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732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609662.8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N3/045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稀疏特征数据还原方法,针对动力电池车联网数据传输频率低导致的信息缺失问题,采用带有外推器的掩码自编码器,利用编码器将大数据监控平台获取的稀疏特征数据映射到潜在表征空间,利用外推器恢复缺失位置的潜在表征,最后利用解码器将潜在表征映射还原为稠密数据(稀疏还原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生成的稀疏还原数据精度较高,其用于荷电状态(SOC)估计的效果优于稀疏数据和稠密参考数据,模型在云端平台的应用潜力得到证明。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81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38470.7
申请日:2023-09-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1R31/392 , G01R31/396 , G01R31/367 , G01R31/389 , G01R3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故障诊断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动态阈值的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短路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并实时记录电池的端电压数据;S2、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电池数据获取的频率选择时间窗口的大小;S3、建立动态阈值模型;S4、根据动态阈值模型计算对应时间窗口的阈值;S5、根据所选择的时间窗口计算每个循环稳态工况中对应的最大电压斜率;S6、最大电压斜率与动态阈值之间进行比较以判断电池是否发生内部微短路。本发明根据时间窗口计算动态阈值,比较最大电压斜率和动态阈值判断电池是否产生微短路,相比传统方法计算方法更为简单,且阈值容易获取,针对于不同时间维度的数据和微短路现象的检测具有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