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5616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47911.2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IPC: G01N1/14 , G01N1/18 , G01N27/333 , G08C17/02 , B62D55/065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设备,涉及水质分析与水源鉴别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矩形壳体、采样装置、检测装置以及无线控制器,矩形壳体的外侧底部设有移动部件,采样装置设于矩形壳体的侧壁,检测装置设于矩形壳体的内侧底部,矩形壳体远离吸水装置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处理装置一以及供电装置一,控制处理装置一包括无线信号模块一以及控制芯片一;无线控制器包括壳体二、显示器、按钮结构、控制处理装置二以及供电装置二,控制处理装置二包括无线信号模块二以及控制芯片二;显示屏以及按钮结构设于壳体二的一侧。具有无线控制减少工作人员进入现场,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安全隐患的效果,并且能够同时自动检测以及自动采样。
-
公开(公告)号:CN11441825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150359.3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小煤柱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信息处理方法,采用基于现代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分析了小煤柱两侧巷道掘进以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峰值应力的动态演变规律,确定了煤柱塑性损伤范围,并以此为基础推演出小煤柱内部裂隙的动态发育过程以及重点损伤区域。本发明采用ANSYSFluent数值模拟软件仿真模拟了小煤柱裂隙发育过程中气体在小煤柱、工作面采空区以及邻近老空区内部的运移规律,揭示了小煤柱裂隙发育对煤自燃与复合灾害的影响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小煤柱与邻近老空区注浆前后煤自燃与复合灾害危险区域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404617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022028.1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 ,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预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井下防治水预警系统、方法及应用,包括:超前探查及回采工作面水害预测系统进行煤矿含水构造以及导水情况探测,确定回采工作面水害防治技术措施;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利用矿区水文动态监测系统进行地下水相应数据的采集、分析;矿井水水源快速判别系统基于现矿井资料,采用物探、钻探和化探方法,进行化验、分析,确定矿区水化学背景特征,建立矿区水化学数据库,建立井田内不同含水层水质的判别模型,快速判别各类涌水水源。本发明能及时进行矿井突水预测预警,可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水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经济、合理的生产以及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2797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90380.5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采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集成远距离供液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所述智能集成远距离供液系统包括:视频监测模块、监测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水处理模块、乳化自动配比模块、喷雾模块、多感官监测模块、泄漏检测模块、数据云存储模块、更新显示模块。本发明的智能集成远距离供液系统的结构布局和控制逻辑简单,智能化程度高,及时准确的供液系统管道泄漏检测,安全指数高。本发明通过将水处理装置、乳化自动配比装置、乳化液泵和喷雾泵采用分离设置,并通过设置输送管道将乳化液泵站和喷雾泵与工作面液压支架进行连接,减少采煤工作面上的设备设置,从而避免采煤工作面出现混乱、通过性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1755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0968896.2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 ,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井水源判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矿井水源快速判别方法、水文监测系统、设备、存储介质,所述矿井水源快速判别方法包括:进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建立矿井水源快速判别实验室;通过有计划的对井田内各含水层采取水样,进行化验、分析研究,揭示矿井水化学背景特征;建立矿区水化学数据库,从而建立井田内不同含水层水质的判别模型,实现快速判别各类涌水水源的目的。本发明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精细化探查与评价为基础支撑,建立针对特定类型,并适合于滇东矿区水害的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形成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精细化工作和煤矿水害综合防治指导示范,同时为形成矿井水控制、处理、利用、生态环保综合技术体系垫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818929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989748.9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 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 E21B47/00 , E21B47/047 , E21B47/06 , E21B47/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文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矿井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控制方法及应用,监控计算机通过运程通信适配器与智能水位遥测仪连接,智能水位遥测仪安装在野外水文观测孔中。本发明通过矿井水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矿井水化学实验室及井上下水情自动实时监测系统,形成快速突水水源判别系统及适合于矿区水害特征的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及时进行矿井突水预测预警,不仅对矿井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建设;对周边具有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借鉴作用。完成煤矿突水危险性评价、控制技术体系建设,形成矿井水源快速判别、矿井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与应急机制联动体系,完善了矿区防治水综合管理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559650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996771.5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CN)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区域水质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矿富水异常区域防治水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分别通过物探技术、地震勘探和岩体测温技术获得煤矿富水区域的基础数据并进行融合分析,确定煤矿富水异常区水流的相关关系;通过电磁底板确定含水层的分布,根据含水层的分布得出富水较强地点并进行地质钻孔;利用成像传感器对地质钻孔进行全孔孔成像解析,确定异常边界范围及水域的治理方案;通过钻孔释放水压,并在钻孔中安装注浆管进行深部注浆;封堵后对工作面进行开采,针对治理情况进行安全评价及论证。本发明探水依据可靠,技术施工可行,可操作性强;基于拓扑电路网络的实测数据反演被测物质的电磁性质,显著提升反演效率和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47742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31760.X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IPC: C02F9/08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井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矿井水处理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将待处理的煤矿井下矿井水引入旋流除砂器中进行泥沙过滤处理;通过向曝气缓冲池通入空气进行曝气,通过反渗透系统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氮去除装置进行总氮吸附处理,通过沉淀器对矿井水中的难溶物进行沉淀分离,得到煤矿井下矿井混合水和沉淀;通过活性炭过滤器对煤矿井下矿井混合水进行活性炭净化,通过在线臭氧消毒装置进行定期臭氧消毒。本发明提供的煤矿井下矿井水处理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且系统全自动运行,维护简单,节约水处理成本,最大限度的实现了零污染物排放的目的,从而达到了对煤矿井下矿井水深度处理回收再利用的目的,节约了水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5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98199.9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IPC: C02F9/12 , C02F103/1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源头水分级处理的工艺系统、设备、终端,用于煤矿井下源头水分级处理的工艺系统包括:过滤模块、检测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气浮除油处理模块、絮凝处理模块、锰砂过滤器处理模块、超滤处理模块、重金属吸附处理模块、活性炭吸附模块、脱盐处理模块、臭氧处理模块、中和模块、充氧处理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发明可实现不同程度需求的煤矿井下源头水处理的工艺处理,提高处理的效率、降低处理的成本,同时还能够吸附去除重金属、油以及无机盐等,提高了矿井水的回收率、利用率以及处理效果,能够真正令矿井水变废为宝。
-
公开(公告)号:CN11404857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0980618.9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IPC: G06F30/20 , G01N3/06 , G01N3/08 , G08C17/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石力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煤柱三维立体力‑固耦合模型及其构建方法、系统,所述小煤柱三维立体力‑固耦合模型的构建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数据集构建模块、耦合模型构建模块、模型训练模块、模型优化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更新显示模块。本发明提供的小煤柱三维立体力‑固耦合模型的构建系统,通过耦合模型利用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参数和加载速率能够得到小煤柱样品在循环或反复加卸载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高应力,并对小煤柱样品的强度及安全性做出预测,便于把握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并为系统的安全评估提供结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