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小型化红外光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80666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87761.2

    申请日:2012-12-31

    Abstract: 高精度小型化红外光学系统,涉及一种具有小型化、高精度特点的中波红外光学系统。为了解决现有红外光学系统高精度、小型化、大视场之间的矛盾。本发明的红外光学系统从物面到像面依次同轴设置有整流罩(1)、光焦度为正的前透镜组(2)、光焦度为负的后透镜组(3)和红外成像探测器(4),采用远摄型折射一次成像的结构形式,合理分配前后透镜组的光焦度,使整个系统的长度缩小,视场增大,且采用小像元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使系统的分辨率增高。本发明的高精度小型化红外光学系统具有分辨率高、视场大,体积小、结构简单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二维光子准晶楔形棱镜折射效应的双直线轨道探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49189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54546.0

    申请日:2012-07-23

    Abstract: 二维光子准晶楔形棱镜折射效应的双直线轨道探测方法,涉及一种双直线轨道探测方法。本发明的双直线轨道探测方法为:设置两条平行于二维光子准晶楔形棱镜斜边的直线轨道,根据两轨道与斜边的相对位置以及在两轨道上探测出的强度最大值位置,由几何关系及折射定律即可确定折射波束的折射角及等效折射率,以及出射位置及出射位置偏移量,即确定二维光子准晶楔形棱镜的折射效应。本发明的双直线轨道探测方法可应用于任意电磁波及任意二维N重准晶楔形棱镜。本发明适用于光子晶体,尤其光子准晶领域。同时,本发明也解决了以往单一圆弧形轨道探测方法未能准确探测或计算折射角及等效折射率的问题。

    耐高低温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6039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239974.7

    申请日:2010-07-29

    Abstract: 耐高低温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及其制作方法,它涉及一种光学窗口及其制作方法,它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光学窗口在高低温试验时,由于窗口两侧的温度梯度易使窗口处于常温侧结霜,导致光学成像模糊的问题。耐高低温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它由铝箔纸、两个单层热压窗片、隔圈和干燥氮气组成,两个单层热压窗片平行相对设置,且二者间由隔圈隔开,使二者与隔圈之间形成密封夹层,密封夹层内充有干燥氮气,铝箔纸设置在两个单层热压窗片及隔圈的外侧周边上;上述光学窗口的制作方法主要通过清洁、粘胶以及充气等步骤完成对该光学窗口的制作。本发明适用于高低温光学试验领域。

    一种将环形光束与共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耦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208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33549.8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一种将环形光束与共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耦合的方法,涉及一种光束耦合方法。光纤激光器输出光束通过扩束镜组进行扩束,用于匹配光纤激光器输出光束直径与相位调制器口径关系,相位调制器将扩束后的光束调制为环形光束,环形光束经合束镜合成与分光后折射向快反镜,经快反镜在物方空间快速扫描后,由背侧表面穿过共轴主反射镜中心开设的穿孔折射向共轴次反射镜正侧表面,共轴次反射镜与共轴主反射镜均为凹抛物面镜,采用二次成像设计构成开普勒望远结构,经共轴次反射镜正侧表面折射向共轴主反射镜正侧表面,最后由共轴主反射镜正侧表面输出。将相位调制的环形光束与共轴反射式光学系统光瞳匹配,提高了口径利用率。

    基于改进型LOG算子和小波包变换的长波红外显微图像聚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20973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87589.0

    申请日:2012-12-31

    Abstract: 基于改进型LOG算子和小波包变换的长波红外显微图像聚焦评价方法,涉及一种长波红外图像的聚焦评价方法。为了解决现有聚焦评价方法不能对长波红外图像进行高精度、高灵敏度聚焦的问题,本发明的聚焦评价方法首先利用改进型的LOG边缘检测算子对每幅图像进行边缘检测;然后用Shannon熵标准对每幅边缘检测后的图像进行完全的二阶小波包分解,然后对代表高频信息的结点内的小波包分解系数进行累加求和得到系数和,将系数和定义为聚焦评价函数。本发明的聚焦评价函数具有良好的无偏性、单峰性和高精度。

    耐高低温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66039B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010239974.7

