地震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将海底地震探测装置埋藏在海底沉积物中,可以保证设备与海底有效耦合,地震信号不会因耦合不良导致畸变;有效减少了海流冲涮引起的设备噪声,地震信号信噪比更高;而且有效应对渔业活动导致的设备丢失风险;设置有释放机构和气动弹出机构,能够实现海底地震探测装置的自动回收,省时省力;还设置有机械弹出机构,能够进一步促使地震探测仪快速脱离第一壳体,上浮到水面,实现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699043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710352722.7
申请日:2017-05-18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浙江大学 , 西安虹陆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1V1/1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近海底水合物探测系统,所述探测系统包括船载部分和深拖部分;所述船载部分包括:综合监控主机,监控主机发出触发采集脉冲信号,并传输至深拖部分;以及接收深拖部分采集的近海底信息,并根据近海底信息确定所述近海底情况;深拖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根据触发采集脉冲信号,采集当前位置处的近海底信息;电火花震源,根据触发采集脉冲信号产生电火花震动信号;多通道数据采集电子舱,分别与综合监控主机、数据采集单元及电火花震源连接,将触发采集脉冲信号传输至电火花震源及数据采集单元;以及将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近海底信息传输至综合监控主机,从而可降低菲涅耳半径,提高探测的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4940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710500438.X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西安虹陆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1C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潜标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电池仓、主控处理器、GPS接收机、千兆以太网接口模块和多个数据采集板;GPS接收机与主控处理器连接,主控处理器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模块与上位机连接;数据采集板包括水听传感器、前端驱动电路、AD转换电路、时钟模块、DA转换电路、FPGA、ARM处理器和存储模块,水听传感器通过前端驱动电路与AD转换电路连接,AD转换电路与FPGA连接,FPGA与ARM处理器相接,存储模块与ARM处理器连接,DA转换电路与FPGA和时钟模块连接,时钟模块与FPGA连接,ARM处理器与主控处理器相接。本发明提高了潜标数据采集系统的采集性能,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同步采集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03140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43338.4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V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008 , G01V220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地震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周期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装置及方法。其中的装置中的浮球通过第一缆绳和声学释放器的顶部连接,地震仪通过第二缆绳连接在第一缆绳的中部,第三缆绳的一端可操作性地与声学释放器的底部连接,第三缆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块连接件。本发明中,由于其中的地震仪是和浮球等辅助装置相分离的,可以使地震仪直接与海底接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耦合效果较好的天然地震资料,且体积不再受到原有工作方式中球舱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电池数量,达到长周期布放的要求,且配重块在回收时从装置中分离,通过浮球提供的上升浮力,以达到装置回收的目的,回收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03753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445422.X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V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水下移动平台的水声阵列装置,所述水声阵列装置与所述水下移动平台连接;所述水声阵列装置包括:外挂自容式采集舱、多通道水听器线列阵以及挂载机构;所述外挂自容式采集舱通过所述挂载机构外挂固定在所述水下移动平台上;所述外挂自容式采集舱与所述水下移动平台连接,所述外挂自容式采集舱还与所述多通道水听器线列阵连接。本发明所述装置在深海海域进行地震探测作业时,避免了大深度海水对声波的大幅度衰减,提高了地震探测分辨率,增加地层穿透深度。本发明所述装置应用于水声学调查时,方便的控制水下移动平台航行并移动到另外位置的海底再次静止,节省了水声阵列回收与再次布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96673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445428.7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852 , G01V1/3861 , G01V2210/1297 , G01V2210/6161 , H02J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下移动平台的声源装置,所述声源装置包括外挂式声源舱、挂载机构以及多电极发射阵列机构;所述外挂式声源舱通过所述挂载机构外挂固定在所述水下移动平台上;所述外挂式声源舱还与所述多电极发射阵列机构连接;通过将所述外挂式声源舱中的电能传输到所述多电极发射阵列机构后快速释放转化为声能,激发声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声源装置,在深海海域进行地震探测作业时,由于声源近海底拖曳,相比于海面声源,避免了大深度海水对声波(特别是高频声波)的大幅度衰减,提高了地震探测分辨率,增加了地层穿透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656317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1139204.3
申请日:2017-11-16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IPC: G01V3/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型海底地磁日变站及地磁测量方法。本发明中的质子型海底地磁日变站包括甲板上的主控系统和水下的地磁测量系统,甲板上主控系统在水上完成对地磁测量系统的参数配置后,将地磁测量系统投放至海底进行测量,地磁测量系统完成测量工作后,通过声学换能器唤醒地磁测量系统的声学应答模块进行释放,声学应答模块给熔断丝供电打开释放机构抛弃配重块,耐压舱凭借浮力浮出水面,水压传感器判断到达水面后打开GPS,将地磁测量系统位置发送到主控系统然后进行回收,打捞至船上后甲板主控系统通过无线功能获取测量的地磁数据和状态信息。本发明在保证获得地磁日变数据的情况下,能确保地磁测量系统得以有效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4793255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16300.8
申请日:2015-05-03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极地浮冰区的海洋磁力探测装置,包括水下任务执行单元、船上测控单元、同轴铠装缆,所述水下任务执行单元与船上测控单元通过同轴铠装缆连接;所述水下任务执行单元包括拖体、水下采集控制单元、水下调制解调器、传感器、磁力拖缆、磁力探头、电源单元;所述船上测控单元包括甲板采集控制单元、甲板调制解调器;所述拖体内部安装有控制密封舱、电源密封舱和传感器,所述水下采集控制单元和水下调制解调器安装在控制密封舱内,电源单元安装于电源密封舱内;所述水下采集控制单元为磁力探头供电,并采集磁力探头和传感器信号。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大大降低浮冰对设备安全的威胁,降低设备丢失和损毁的风险,提高极区磁力探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49278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86261.4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1V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震源触发时序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拖缆、震源、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双通道地震采集模块、高精度时钟模块、授时模块,有序控制多震源激发、多拖缆接收地层数据,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地震勘探任务,在一次地震勘探中同时获得多套探测深度和分辨率不同的地震剖面资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097179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110039090.1
申请日:2011-02-16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浙江大学 , 山东拓普液压气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低波阻抗同轴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中央通水管、中心导体,绝缘皮,外层导体,聚氨酯外护套,其特征是中央通水管为中空结构,在通水管之外编织或缠包中心导体,并在绝缘皮和外层导体之间依次增加了耐高压绝缘纸,橡胶绝缘带,聚氨酯内护套;所述中心导体的绝缘皮外面绕包多层耐高压绝缘纸,在耐高压绝缘纸外绕包多层橡胶绝缘带,在橡胶绝缘带之外层挤包聚氨酯内护套,在聚氨酯内护套外再编织或缠包外层导体,在外层导体之外挤包聚氨酯外护套。本发明具有较低的波阻抗和较高的耐电压特性,其脉冲电压耐压值不低于50KV,波阻抗小于10欧姆;电缆外径小,可有效保证电缆的柔性和便携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