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5518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616550.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K9/62 , G01M99/0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事故树的桥梁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实时接收来自桥梁各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将所述监测数据转换为多种桥梁结构状态特征值;根据所述桥梁结构状态特征值判断是否触发预先配置的可视化桥梁安全风险事故树中的底事件,若是,则持续监测所述桥梁结构状态特征值,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触发所述底事件的上层事件,若是,则确定所触发的风险事件的最终层级数,根据所述最终层级数生成该层级对应的电子流报警信息;若否,则根据所述底事件生成电子流报警信息。本发明通过将基于事故树的风险分析与工程结构的实际安全监测手段相结合,形成基于预警逻辑的工程结构监测预警处理方法,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监测预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4759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893733.2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oRa网关以及控制方法、及野外工程结构监测系统,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物联网平台下发的采样控制策略;解析采样控制策略;对LoRa节点组进行采样任务配置,给无线通信模块下电,网关进入休眠状态;当到达某个采样任务的周期时,网关进入采样工作状态,采集来自多个LoRa节点的监测数据;依次判断每个LoRa节点是否触发了采样数据上传机制,则将触发了采样数据上传机制的LoRa节点的监测数据上传至物联网平台,未触发则进行本地存储,网关进入休眠状态,等待进入下个采样工作状态。本发明所提供的LoRa网关采用双控制器设计,自动实现采样任务状态与休眠状态的切换,降低网关整机功耗、自动高效地完成物联网平台的采样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462377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26877.9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涤 , 彭博 , 王钟文 , 罗飞宇 , 代晗 , 魏广庆 , 王宏宪 , 邝靖 , 曾艳 , 贾立翔 , 张二华 , 王万全 , 李宁 , 唐澈 , 王莹峰 , 李龙景 , 慈彬 , 刘昊 , 余翔 , 张文轩 , 王宇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隧道变形监测的隧道损伤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隧道的监测区域布置分布式定点光缆,形成若干监测变形量的单元区域;在监测系统中建立对应隧道单元区域的网格单元,采集网格单元对应的分布式定点光缆监测数据,设定网格单元监测数据的安全阈值;当网格单元的监测数据超出安全阈值时,搜索周边的关联网格单元监测数据,分析关联网格单元历史监测数据的变化率,确定是否发生异常变化,预测隧道损伤情况。采用该方法可以在大幅节省监测数据的分析运算量的情况下,更为细致、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细监测,更为准确地判断隧道损伤类型,预测隧道损伤区域的后续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25518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16550.6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K9/62 , G01M99/0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事故树的桥梁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实时接收来自桥梁各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将所述监测数据转换为多种桥梁结构状态特征值;根据所述桥梁结构状态特征值判断是否触发预先配置的可视化桥梁安全风险事故树中的底事件,若是,则持续监测所述桥梁结构状态特征值,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触发所述底事件的上层事件,若是,则确定所触发的风险事件的最终层级数,根据所述最终层级数生成该层级对应的电子流报警信息;若否,则根据所述底事件生成电子流报警信息。本发明通过将基于事故树的风险分析与工程结构的实际安全监测手段相结合,形成基于预警逻辑的工程结构监测预警处理方法,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监测预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2377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526877.9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涤 , 彭博 , 王钟文 , 罗飞宇 , 代晗 , 魏广庆 , 王宏宪 , 邝靖 , 曾艳 , 贾立翔 , 张二华 , 王万全 , 李宁 , 唐澈 , 王莹峰 , 李龙景 , 慈彬 , 刘昊 , 余翔 , 张文轩 , 王宇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隧道变形监测的隧道损伤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隧道的监测区域布置分布式定点光缆,形成若干监测变形量的单元区域;在监测系统中建立对应隧道单元区域的网格单元,采集网格单元对应的分布式定点光缆监测数据,设定网格单元监测数据的安全阈值;当网格单元的监测数据超出安全阈值时,搜索周边的关联网格单元监测数据,分析关联网格单元历史监测数据的变化率,确定是否发生异常变化,预测隧道损伤情况。采用该方法可以在大幅节省监测数据的分析运算量的情况下,更为细致、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细监测,更为准确地判断隧道损伤类型,预测隧道损伤区域的后续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347591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893733.2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oRa网关以及控制方法、及野外工程结构监测系统,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物联网平台下发的采样控制策略;解析采样控制策略;对LoRa节点组进行采样任务配置,给无线通信模块下电,网关进入休眠状态;当到达某个采样任务的周期时,网关进入采样工作状态,采集来自多个LoRa节点的监测数据;依次判断每个LoRa节点是否触发了采样数据上传机制,则将触发了采样数据上传机制的LoRa节点的监测数据上传至物联网平台,未触发则进行本地存储,网关进入休眠状态,等待进入下个采样工作状态。本发明所提供的LoRa网关采用双控制器设计,自动实现采样任务状态与休眠状态的切换,降低网关整机功耗、自动高效地完成物联网平台的采样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217442512U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21164526.X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涤 , 彭博 , 罗飞宇 , 代晗 , 王钟文 , 魏广庆 , 王宏宪 , 邝靖 , 曾艳 , 贾立翔 , 张二华 , 王万全 , 李宁 , 唐澈 , 王莹峰 , 李龙景 , 慈彬 , 刘昊 , 余翔 , 张文轩 , 王宇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变形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运营隧道的分布式定点光缆布置结构。该分布式定点光缆布置结构包括位于隧道内壁的监测区域和布置于监测区域内的至少一条分布式定点光缆,所述分布式定点光缆通过连接件贴合布置于隧道的内壁上,所述分布式定点光缆在监测区域内往复弯折布置并覆盖监测区域。本实用新型利用分布式定点光缆进行隧道监测,可以更好地覆盖隧道监测区域,监测点位多;分布式定点光缆直接贴合布置于隧道的内壁上,监测较为准确且施工更为简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分布式定点光缆在监测区域内往复弯折布置可以利用更少条数的分布式定点光缆覆盖更多的监测区域,节省相关数据传输结构,简化施工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308970459S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30866484.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电子设备的工程结构智能监测图形用户界面。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图形用户界面内容。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5.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后视图;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左视图;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右视图;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俯视图;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仰视图。
6.图形用户界面的用途:用于工程结构智能监测的交互操作及展示。
7.图形用户界面的变化状态说明:主视图中界面为初始界面;当用户点击“主视图”上方的“南溪长江大桥”图标时,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
公开(公告)号:CN308952575S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330866487.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电子设备的工程结构智能监测图形用户界面。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图形用户界面内容。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5.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后视图;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左视图;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右视图;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俯视图;不涉及设计要点,省略仰视图。
6.图形用户界面的用途:用于工程结构智能监测的交互操作及展示。
7.图形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方式:主视图中界面为初始界面;当用户点击“主视图”左侧项目列表的“单个项目”或地图上“项目”图标时,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1”;当用户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1”左侧设施列表的“单个设施”或地图上“设施”图标时,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2”;当用户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2”左侧的“立方体”图标时,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3”;当用户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3”顶部中间的“请选择设备”图标时,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4”;当用户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4”下拉菜单中的“方框”图标时,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5”;当用户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5”浮窗卡片的“设备名称”图标时,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6”;当用户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6”底部的时间轴“船撞”图标时,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7”;当用户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7”顶部靠左的“箭头”图标时,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