    申请日:2010-07-29

    Abstract: 耐高低温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及其制作方法,它涉及一种光学窗口及其制作方法,它解决了目前现有的光学窗口在高低温试验时,由于窗口两侧的温度梯度易使窗口处于常温侧结霜,导致光学成像模糊的问题。耐高低温中波红外光学窗口,它由铝箔纸、两个单层热压窗片、隔圈和干燥氮气组成,两个单层热压窗片平行相对设置,且二者间由隔圈隔开,使二者与隔圈之间形成密封夹层,密封夹层内充有干燥氮气,铝箔纸设置在两个单层热压窗片及隔圈的外侧周边上;上述光学窗口的制作方法主要通过清洁、粘胶以及充气等步骤完成对该光学窗口的制作。本发明适用于高低温光学试验领域。

    一种基于共轴反射式空间功率合成高能激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195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76749.0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一种基于共轴反射式空间功率合成高能激光系统,属于高能激光技术与应用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激光光源分系统、多光束合束分系统、共轴反射分系统、控制分系统;激光光源分系统用于作为系统激光能量输入,包括多路光纤激光器;多光束合束分系统用于对多路激光光束依次进行准直、多路径指向调节、折转;共轴反射分系统包括共轴主反射镜和共轴次反射镜,采用共轴反射式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用于对进入的多路激光光束同时进行扩束;本发明基于共轴反射、系统内光焦度调节和多路径调整,对多束激光在目标靶面合成,实现将多束激光聚焦在远场目标,合成为一个光斑,用于提高到靶总功率,提高系统作用距离。

    基于激光与雷达组合的便携式反无人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62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31536.6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基于激光与雷达组合的便携式反无人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属于高能激光与雷达应用技术领域。高能激光分系统与雷达分系统固定连接并置于三脚架上且均与指挥控制分系统信号传输连接,高能激光分系统用于探测识别、跟踪及打击目标。雷达分系统用于360°搜索空中无人机目标,为高能激光分系统提供目标位置信息。指挥控制分系统用于接收上级系统指令开始/结束任务。供电分系统与高能激光分系统、雷达分系统及指挥控制分系统均电连接。方法如下:展开装置后上电待机;搜索并捕获跟踪目标;出光打击目标,目标毁伤后停止出光;下电撤收装置。本发明雷达与激光系统固定连接,便捷开展工作,便于搬运、运输,具有视场大、小型化、轻量化的优点。

    一种便携式高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50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15121.5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高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所述高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包括指挥控制分系统、ATP分系统、激光源分系统、供电分系统和包装箱分系统,其中:所述指挥控制分系统用于接收上级指令进行目标引导和跟踪打击控制;所述ATP分系统用于探测识别目标、跟踪引导目标、控制高能激光打击目标;所述激光源分系统用于输出高能激光,供系统打击无人机目标;所述供电分系统用于激光器和其他分系统的供电;所述包装箱分系统用于系统分解后的包装,便于便携搬运。本发明基于透射式光学系统视场大、小型化、轻量化的优点,应用到高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中,可降低粗跟踪结构的精度尺寸和重量,再结合风冷激光器,可以实现便携式反无人机系统。

    耐高低温光学窗口支撑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957486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262269.9

    申请日:2010-08-25

    Abstract: 耐高低温光学窗口支撑部件,涉及一种光学窗口的支撑部件,解决了现有的光学窗口支撑部件不适合高低温环境条件、安装光学窗口不灵活以及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窗口支撑外圈、第二窗口支撑外圈、窗口支撑内圈和密封圈,第二窗口支撑外圈的内表面前端边缘向内探出一圈阻挡边,第一窗口支撑外圈与第二窗口支撑外圈共轴设置并相连,光学窗口共轴放置于第二窗口支撑外圈内,光学窗口一侧紧挨阻挡边,另一侧与密封圈前端面密封接触,窗口支撑内圈设置在第一窗口支撑外圈的内前端,并与第一窗口支撑外圈连接在一起,且窗口支撑内圈的前端面与密封圈的后端面紧密压接,密封圈的外径等于第二窗口支撑外圈的内径。本发明适用于高低温光学试验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