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394384U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20400288.6

    申请日:2023-0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220kV双回路电缆引下结构。包括塔体,塔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地线支架、上横担、中横担、下横担和电缆平台,上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与中横担在水平面的投影之间形成第二锐角,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位于中横担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使上横担与中横担之间形成第一锐角,下横担与中横担之间形成第二锐角,这样使得上横担、中横担与下横担之间交错,形成安装空间,这样上横担上竖向的第一引下线、中横担上竖向的第二引下线以及下横担上竖向的第三引下线之间就不会存在干涉的情况,能够保证电力的稳定传输。

    500kV输电单回直线塔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1693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910952.X

    申请日:2019-09-25

    Abstract: 本发明500kV输电单回直线塔,属于输电线路领域,目的是提高结构传力的合理性及其经济性。包括塔身、横梁和地线支架,在塔身上安装有两根曲臂,横梁连接在两根曲臂上,两个地线支架支撑于横梁上;所述曲臂包括上曲臂和下曲臂,所述上曲臂的端面呈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三角形,上曲臂的顶端延伸至横梁的底面,并设置有节点板一,且上曲臂的顶端与横梁均连接于所述节点板一。本发明,走廊跨度相对于常规酒杯塔小1m左右,减小房屋拆迁及边线控制塔位的塔高;塔重较常规酒杯塔轻约4%,经济效益显著;无类似K型的节点,施工安全性好,且变形小。

    一种绝缘子内嵌式无线供电与双工通信线圈

    公开(公告)号:CN1194016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29133.8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输电线路线载设备供电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子内嵌式无线供电与双工通信线圈。包括内嵌于绝缘子内部的高压端内嵌线圈、中继线圈和低压端内嵌线圈,通过耦合电能发射、中继和接收线圈,克服了高低压设备间的绝缘问题,为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在线监测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此外,系统采用独立的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路径,保障了双向通信的稳定性。上行数据传输将监测数据由高压侧发送至低压侧,下行数据传输则实现对高压侧设备的控制指令发送,且两者互不干扰。通过磁芯布置和线圈解耦设计,本发明有效消除了电能传输对数据传输的串扰,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绝缘性能及环境适应性,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和管理。

    一种输电铁塔角钢锚固结构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10167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14563.4

    申请日:2024-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铁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输电铁塔角钢锚固结构及设计方法。包括插入角钢,插入角钢包括第一肢和第二肢;第一肢上设置有多组沿第一肢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锚固件,每组第一锚固件包括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第二肢上设置有多组沿第二肢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锚固件,每组第二锚固件包括第三角钢和第四角钢;每组第一锚固件和每组第二锚固件交错布置。本发明,通过在插入角钢的第一肢和第二肢上间隔布置多组第一锚固件和第二锚固件,第一锚固件的第二角钢布置在第一肢的内侧,第二锚固件的第四角钢布置在第二肢的内侧,在满足抗拔性能的情况下,减小了锚固件在插入角钢上的布置高度,进而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量。

    用于冻土地区型钢支架覆板装配式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341731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818268.6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施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冻土地区的型钢支架覆板装配式基础。该基础包括底板板条和底板连接横梁,多根所述底板板条平行排列设置,所述底板连接横梁垂直连接于底板板条上,所述底板连接横梁设置有型钢支架,所述型钢支架包括至少3根主材,且各主材形成锥形结构,所述型钢支架的主材底部分散连接于底板连接横梁上,所述型钢支架的主材顶部汇聚并连接有用于连接铁塔塔脚板的连接座板,所述型钢支架外周设置有覆板形成四周封闭的锥形结构,所述型钢支架和覆板的表面摩擦系数均小于混凝土的表面摩擦系数。采用该基础能降低冻土对基础产生的冻胀力,施工周期短且受力性能更佳。

    500kV输电单回直线塔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16938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910952.X

