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形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536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65757.9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粘结剂溶于第一溶剂中,进行第一搅拌处理,得到第一搅拌物;向所述第一搅拌物中加入石墨,进行第二搅拌处理,得到第二搅拌物;向所述第二搅拌物中加入硅源、第二溶剂和导电剂,进行第二搅拌处理,得到第三搅拌物;对所述第三搅拌物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所述球形硅碳复合材料,所述球形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石墨片堆叠而成的球状结构(石墨层)以及结合在所述球状结构表面的硅。本发明制备的球形硅碳复合材料的石墨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为硅的体积膨胀提供了空间,且该石墨层上结合着纳米硅,缩短了锂离子的扩散距离,两者的结合十分紧密,有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动力学性能。

    一种原子级分散镍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3832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11386641.0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子级分散镍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原子级分散镍基催化剂包括:基体、负载于所述基体上的金属镍单原子和/或镍团簇;所述基体为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所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掺杂有氮元素。本发明利用金属镍单原子和/或镍团簇活性位点均匀地分布于碳基体之间,同时引入氮元素提高了材料内部缺陷程度,与金属镍位点形成配位结构,产生区域活性,增强了材料催化性能及对锂的亲和性。并且所述原子级分散镍基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增大了电极与电解液间的接触面积,缩短了离子和电子的传输路径,有效的改善了三相界面问题,同时也为放电产物的容纳提供了更多的位点。

    一种Ni-Ru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525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254483.1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i‑Ru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Ni‑Ru双金属催化剂包括掺杂有氮元素的基体,负载于基体表面的镍催化位点和钌催化位点;基体为还原的氧化石墨烯;镍催化位点以单原子和/或团簇的形式负载于基体表面,钌催化位点以单原子、团簇、纳米颗粒中的至少一种形式负载于基体表面。本发明以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为基体,其上负载镍催化位点和钌催化位点,同时引入氮元素以提高材料内部缺陷程度。将其用于锂‑氧气电池催化正极材料,由于Ni‑Ru双金属催化剂协同催化作用的存在,能够显著降低充电过电位,增加放电容量,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且Ni‑Ru双金属催化剂可同时在正极和负极侧发挥作用。

    一种原位固化的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973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41758.1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固化的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原位固化的固态电解质包括以下原料经固化得到:聚合物单体、锂盐、深共晶电解液和引发剂,所述聚合物单体、锂盐、深共晶电解液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00:(5000‑10):(9000‑10):(1000‑0.001);所述聚合物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丙烯腈、碳酸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环氧乙烷、1,3‑二氧环戊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深共晶电解液包括深共晶锂盐和深共晶溶剂。本发明使用高安全性的深共晶电解液,有效保证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安全性,并兼具原位固化与正负极之间的界面良好接触,最终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展现出较高的容量以及优异的室温循环稳定性。

    一种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1326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124036.4

    申请日:2024-01-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补锂剂包括改性草酸锂和改性石墨烯,改性草酸锂经过再结晶处理得到,改性石墨烯包括随机堆叠的片层结构,改性草酸锂均匀分散在改性石墨烯的片层结构中。本申请提供的补锂剂中改性草酸锂经过再结晶处理,尺寸缩小,进而提供了足够的反应点并缩短了离子传输路径。改性石墨烯包括随机堆叠的片层结构,具有丰富的孔洞,赋予其更高的比表面积,为锂离子、电子的快速传输提供路径,同时提供了足够的三相反应区,使改性草酸锂均匀分散在改性石墨烯的片层结构中,为改性草酸锂的分解和扩散提供了大量的空间,提升其分解动力学性能,降低其分解电压,提高其分解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