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逆变器的相位超前补偿控制器和电压前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37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39419.7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并网逆变器的相位超前补偿控制器和电压前馈控制方法。相位超前补偿器设置在LCL型并联逆变器电路含电压前馈的双环电流控制中,安装在正向通路上,由同向比例放大器、加法器和反向比例放大器构成。加入相位超前补偿后的双环电流控制电路从公共耦合点采集电压Upcc经锁相环PLL后与给定的电流幅值合成电流参考值iref,电流参考值iref与采集的并网电流ig经过电流控制器Gc(s)得到电压U1,经过相位超前补偿器Gi(s)得到补偿后输出电压U*1。U*1和电压前馈信号Upcc_f以及反馈的电容电流k1ic相结合,得到相位超前补偿后的调制信号U*inv以控制开关管S1-S4的开断。本发明减小了由电压前馈控制引起的不稳定区域,增大逆变器输出阻抗的相角、提高对变化电网阻抗的鲁棒性,改善并网电流质量。

    实现并联逆变器无功均分的虚拟感抗调节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737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275002.6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实现并联逆变器无功均分的虚拟感抗调节器及控制方法。虚拟感抗调节器由减法器、积分器和加法器三部分组成。减法器的输入为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该逆变器应输出的额定无功功率,输出无功功率绝对误差;积分器的输入为无功功率绝对误差,输出虚拟感抗的自适应部分;加法器的输入为积分器的输出以及基准虚拟感抗,输出虚拟感抗。虚拟感抗调节器安装在逆变器的本地控制器中,本地控制器与中心控制器通过低带宽通信线实现互联。本发明在低压微网的各个逆变器中引入虚拟感抗并加装虚拟感抗调节器,采用无功功率调节虚拟感抗的大小,不需测量线路阻抗参数达到线路阻抗匹配,实现无功功率均衡控制,各逆变器之间无需额外的通信线,保留了微网逆变器的即插即用特性。

    基于电流下垂特性的并联逆变器功率均分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68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239418.2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50 H02J3/48

    Abstract: 基于电流下垂特性的并联逆变器功率均分装置及控制方法。功率均分装置含直流稳压电源、逆变控制单元和中央控制器。每个逆变控制单元含一个三相逆变器和一个改进的电流下垂控制模块。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经过改进的电流下垂控制模块合成参考电压、再通过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和SPWM脉冲调制模块,输出SPWM波以控制逆变器。中央控制器采集公共耦合点处输出电流瞬时值进行αβ变换,计算瞬时无功电流值,根据并联逆变器器中各三相逆变器无功电流值的比值获得无功电流平均值作为逆变器的基准值,基准值传输到各个无功电流采样值上相减作差并乘以积分常数反馈,通过积分调节器的跟随作用调节无功出力偏置,从而使无功电流按容量成比例均分,消除环流。

    一种基于分布鲁棒机会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2437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1910077595.3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布鲁棒机会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方法。将发电机组聚合风电出力作为随机变量,采用概率密度函数将随机变量矩信息归于一个满足随机变量矩信息的全部概率分布集合的模糊集;然后采用基于分布鲁棒方法的机会约束描述含风电的机组组合功率平衡约束,给出机组组合模型并将机组组合模型转化成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最后提出限制模糊集中的分布函数具有α‑单峰性,分时段考虑置信度的改进策略。本发明应用于大规模风电机组组合优化。即使在风电功率最恶劣概率分布的情况下,也不需要风电场出力的精确值和精确概率分布,极大的降低了对风电功率历史数据完善性及其概率分布精确性的要求,完全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机组组合的经济分配。

    一种基于分布鲁棒机会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243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077595.3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布鲁棒机会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方法。将发电机组聚合风电出力作为随机变量,采用概率密度函数将随机变量矩信息归于一个满足随机变量矩信息的全部概率分布集合的模糊集;然后采用基于分布鲁棒方法的机会约束描述含风电的机组组合功率平衡约束,给出机组组合模型并将机组组合模型转化成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最后提出限制模糊集中的分布函数具有α-单峰性,分时段考虑置信度的改进策略。本发明应用于大规模风电机组组合优化。即使在风电功率最恶劣概率分布的情况下,也不需要风电场出力的精确值和精确概率分布,极大的降低了对风电功率历史数据完善性及其概率分布精确性的要求,完全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机组组合的经济分配。