    申请日:2019-09-25

    Abstract: 本发明500kV输电单回直线塔,属于输电线路领域,目的是提高结构传力的合理性及其经济性。包括塔身、横梁和地线支架,在塔身上安装有两根曲臂,横梁连接在两根曲臂上,两个地线支架支撑于横梁上;所述曲臂包括上曲臂和下曲臂,所述上曲臂的端面呈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三角形,上曲臂的顶端延伸至横梁的底面,并设置有节点板一,且上曲臂的顶端与横梁均连接于所述节点板一。本发明,走廊跨度相对于常规酒杯塔小1m左右,减小房屋拆迁及边线控制塔位的塔高;塔重较常规酒杯塔轻约4%,经济效益显著;无类似K型的节点,施工安全性好,且变形小。

    输电线路组塔用双摇臂抱杆现场荷载试验加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9036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44891.9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输电线路组塔用双摇臂抱杆现场荷载试验加载方法,属于组塔用双摇臂抱杆试验领域,目的是解决吊臂两端不同时加载引起的不平衡弯矩超限问题。根据主抱杆的偏载弯矩设计值将试验用总配重进行分组分成N级配重,摇臂水平状态下起吊第一级右配重块,然后起吊第一级左配重块;竖向旋转摇臂至测试角度二,起吊第二级右配重块,然后起吊第二级左配重块;重复直至完成最后一级配重起吊;竖向旋转摇臂至水平方向,进行水平面内的旋转测试。本发明中,将试验用配重按抱杆承载能力分成几个分级配重块,随着摇臂在不同角度时分级加载每级加载配重,分级加载的方式,使得每次加载的荷载降低,避免不平衡弯矩超限的问题,满足试验加载和设备测试的要求。

    输电线路组塔用双摇臂抱杆现场荷载试验加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9036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44891.9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输电线路组塔用双摇臂抱杆现场荷载试验加载方法,属于组塔用双摇臂抱杆试验领域,目的是解决吊臂两端不同时加载引起的不平衡弯矩超限问题。根据主抱杆的偏载弯矩设计值将试验用总配重进行分组分成N级配重,摇臂水平状态下起吊第一级右配重块,然后起吊第一级左配重块;竖向旋转摇臂至测试角度二,起吊第二级右配重块,然后起吊第二级左配重块;重复直至完成最后一级配重起吊;竖向旋转摇臂至水平方向,进行水平面内的旋转测试。本发明中,将试验用配重按抱杆承载能力分成几个分级配重块,随着摇臂在不同角度时分级加载每级加载配重,分级加载的方式,使得每次加载的荷载降低,避免不平衡弯矩超限的问题,满足试验加载和设备测试的要求。

    用于冻土地区型钢支架覆板装配式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3417313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18268.6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施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冻土地区的型钢支架覆板装配式基础。该基础包括底板板条和底板连接横梁,多根所述底板板条平行排列设置,所述底板连接横梁垂直连接于底板板条上,所述底板连接横梁设置有型钢支架,所述型钢支架包括至少3根主材,且各主材形成锥形结构,所述型钢支架的主材底部分散连接于底板连接横梁上,所述型钢支架的主材顶部汇聚并连接有用于连接铁塔塔脚板的连接座板,所述型钢支架外周设置有覆板形成四周封闭的锥形结构,所述型钢支架和覆板的表面摩擦系数均小于混凝土的表面摩擦系数。采用该基础能降低冻土对基础产生的冻胀力,施工周期短且受力性能更佳。

    同塔双回前后变呼高钻跨塔

    公开(公告)号:CN217054590U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20703763.2

    申请日:2022-03-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可降低塔身高度,便于下引线布线的同塔双回前后变呼高钻跨塔,涉及输电线路铁塔技术领域。同塔双回前后变呼高钻跨塔,包括塔身,所述塔身设有钻越侧下横担,所述钻越侧下横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回水平布置的钻越侧导线,所述钻越侧下横担的上方设有与塔身固接的跨越侧上横担,所述跨越侧上横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回水平布置的跨越侧导线,所述跨越侧上横担上的跨越侧导线通过下引线与钻越侧下横担上对应的钻越侧导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塔身的稳定性、防雷效果也更好,施工难度也更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