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接枝氮原子的二氧化硅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8588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0315154.9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一种表面接枝氮原子的二氧化硅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属于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它要解决传统绝缘体材料二氧化硅无电磁波吸收能力的问题。方法:一、将单盐酸肼、正硅酸乙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匀,经加热后自然冷却,得凝胶状固体B;二、凝胶状固体B溶于无水乙醇中,经离心及干燥后,获得表面接枝氮原子的二氧化硅基导电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一步溶剂热的方式制备材料,工艺简单成本低,工艺,绿色无污染;将二氧化硅绝缘材料通过简单的N掺杂实现导体材料的转变,材料平衡的导电性和极化效应相互配合,最终实现了高强度和宽频段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本发明中表面接枝氮原子的二氧化硅基导电复合材料适用于电磁波吸收材料。

    C波段复合电磁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7873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19373.1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C波段复合电磁吸波材料的合成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超高吸波性能的低频吸波材料(Cu@Sn/rGO)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溶胶‑凝胶和硬模板法结合的方式制备多孔二氧化锡材料,然后采用化学镀工艺成功沉积铜层,最终经过水热过程合成新型C波段复合电磁吸波材料。本发明利用Cu@Sn微球成功的调节了复合材料的阻抗匹配,并且引入了丰富界面使得其极化损耗有较大的提高。最终,Cu@Sn/rGO复合材料在C波段拥有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吸收剂的填充量为5 wt%时,最小的反射损耗值为‑49.19 dB(6.08 GHz),并且有效吸波带宽(RL

    一种基于聚氨硼烷的BN/C微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933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426965.1

    申请日:2018-1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9/008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聚氨硼烷的BN/C微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GNFs或者CNTs均匀分散到氨硼烷溶液中,启动搅拌器搅拌,打开水浴加热器加热,温度设为90℃~100℃,反应时间为23h~25h,反应结束后即可得到聚氨硼烷和GNFs或者CNTs的混合粘稠状液体,其中所述聚氨硼烷的摩尔百分含量为20%~80%,GNFs或者CNTs的摩尔百分含量为20%~80%;步骤2、将步骤1所得的液体放在容器中进行90℃~100℃的常压蒸馏,以获得先驱体;步骤3、将上述先驱体在保护气体环境下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1200℃~1400℃时,在保护气体环境下保持该温度0.5h~1.5h,即保温时间为0.5h~1.5h,之后即可得到BN/C微纳米复合吸波材料。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BN/C微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一种表面接枝氮原子的二氧化硅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2858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5154.9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一种表面接枝氮原子的二氧化硅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属于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它要解决传统绝缘体材料二氧化硅无电磁波吸收能力的问题。方法:一、将单盐酸肼、正硅酸乙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匀,经加热后自然冷却,得凝胶状固体B;二、凝胶状固体B溶于无水乙醇中,经离心及干燥后,获得表面接枝氮原子的二氧化硅基导电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一步溶剂热的方式制备材料,工艺简单成本低,工艺,绿色无污染;将二氧化硅绝缘材料通过简单的N掺杂实现导体材料的转变,材料平衡的导电性和极化效应相互配合,最终实现了高强度和宽频段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本发明中表面接枝氮原子的二氧化硅基导电复合材料适用于电磁波吸收材料。

    一种制备陶瓷纤维预制体专用针刺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7024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39515.1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一种制备陶瓷纤维预制体专用针刺及其使用方法,涉及陶瓷纤维预制体领域,针刺的结构为:设有针刺主体,针刺主体上设有气流腔,气流腔上设有在针刺主体上随机分布的气体射流孔,气体射流孔的直径为0.08mm-0.2mm,气体射流孔密度为35-60个/cm2,气体射流孔与针刺主体的轴线夹角在10°-75°。使用方法为:短切陶瓷纤维长纱线、制成网胎,网胎与陶瓷纤维单向布植绒复合,得的复合坯料;至少2层的复合坯料重叠后使用安装上述专用针刺的针刺机复合针刺,专用针刺的气流腔连接气源、输入压缩空气。本发明具有加工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对纤维损伤小、层间不易分离,制备的陶瓷纤维预制体的力学性能优等优点。

    一种各向异性十面体镍锰钕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65864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25379.0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一种各向异性十面体镍锰钕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属于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铁氧体在吸收低频电磁波时存在匹配厚度较厚的问题。方法:含镍锰钕铁的硝酸盐水溶液中加磁性微粒并混匀,加柠檬酸,调PH值,得到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于加热后真空干燥,再加热、研磨、高温灼烧和研磨,获得各向异性十面体镍锰钕铁氧体吸波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各向异性十面体镍锰钕铁氧体吸波材料,具有十面体晶体结构,以及多种晶体结构,具有优异的各向异性,从而产生高磁损耗,有利于在更薄的匹配厚度下拓宽材料的有效吸收带宽,实现材料的轻质化,工艺具有增强材料磁损耗的效果,方法简单,原料来源丰富,适合绝大多数低频吸波材料的制备。

    一种制备陶瓷纤维预制体专用刺针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70246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1039515.1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一种制备陶瓷纤维预制体专用刺针及其使用方法,涉及陶瓷纤维预制体领域,针刺的结构为:设有刺针主体,刺针主体上设有气流腔,气流腔上设有在刺针主体上随机分布的气体射流孔,气体射流孔的直径为0.08mm‑0.2mm,气体射流孔密度为35‑60个/cm2,气体射流孔与刺针主体的轴线夹角在10°‑75°。使用方法为:短切陶瓷纤维长纱线、制成网胎,网胎与陶瓷纤维单向布植绒复合,得的复合坯料;至少2层的复合坯料重叠后使用安装上述专用刺针的针刺机复合针刺,专用刺针的气流腔连接气源、输入压缩空气。本发明具有加工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对纤维损伤小、层间不易分离,制备的陶瓷纤维预制体的力学性能优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