    基于电流下垂特性的并联逆变器功率均分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682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1811239418.2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基于电流下垂特性的并联逆变器功率均分装置及控制方法。功率均分装置含直流稳压电源、逆变控制单元和中央控制器。每个逆变控制单元含一个三相逆变器和一个改进的电流下垂控制模块。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经过改进的电流下垂控制模块合成参考电压、再通过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和SPWM脉冲调制模块,输出SPWM波以控制逆变器。中央控制器采集公共耦合点处输出电流瞬时值进行αβ变换,计算瞬时无功电流值,根据并联逆变器器中各三相逆变器无功电流值的比值获得无功电流平均值作为逆变器的基准值,基准值传输到各个无功电流采样值上相减作差并乘以积分常数反馈,通过积分调节器的跟随作用调节无功出力偏置,从而使无功电流按容量成比例均分,消除环流。

    实现并联逆变器无功均分的虚拟感抗调节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737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1811275002.6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实现并联逆变器无功均分的虚拟感抗调节器及控制方法。虚拟感抗调节器由减法器、积分器和加法器三部分组成。减法器的输入为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和该逆变器应输出的额定无功功率,输出无功功率绝对误差;积分器的输入为无功功率绝对误差,输出虚拟感抗的自适应部分;加法器的输入为积分器的输出以及基准虚拟感抗,输出虚拟感抗。虚拟感抗调节器安装在逆变器的本地控制器中,本地控制器与中心控制器通过低带宽通信线实现互联。本发明在低压微网的各个逆变器中引入虚拟感抗并加装虚拟感抗调节器,采用无功功率调节虚拟感抗的大小,不需测量线路阻抗参数达到线路阻抗匹配,实现无功功率均衡控制,各逆变器之间无需额外的通信线,保留了微网逆变器的即插即用特性。

    并网逆变器的相位超前补偿控制器和电压前馈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378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811239419.7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并网逆变器的相位超前补偿控制器和电压前馈控制方法。相位超前补偿器设置在LCL型并联逆变器电路含电压前馈的双环电流控制中,安装在正向通路上,由同向比例放大器、加法器和反向比例放大器构成。加入相位超前补偿后的双环电流控制电路从公共耦合点采集电压Upcc经锁相环PLL后与给定的电流幅值合成电流参考值iref,电流参考值iref与采集的并网电流ig经过电流控制器Gc(s)得到电压U1,经过相位超前补偿器Gi(s)得到补偿后输出电压U*1。U*1和电压前馈信号Upcc_f以及反馈的电容电流k1ic相结合,得到相位超前补偿后的调制信号U*inv以控制开关管S1‑S4的开断。本发明减小了由电压前馈控制引起的不稳定区域,增大逆变器输出阻抗的相角、提高对变化电网阻抗的鲁棒性,改善并网电流质量。

    一种表面-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

    公开(公告)号:CN109672288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158666.2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一种表面-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含表面永磁体、内置永磁体、转子铁芯、转轴和隔磁磁桥。内置永磁体采用三段式“U”型结构,作为主磁极,厚度较厚,嵌放在转子铁芯内部。表面磁体采用偏心磁极结构,作为辅助磁极,厚度较薄,均匀固定在转子铁芯表面,并与内置永磁体组成一一对应排列的磁极,每个磁极有并联与串联的两种磁路结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表面式磁极的偏心磁极结构改善气隙磁场,表面磁极对内置磁极有聚磁效应,可减小内置磁极的漏磁,同时,置磁极结构够可以放置更多永磁体提高气隙磁密,每一个内置“U”型磁体的两端都设有隔磁磁桥,内置永磁体所处空腔两端为隔磁磁桥,能够避免表面永磁体由于电枢电流的去磁效应而去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